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知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做客Meta首席技術官安德魯·博斯沃思主持的播客節目,探討了生成式AI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前景。
卡梅隆認為,生成式AI有助於提升影片製作效率,加快每一幀畫麵的完成速度,優化整體工作流程,從而將大片的製作成本削減至原來的一半。而相比於OpenAI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卡梅隆更看好“精品型AI開發團隊”來推動AI和電影產業融合。
此外,卡梅隆對AI在視覺特效方麵的潛力持審慎樂觀態度,但對於業界究竟應將監管重點放在AI模型的“輸入”(訓練數據)還是“輸出”(生成內容)上,仍持保留意見。
模仿式生成內容令人擔憂
在以吉卜力風格生成的AI圖像近期席卷網絡之際,卡梅隆對“模仿某風格”生成內容的趨勢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引發版權爭議及創作倫理問題。
卡梅隆直言,看到有人輸入“以詹姆斯·卡梅隆風格”或“以紮克·施奈德風格”進行AI創作,會讓他感到“不太舒服”。
不過他也坦言,模仿大師風格本身並不罕見,他在創作時腦海中也常浮現出“以雷德利·斯科特或斯坦利·庫布裏克的風格”為靈感提示。“每一位創作者都知道自己受誰影響過,”他補充道。
AI能幫助大片削減一半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於2024年加入AI公司Stability AI的董事會,該公司正是知名圖像生成模型Stable
Diffusion的開發者。
對於加入Stability的初衷,卡梅隆表示:“如果是在過去,我可能會自己創辦一家AI公司來探索這個領域。但現在,加入一家有競爭力、成熟的企業會是更明智的做法。”
他還澄清,加入Stability的目的並非逐利,而是希望“近距離了解開發者的思維方式和研發流程”,並探索如何將AI技術高效整合進視覺特效製作流程中。
卡梅隆解釋說:“如果我們還想繼續看到像《沙丘》《沙丘2》這種大製作的特效大片,就必須找到將成本減半的方法。但這不是說要裁掉一半的特效團隊,而是要提升工作效率——讓每個鏡頭的製作周期更短、節奏更快,這樣藝術家就可以更快投入到下一個酷炫項目中,持續輸出創意。”
AI學什麽不重要,輸出什麽才重要
對於AI訓練數據的版權爭議,卡梅隆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他認為,相比過度糾結AI“學了什麽”,法律與行業應更多聚焦於AI“產出了什麽”,內容是否侵權。
他說:“現在好萊塢及整個娛樂行業對AI的主要擔憂,集中在訓練數據的來源、版權歸屬等問題上。我認為大家的關注點搞錯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模型——你有自己的‘肉體計算機’,也就是大腦。”
他進一步闡釋道:“我們每個人都在根據過去的‘訓練數據’(人生經曆)作出反應。作為編劇和導演,如果我完全照搬《星球大戰》,當然會被告。但其實根本走不到那一步,投資人看到這太像《星球大戰》了,就不會給錢。創作者內心其實有一套道德判斷機製,知道自己在借鑒什麽,也知道必須與原作保持足夠的距離,讓作品具備獨立性。因此,我認為法律應更多關注輸出內容是否構成抄襲,而不是限製創作者受過什麽樣的‘訓練’。”
OpenAI不是影視業最佳合作夥伴
卡梅隆還指出,OpenAI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並不真正關注影視產業。
他打趣道:“你看看OpenAI,他們的目標不是製作AI電影,我們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他們的目標是為全球80億人打造消費級產品,Meta也是如此。電影對他們而言隻是一個極小的應用場景。”
因此,卡梅隆認為,未來真正能推動AI與電影深度融合的,是那些規模較小、聚焦特定領域的“精品型AI開發團隊”。
目前,卡梅隆正忙於拍攝《阿凡達3:火與燼》,預計其將於今年12月上映。據悉,該片還將特別標注:“本片未使用任何生成式AI參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