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稱,在審計長和旗下子公司於巴拿馬運河港口特許經營合約時,發現存在多項違規行為
貿易戰的升級正在使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等海外港口業務的複雜程度上升。
除了長和和貝萊德兩家各自領域的巨無霸公司,兩家公司所在地政府與運河所在國家均無法置身事外。
中國香港方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4月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再次被記者問及有關長和出售巴拿馬等海外港口業務的看法。
李家超表示,社會就該事件有很多議論,這反映出社會對該事件的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香港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港府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的手段;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的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巴拿馬則在4月7日有所動作。巴拿馬審計長辦公室表示,在審計長和旗下子公司於巴拿馬運河港口特許經營合約時,發現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將對授權續簽港口特許經營權的官員提出訴訟。
2025年1月20日,巴拿馬總審計長辦公室下令,對長江和記實業旗下位於巴拿馬的港口部門進行全麵審計。
市場分析認為,這一事件的時間點選擇頗為微妙。在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到訪巴拿馬前數小時,巴拿馬審計長辦公室發布了上述審計報告。
而巴拿馬發布的審計信息,被市場解讀為,巴拿馬欲從法律手段出發,收回港口經營合約。
小港口出售再生變
長和向貝萊德出售港口業務事件,正在向愈加複雜的狀況演進。
3月4日,長和發布公告稱,擬以227.65億美元(約1778億港元)的總價格,將長和旗下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43個港口業務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牽頭的買方財團,包括貝萊德、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以及Terminal Investment
Ltd(TiL)。該出售計劃預期將為長和集團帶來逾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的現金收益,相當於長和整體市值,料成為長和係曆年最大交易。
成立於1971年的長和,擁有港股00001號代碼和四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和電訊。根據長和官網,其港口部門在24個國家53個港口擁有共293個營運泊位,還在全球十大最繁忙的港口中擁有五個港口的貨櫃碼頭權。2023年,長和港口部門所處理的總吞吐量達8210萬個標準貨櫃。
值得注意的是,長和的港口業務,由“和記港口集團”及“和記港口信托”組成,長和分別擁有80%和30.07%股權。此次出售港口交易如果達成,長和港口業務隻餘下“和記港口信托”的權益,資產隻覆蓋中港,包括本港的貨櫃碼頭、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惠州國際集裝箱碼頭等。
數據顯示,2024年,長和實現營業收入約4766.82億港元,同比增長3.3%;歸母淨利潤約170.88億港元,同比減少約27%;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1251.08億港元,同比減少約2%。公司擬派末期股息每股1.514港元。
從收入占比來看,零售業務是長和最大的收入來源。2024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901.93億港元,約占營收的40%。
港口及相關服務業務的營業收入,約占長和整體營收的9.48%。2024年,該業務實現收入約452.82億港元,同比增長11%,占整體營收僅約9%。長和在公告中稱,該業務有全球最具領導地位的港口網絡。
3月28日晚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文指出:針對4月2日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將與貝萊德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該局反壟斷執法二司負責人在回答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貝萊德為何出手收購?
成立於1988年的貝萊德,是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超過11.6萬億美元的資產。其前身是黑石集團旗下的資管子公司,以提供風險管理和固定收益投資策略為主。
1999年於美股上市後,貝萊德不斷拓展產品線,包括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多個領域,還通過其投資產品如指數基金和ETF以及主動投資等,持有全球眾多龍頭公司的股權。
根據貝萊德財報,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貝萊德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蘋果、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博通、Tesla、Google和禮來;能源行業方麵,貝萊德持有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股份。中國市場上,貝萊德也持有阿裏巴巴、美團、騰訊、百度、小米、寧德時代、比亞迪、貴州茅台等公司股份。
此外,貝萊德在金融、製藥和科技領域也有廣泛的布局,持有Visa、Mastercard、輝瑞股份,還是蘋果、微軟的第二大股東,特斯拉的第三大股東。
以貝萊德如此之大的管理體量,說它是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巨象”並不為過。巨大的體量也意味著其擁有眾多重要的客戶,這些客戶主要包括政府、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
根據貝萊德的財報,其大約80%的管理資產來自機構客戶,除大型投資機構外,還包括高淨值人士及零售機構。
而這一情況也在發生著變化。自2024年以來,貝萊德通過數次大規模收購,積極進軍快速成長的私募市場、全球基礎設施市場和零售客戶市場。
比如出現在長和出售港口協議裏的GIP,即為貝萊德在2024年1月收購的基礎設施公司。據悉,GIP代表客戶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主要基建資產,包括倫敦格域機場、關鍵能源管道資產及超過40座位於全球的數據中心,還擁有包括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旗下碼頭投資公司TiL20%的股權。
另一家共同收購港口運營權的TiL,則在全球擁有近70個關鍵港口,分布在五大洲31個國家,包括巴拿馬運河、安特衛普港、韓國釜山港、德國漢堡港等。此前,有消息稱,長和與貝萊德計劃在4月2日或之前簽署協議。
若長和出售港口業務交割完成,貝萊德財團將實質控製全球約10.4%的貨櫃碼頭輸送量,躋身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據外媒報道,貝萊德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拉裏·芬克多年來一直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圈子活動。其在特朗普上任首天就承諾拿下巴拿馬運河,並於數周內就此事與白宮取得聯係,表示有意購買水道兩岸的港口。
有分析認為,拉裏·芬克利用特朗普的渴望,確保了貝萊德曆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交易,還反映了拉裏·芬克及貝萊德與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競爭的意圖。
“貝萊德通過此次收購,將能深度嵌入全球貿易的關鍵位置,不過該交易尚需通過包括歐盟、美國在內的12個司法管轄區的反壟斷審查,且需獲得長和特別股東大會批準。”分析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貝萊德將公布2025年首份季報,華爾街預計其一季度實現營收53.75億美元,同比增加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