4月12日,美國突然宣布豁免智能手機和電腦等“對等關稅”,考慮到中國是向美國出口這類產品的“超級大戶”,這意味著來自中國的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等科技產品被豁免了高額關稅。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被一些媒體解讀為“退卻”,至少是開始“軟化”其對北京的貿易戰立場。
特朗普政府4月12日宣布豁免從中國進口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對等關稅。
很難說特朗普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麽,是因為承受不起本國消費者以及本國高科技公司的巨大壓力?還是在屢屢等不來習近平的電話後釋放的某種和解信號?
其實,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在關稅問題上一直朝三暮四,這一點在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課稅問題上尤為突出。特朗普最具標誌性的“解放日”行動開始以來也在不斷地自我蠶食,4月2日,美國總統發動了全球範圍的課征“對等關稅”行動,連盟邦也不放過,引起全球大嘩。4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暫停90天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不包括10%的
基準稅以及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陸續公布的專項稅收,比如對鋼、鐵、鋁以及汽車的附加稅,雖然讓至少六十幾個國家一下子感到鬆綁,但特朗普如此隨意設定的九十天期限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帶來混亂。
暫停各國對等關稅,唯獨中國例外,特朗普第一時間宣布的對華對等關稅是34%,4月9日,特朗普宣布把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提升至125%,特朗普的理由是其他國家在他宣布對等關稅後,紛紛聯係白宮,並接受他的建議,不對美國進行報複,而中國進行了報複,最終,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累計升至145%,而中國以牙還牙的報複性關稅也提升到125%。
無論大範圍的對等關稅還是與中國的單打獨鬥,特朗普的做法都表現出一種混亂和前後不一致,大範圍的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雖然暫停,但對美國信譽的損害一時難以修補,而在對其他各國關稅“從寬”,對中國關稅步步“從嚴”的關稅打擊,表麵看起來美國要專門對付中國,但特朗普最後要達到一個什麽目的也很不清晰。與此同時,白宮不斷發出“等習主席打電話”,好像電話一旦打來就可以大幅度下調稅率更有點近似兒戲。
正值中美貿易戰全麵開打,震撼全球金融市場之際,4月1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路由器、半導體製造設備、存儲器、集成電路等產品進行關稅免稅。根據美國海關當地時間周五夜間的通知,豁免產品特別適用於從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因為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中國對美出口的第一和第二大品類的產品。美國73%的智能手機、78%的筆記本電腦都在中國生產。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決定至少讓擔心此類產品價格飛漲的美國消費者暫時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對美國的高科技巨頭,諸如在中國生產智能手機及其他標誌性產品的蘋果公司,以及戴爾和英偉達集團有利。韋德布什證券
金融分析師丹尼爾·艾夫斯 (Daniel Ives)
總結道,美國的這一變化當然是“對科技領域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消息”。他認為:如果沒有這些豁免,“美國科技產業將會倒退十年,人工智能革命也會顯著放緩”。
“前門加稅,後門豁免”,為了不至於被人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這一決定是心血來潮,虎頭蛇尾,白宮發言人利維特周六解釋,“總統明確表示,美國
不能依賴中國生產半導體、芯片、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關鍵技術,在總統的指示下,這些企業正盡快將製造業務轉移到美國本土”,這符合特朗普發動貿易大戰的想法,但是,搬遷諸如蘋果公司的生產基地談何容易,即使不考慮各種複雜的技術因素,時間上也要至少幾年,成本將數倍飛漲。
特朗普的全麵貿易戰爭一周後轉化為美中對決,特朗普把對華關稅提升到145%,他的對手習近平把報複性關稅提升至125%,習近平終於借官媒發聲了,中國“不無懼任何無理打壓”。
對峙到如此地步,特朗普周五稱,他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感到“樂觀”,不知他的理由是什麽。北京的語調似乎完全不同,當局稱特朗普的關稅“已淪為數字遊戲”,“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