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之所以能夠統治中原王朝將近300年,八旗軍就是最大的倚仗,然而隨著清朝覆滅後,百萬清軍的動向讓不少人相當好奇,事實上有一支殘餘部隊駐守在香港的“九龍寨城”,直到西元1987年才被發現。
八旗製度作為清代社會中一種獨特的組織形式與軍事體係,打破了以往傳統軍隊的管理方式,相較於八旗軍訓練有術、裝備精良,戰鬥力也十分強悍,清軍入關後,原有的漢人士兵、明朝殘餘部隊和一些烏合之眾,則被編入新成立的“綠營”,兩者實力差距懸殊。
隨著政局穩定,八旗軍在長期不交戰的情況下逐漸腐敗,喪失了昔日的戰鬥力,在這個階段,無論大小戰事,多由漢人組成的綠營軍隊負責作戰。但是太平日子久了,綠營內部也開始出現腐化的現象,麵對局勢惡化,各地官員為了自保,開始扶持地方勢力。
清朝末期主要有“北洋水師”和“北洋新軍”兩股勢力,由李鴻章創建的北洋水師可說是亞洲最強壯的水軍,但是因為清朝國庫虧空,北洋水師漸漸舉步維艱,最終被日本水軍打敗,全軍覆沒。至於北洋新軍則在袁世凱死後,分裂成許多軍閥派係,一部分成為國民軍,一部分淪為草寇。
由此可見,昔日擁有百萬兵力的清軍已分崩離析,往日的輝煌不複存在。不過,深入研究清軍曆史時,人們卻意外發現,有一支神秘部隊在清朝覆滅後仍然存在,並長期隱居於香港。
西元1842年,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儘管當時的九龍城寨混亂不堪,但清政府依然不願放棄對九龍城寨的管轄,最終派遣一支清軍駐守於此。隨著清朝滅亡,該部隊無處可去,便繼續駐紮於九龍城寨,維持舊有編製。一直到1987年,這支藏身於九龍城寨的清軍才被人們發現,經過中英協商,最終被原地解散,清軍自此徹底消失,正式成為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