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今天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但在這之前,關稅政策在美國掀起一波搶購潮,許多美國民眾擔心日常生活成本攀升而瘋狂掃購商品,包括日用品、蘋果手機和電動車。
根據《紐約郵報》報道,紐約市部分大型零售商近期人潮暴增,一些商品上架不到半天就被搶購一空。一名民眾受訪時表示:“我現在買的,不隻是今天需要的,而是未來三個月甚至半年的。誰知道接下來價格會漲多少?”
這種“搶在漲價前買下需要的東西”的心理,正在全美蔓延。
《華爾街日報》引述經濟學者分析指出,消費者的焦慮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尤其是在總統特朗普再次強調“保護美國製造業”政策之後,新一波平均超過60%、個別高達104%的關稅開始陸續生效,直接衝擊智能手機、電視、汽車、葡萄酒和巧克力等各類商品。
在洛杉磯,一些蘋果專賣店出現人龍,有消費者專程前來購買iPhone 16 Pro Max。
一名顧客告訴《商業內幕》:“我本來計劃等幾個月再換手機,但現在光是這台手機就可能貴三四百美元,實在劃不來。”
《商業內幕》估算,在新關稅機製下,一部手機售價可能上漲至2000美元以上。
店主們說,顧客們一直在問他們價格是否會上漲,但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除了科技產品,大眾也紛紛搶購日用品。
《衛報》報道,在芝加哥和休斯敦等城市的超市,消費者將衛生紙、洗衣粉、奶粉等大包裝商品成箱掃走,貨架空空如也。
一名中年顧客表示:“這讓我想起冠病疫情剛爆發的那陣子,大家都怕未來的價格漲得太可怕。”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國商務部數據已出現端倪。2024年12月,美國進口總值達到2931億美元(2182億新元)創下新高,比前一個月增長了4%,顯示企業與消費者正在提前購入商品,以避開2025年生效的關稅大潮。一些進口商也開始囤積貨物,希望能在稅率全麵上調前賺取差價。
不過,專家也提醒,恐慌性購買不僅會加劇市場短期供應緊張,也可能帶來通脹風險。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琳達·莫雷諾警告:“當大家都在搶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囤貨一時爽,但市場失衡的後果,最終可能由所有人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