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兩次登頂上海首富,合並負債2100億
棱鏡
2025-04-08 20:23:49
2025年1月25日,英國伍爾弗漢普頓,24/25英超第23輪狼隊vs.阿森納,狼隊老板複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在球場觀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後的話,還要繼續把財務的杠杆降下來。”2025年4月1日,郭廣昌西裝革履,如期出現在複星國際的業績說明會上。58歲的他,眉宇間依然能看到曾經風華正茂的複旦哲學係才子的英氣,隻是已經掛了滿時間的滄桑。
複星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資深的老玩家之一,郭廣昌曾兩次登頂上海首富。和他一起創業的幾位複旦校友,也是上海灘上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中最大的受益群體。
但隨著2022年以來,由於前期較為激進的海內外資本擴張,複星係整個集團層麵開始出現債務壓力。“熱鍋上的大象”,外界曾這樣比喻這家滬上資本巨頭。
曾經如臨深淵的複星,還在繼續瘦身。財報顯示,2024年,複星在集團層麵完成了17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退出簽約。在4月1日說明會上,郭廣昌說,我們的重資產會進一步退出。
伯克希爾哈撒韋模式的實驗
並購保險公司,獲得鎖定長期、低成本的保險資金,再大舉收購乃至實控上市公司,參與企業治理和決策,實現資本的持續增值。
這是巴菲特的“保險資金-投資”模式,伯克希爾哈撒韋龐大的資本帝國也以此構建。“保險+投資雙輪驅動”,希望在跨越數十年、跨越多輪周期後,依然能持續實現資產增值——這一度是郭廣昌的心中,複星帝國最理想的戰略願景。
這張藍圖始於2007年。是年7月,複星集團整體以複星國際的名義,在香港IPO。當時,複星係核心業務還是鋼鐵、地產、醫藥、零售四大產業,涉及金融牌照業務,隻有2003年參與創立的德邦證券。
這次IPO,不僅讓郭廣昌在當年成為“上海首富”,更重要的是有了港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和募資的便利,疊加當時如日中天的信心和企圖心,複星的保險的業務布局開始啟動。
2007年12月,複星參與老牌險企永安財險股份增發,並在此後數年不斷增持。到2012年9月,複星集團副總裁蔣明,也曾正式出任永安財險總經理。
2012年10月,複星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成立的複星保德信人壽在上海開業;同年底,複星與國際金融公司合資成立的鼎睿再保險在香港獲批牌照。加上永安財險,這三家保險公司被複星稱為財險、壽險和再保險“三駕馬車”。
如果把保險業務定位為“長期優質資本的來源”的角色,那麽必然是多多益善。
後續“買買買”的節奏進一步加快。2014年,複星以10億歐元收購葡萄牙最大的財險和壽險公司Fidelidade。2015年,以4.33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公司Meadowbrook並後續更名為AmeriTrust
Group(ATG),以25.07億美元完成對美國特種保險公司Ironshore的全資收購,並達成協議,收購以色列保險和金融公司Phoenix
52.31%的流通股份。
按照2014年底資產規模統計,最後這項收購如果完成,保險板塊的資產總規模,將占複星的49%。僅僅幾年時間,藍圖似乎即將寫就,郭廣昌似乎也在無限接近成為“中國巴菲特”。
最近複星也不怎麽提"保險+投資"了
但巔峰之後,一定是轉折點。
2015年,“寶萬之爭”後,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理財型產品發行等方麵,開始持續受限,這實際上給複星之前設想的“保險資金-投資”模式帶來一些切實的阻礙。
另外,海外市場的波動,疊加複星在持續大舉海外並購之後,不斷積累的經營和債務壓力,讓節奏開始有了變化。標誌性的事件是,2016年初,複星撤回了對以色列險企Phoenix的收購案,年底公告出售Ironshore
100%股權。
更為本質的變化出現在2017年。這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郭廣昌再次成為“上海首富”。但更要緊的信息是:中國部分企業的境外“激進”投資開始被關注。
2017年6月,原中國銀監會窗口指導各家大行,要求排查包括複星在內數家企業的境外授信及風險分析。7月中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製”。
7月29日,這時候的複星,還在全球擴張的慣性之下,開始“刹車”。郭廣昌“於巴黎回上海的飛機上”撰文稱,“從上海到紐約,到聖保羅、福塔萊薩,到哈瓦那,再到裏斯本和巴黎”長達11天的環球差旅中,“想了一些關於海外投資的事”。
他說:“最近對海外投資、金融亂象的梳理和規範,非常必要和及時,肯定能消除不少非理性投資和潛在威脅金融安全的東西。而且如果再不做點措施,就真讓老外覺得我們中國企業是‘人傻、錢多’了。”
複星係轉頭向內。
但數年的大擴張和大並購帶來的負債、經營壓力等“後遺症”,也在幾年之後開始浮出水麵。大勢之下,沒有誰是例外。即便是看似完美的“保險+投資雙輪驅動”戰略,也不得不讓位於賣資產變現還債。
2022年4月,複星以7.4億美元價格,出售了2015年收購的特種保險公司ATG(原Meadowbrook)。
“能賣出去的企業是好企業”
2022年6月,穆迪多次下調了複星係評級,評級展望為“負麵”。穆迪稱,複星的債務壓力風險較大,現金不足以償債。這讓本身就因為疫情業績承壓的複星,處境更加艱難。
當年8月,複星宣布擬以11.57億元對價,向泰康集團轉讓其所持該公司的1737.36萬股股份(股比0.64%)。轉讓完成後,徹底退出內資保險頭部公司泰康集團。
不久後的9月初,第一財經等媒體曝光了北京市國資委要求市管企業“梳理與複星集團合作情況,並研判相關合作風險”的一份“特急”文件。市場的種種傳言下,複星係股價和流動性持續承壓。
此時,已經是風聲鶴唳。
9月8日,曾經“三駕馬車”之一永安財險公告,稱複星將所持部分股份轉讓給另外一位大股東陝西國資,交易完成後複星持股比例將從原有的40.68%,降至14.69%。
9月13日,久未露麵、被傳言滯留海外不歸的郭廣昌發布了一條微博,表示“剛剛結束了海外幾個月的差旅行程,所幸趕在台風“梅花”之前回到了上海”。兩天之後,他又親自上陣做公關,義正詞嚴地說:“彭博新聞社的一篇所謂“監管部門要求摸底複星”的報道嚴重地背離了事實”。
9月15日,複星減持新華保險2615.95股H股,約占總股份的0.84%,股權比例降至5%之下,並在後續持續賣出。10月,“三駕馬車”中的鼎睿再保險也被擺上貨架,擬出售以償還公司債務(後並未賣出)。
實際上,何止保險。這年的8、9月,複星減持了核心上市公司豫園股份和複星醫藥股份。豫園股份是上海最早上市的“老八股”之一,也是複星係資本運作的最重要舞台。複星醫藥是郭廣昌的起步之地,此次減持,也是複星醫藥199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
據統計,2022年9月郭廣昌回國後近60天的時間裏,複星係通過出售資產和減持230億元人民幣。
隻要沒暴雷就算贏了
不過,隻要有資產可以賣,而且能賣得出去,這對於迫切需要解決債務和流動性壓力的複星而言,是件好事。正如在2023年3月的亞布力論壇上,郭廣昌所說:“能賣出去的企業是好企業。”從積極的一麵解讀,“聚集主業”順其自然,成為當下複星的關鍵詞之一。
當然,實際上的結果就是,目前拿在手中的,要麽是賣不出去的資產,要麽是能賺錢的核心資產。
以Fidelidade為核心的葡萄牙保險,顯然是後者。到2025年4月1日這場業績發布會上,依然是複星旗下前四大產業公司之一——2024年298.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占集團收入的16%。
複星隻是需要流動性,並不是要清空保險業務。
但從直觀財務數據上,複星不久前交卷的這份財報並不理想。2024年,複星國際淨利潤虧損43.49億元,是IPO以來首虧,也是曆史最差業績。
財報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調整了2024年底所持有的菜鳥投資項目的賬麵價值,導致的一次性非現金虧損51億元。
複星係曾經的明星企業舍得酒業,雖然舍得酒業利潤大跌80%,但在這場業績發布會上的措辭,也隻是“業績略承壓”。
換言之,長痛不如短痛,對於這期財報而言,複星的思路是把包袱甩在2024年。
實際上,就存續債務規模方麵,壓降幅度不算顯著。財報顯示,複星國際2022年到2024年,集團層麵計息負債雖然下降了86億元,但依然有894億元。而合並報表的計息負債,在下降166億元後,依然高達2103億元。
近三個財年複星係債務壓降情況。圖片來源:作者根據財報繪製
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債務壓頂,但複星卻沒有發生債務違約、暴雷,甚至還在2024年11月,時隔三年之後,發行一筆3億美元的3.5年期高級無抵押債券。
這就是時間換空間,隻要企業還存續,還在創造利潤,到期債務能及時清償,短期債務能置換成長期債務,資本能流動起來,那麽市場就會有人願意繼續借錢。
畢竟對於曾經債務壓頂的複星而言,隻要沒暴雷就算贏了。
所以在今年業績發布會的現場,郭廣昌其實比往年要輕鬆一些,甚至還恢複了一點擴張的野心:“現在過了一個關節點,我們從基本的瘦身健體,到了有進有退。”
而去年的業績發布會上,他說的是:“作為一個做企業的人,我們既要積極進取,又不得不經常地告訴大家,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