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本賽季CBA常規賽結束,各挺進季後賽的球隊還將為總冠軍繼續拚爭。
賽場之外,關於中國籃球未來的討論從未停止。由於此前中國男籃連續無緣東京、巴黎兩屆奧運會,中國女籃的成績也在奪得世界杯亞軍後出現滑坡,歸化球員的選擇始終被認為是下一個奧運周期中國籃球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近日,中國籃協在第十屆會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執委會第五次會議中提出,正在研究製定鼓勵俱樂部吸納入籍球員的相關辦法。
選對至少一名歸化球員,或許就將決定中國籃球未來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中國男籃能否在2028年重返洛杉磯奧運會,歸化球員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歸化政策是CBA改革的一環
近日,中國籃協主席郭振明公開表達了對於中國籃球大環境的憂慮。
郭振明對外公開表示,從中國男籃在世界杯的表現中,深刻體會到了和世界的“脫軌”:“人家快速發展,我們漸行漸遠,跟不上潮流。我們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都在舒適區裏,有點資源,有點市場,也有點產業,自娛自樂,固步自封。所以,接下來要跟國際打通。”
中國籃協主席郭振明
對此,中國籃球業內的多位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綜合中國男籃和CBA聯賽當下的現狀,下賽季的CBA聯賽不排除進一步“改革”。
2024-2025賽季,CBA的外援政策就已經進一步放開,允許每隊最多注冊4名外援,執行“4節7人次”。(即籃球賽前三節每節最多允許2名外援同時上場,第四節限製為1名外援)相關人士預估,“在下賽季,外援可能進一步放開,而歸化球員將從外援中誕生,其使用辦法也是改革的一環。”
該知情人回憶,大約從2023年末開始,中國籃協人士就開始在不同場合向CBA俱樂部“吹風”,表示CBA每支俱樂部可嚐試至少引入一名歸化球員。
很多籃球業內人士看來,此舉的用意明顯是要依托俱樂部的力量進行歸化運作,後續中國籃協組建國家隊時,征調歸化球員便可擁有更大的選擇範圍,甚至不同等級的賽事還可分別選派不同的歸化球員出戰。
中國男籃在亞洲的主要競爭對手菲律賓,便是如此組隊方式。在世界杯對陣中國男籃,菲律賓選派效力於NBA的球星克拉克森,用5記三分球一舉將比分拉開。而杭州亞運會上,菲律賓又選派了另一名歸化球員布朗利,其關鍵時刻的發揮又一舉逆轉中國男籃。
前述知情人士進一步提到,中國籃協計劃在CBA聯賽中引入歸化球員製度,源自中國籃協原主席姚明在任時,考察日本B聯賽產生的相關思考。
當時,B聯賽相關人士介紹稱,計劃從2026-2027賽季開始,每隊可以注冊3名外援和一名歸化球員或亞洲外援,而且這些外援和歸化球員的出場時間也放寬限製。
“日本聯賽都準備這樣改了,中國籃協也有進行參考、效仿的想法。當然,這樣改也可能會進一步壓縮本土球員的出場時間,同樣也可能倒逼本土球員能在更激烈的競爭氛圍中提升水平。”
對於中國籃球而言,無論聯賽如何改革,或許都會存在一些阻力,但郭振明強調會堅持下去。“外援政策調整就是要打破舒適區,提高比賽的對抗激烈程度。雖然有一些阻力,但會堅持下去。“現在兩個(外援)都對付不了,國際賽場上五個對手都是‘老外’怎麽辦?”
不同的聲音
回溯巴黎奧運周期,中國男籃運作歸化,可謂是一次在內憂外患情況下被動展開的行動。
為了爭奪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中國籃協最終成功地運作了有血緣的NBA球員李凱爾加入陣中,但李凱爾由於技術特點的原因,在加入中國男籃後,在賽場上並未起到理想的作用,最終中國男籃也再度無緣奧運會。
對於李凱爾,中國籃球業內公認其籃球智商很高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在NBA長期的定位隻是輔助、串聯型的角色球員,並非一支球隊的主要攻擊得分強點。有鑒於此,未來中國男籃選擇歸化球員,標準勢必有所改變。
李凱爾代表中國男籃出戰世界杯 圖/中新圖片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近日,中國男籃主教練郭士強在受訪中明確表示,未來中國男籃歸化球員將遵循兩個標準:首先是一、二號位的外線球員;其次則是在關鍵時刻、困難時刻能夠站出來解決得分問題的球員。籃球業內認為,這正是CBA俱樂部常年挑選“小外援”的模板。
郭士強首次執教中國男籃主帥時期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目前部分CBA球隊已開始同隊內“小外援”以及經紀人進行了實質性的溝通,但由於歸化政策仍未正式出爐,球隊對外展示的態度仍不甚明朗。
某CBA俱樂部管理層對中國新聞周刊謹慎地表示,本賽季結束後將視最終戰績、名次和結果,決定是否向上溝通,共同商討下賽季是否運作歸化球員:“我們一方麵是要等籃協的政策落地,哪怕隻是一份倡議性、鼓勵性的文件,我們也好去溝通匯報。”
一位CBA外援經紀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外援的年齡、能力、意願、進步空間等因素,都會令俱樂部管理層格外謹慎。而根據現行製度,各隊引進歸化球員,需遵循各俱樂部所在省市出台的外籍人才引進相關辦法。“現實情況是,各省的辦法、條件並不完全一致,運作進度難以預期。”
“不但俱樂部管理層謹慎,我們也很謹慎。如果我們太積極地去運作,也相當於變相抬價了。”
對於歸化球員的運作,除了前述“謹慎的聲音”,亦有一股“反對聲”。
例如,部分民企背景的CBA俱樂部在經營層麵本就存在很大難題,此類俱樂部普遍擔心,未來如若推行歸化球員製度,會進一步推高運營成本,使自身無力承受。
另外,此類俱樂部還擔心,一些有資金實力的球隊,在挑選好外援本就更占優勢的前提下,如果加上歸化球員會進一步“如虎添翼”。而無力運作歸化球員,小本運營的俱樂部便更加無力抵抗。不排除CBA的強弱格局會被進一步放大,比賽中會有更多懸殊比分出現。
然而,從中國籃協的層麵來看,CBA的改革或許還能等到下賽季,但中國男籃2025年將要麵對的最重要的賽事,時間已變得“不等人”了。
2025年8月5日至17日,男籃亞洲杯將在沙特阿拉伯吉達舉行。上屆亞洲杯,中國男籃僅獲得第八名的戰績,與籃球業內預期相去甚遠。
本屆亞洲杯誌在重振雄風的中國男籃,會有新的歸化球員加入嗎?在當下的節點,前述受訪者均認為時間窗口期有些短,“如果個別CBA球隊運作極其順利,郭士強有可能在今年亞洲杯的賽前備戰中召入新歸化球員入選。”
女籃,要先“吃螃蟹”?
除了“謹慎的聲音”、“反對聲”,自然也有“支持的聲音”。
就在中國籃協正研究製定鼓勵俱樂部吸納入籍球員的相關辦法時,一家WCBA女籃俱樂部率先公開表示,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近日,武漢盛帆女籃球俱樂部發布公告稱,麵向全球啟動傑出女籃歸化球員招募計劃,不但球員待遇豐厚,而且推薦人還能拿到“伯樂獎”。
武漢盛帆女籃俱樂部發布歸化球員招募 圖/武漢盛帆俱樂部
由於中國女籃目前內線仍有李月汝、韓旭、張子宇三位世界級球員,武漢盛帆女籃在招募公告中明確寫道希望歸化主打1、2、3號位(後衛、前鋒)的18—26歲的國際球員,能作為佼佼者在WCBA和WNBA出類拔萃,目標直指補強中國女籃的“短板”位置。
對此,武漢盛帆俱樂部總經理趙飛飛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中國籃協大約是在2024-2025賽季剛開啟時,曾對女籃業界釋放了推動俱樂部尋找歸化球員的想法。
“女籃聯賽開始時,就已經有苗頭了。一邊是,WCBA開放外援增加聯賽的競爭性,同時籃協在觀察一些外籍球員的發展水平。”
趙飛飛表示:“今年,WCBA全明星舉辦的時候,籃協又組織召開了一次聯賽會議。中國籃協在這個會議上,也明確說了歸化的一些事情,後續會出台一些政策,鼓勵我們俱樂部主動去找一些歸化球員。”
“歸化球員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性工作,可能會麵臨種種困難和挑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周期。”趙飛飛表示,“如果這個歸化球員隻為我俱樂部用的話,可能對我們的企業品牌、文化發展都有一些幫助,但要是最終目標能為國家隊所用,為國家隊出力,那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