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3月28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擊搜查了兩處位於印第安納州的住宅,涉及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一對華人教職員工:王曉峰(Xiaofeng Wang,音譯)教授與其妻子、圖書館係統分析師馬念莉(Nianli Ma,音譯)。此事迅速引發外界關注。
最新消息顯示,王曉峰已在當天被校方正式解職。

據印第安納大學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布盧明頓分會公布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王曉峰於3月28日當天被學校解雇。解職郵件由印大教務長Rahul Shrivastav發出,郵件中提到,校方了解到王曉峰已接受新加坡某大學的教職邀請,因此決定立即終止其與印大的雇傭關係,並明確指出王不再有資格回聘於該校。

郵件還要求王曉峰盡快將所有屬於學校的財產歸還至印大警察局(IUPD)。不過,IUPD拒絕對媒體發表任何評論。
印大發言人也拒絕就文件內容真實性置評,並強調由於FBI正在主導調查,根據其要求,學校不會公開評論相關調查或涉事人員身份狀態。

王曉峰此前是印大盧迪信息、計算與工程學院(Luddy School of Informatics,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的計算機科學教授,亦是該校信息安全與隱私研究中心(SPICE)的主任。他的研究方向涉及係統安全、雲端與移動設備的數據隱私保護、人類基因組數據的加密技術等,屬近年來美國政府高度敏感的科研領域。

據SPICE官網和其早前在盧迪學院網頁上的資料,王教授曾負責總金額近2300萬美元的科研項目,其中不少項目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他也是盧迪學院的研究副院長。不過在FBI搜查發生後,其網頁資料已被學校下架。
校方另一位SPICE聯合主任L. Jean Camp也證實,王目前仍在美國,且據其所知尚未受到正式指控。
美國聯邦法院公開記錄(PACER)係統未查到王曉峰或馬念莉的近期案件記錄,在聯邦監獄或移民執法局(ICE)拘押人員數據庫中亦未檢索到二人名字。
FBI發言人克裏斯·巴文德(Chris Bavender)確認,聯邦探員於上周五依法對布盧明頓Xavier Court和卡梅爾(Carmel)兩處住宅展開搜查。兩處房產皆登記在王曉峰和馬念莉名下。根據鄰居目擊者稱,執法人員自清晨八點前抵達布盧明頓住宅,行動持續至傍晚,並搬走了裝有不明物品的箱子,期間還翻查了屋外垃圾箱。

WTHR-TV 獲得的聯邦調查局在卡梅爾住宅搜查的視頻還顯示,一名特工從站在家門口的據信是馬念莉的女子手中拿走了一部手機。

參與行動的車輛多數為未標記的政府用車,屬馬裏恩縣車牌。現場除FBI外,還有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執法人員在場。
鄰居表示,這對夫婦在社區居住已達20年,但平日行事低調,很少與人來往,不少住戶甚至叫不出他們的名字。幾位鄰居說,他們不常見到這對夫婦,尤其是最近幾周。
目前FBI仍未說明調查的性質或是否涉及間諜、知識產權、學術交流違規等行為,但考慮到王曉峰的研究背景及其可能赴新加坡任職的消息,外界普遍猜測案件可能涉及“技術外流”或“科研合作的敏感界限”。
近年來,美國在科研領域加強對與中國及亞洲國家相關的人員與合作的審查,盡管多起案件最終未能形成有效指控,也曾引發針對亞裔學者的“種族定性”問題曾引發廣泛爭議,但此類調查仍在持續推進。
王曉峰案仍處於調查初期,尚無明確罪名或官方信息公布,但從校方迅速解除雇傭關係的做法來看,此案背後可能涉及複雜的法律和政治因素。對於在美科研人員和高校機構而言,這也是一個值得高度警惕的信號——在當今高度敏感的國際環境下,任何涉及數據、算法、基因、生物或加密領域的跨境合作,都已不再隻是學術問題,更可能被賦予國家安全的意義。
我們將持續關注案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