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
2025年03月29日

鋼鐵革命和運輸革命同時發生,美國鐵路從1870年起急劇增加,生產出大量的鋼鐵大多用在建造鐵路。(維基百科)
川普第二任總統任期開始之後,其激進的風格經常讓人疑惑:川普究竟想成為什麽樣總統?他要把美國帶到哪裡去?其實答案並不困難,因為川普直白的語言提供了明確的線索:他想成為像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那樣的總統,讓美國重新回到1870-1913年的鍍金時代。川普要讓美國“再度”偉大,正是希望回應那個偉大時代的感召。但是要解釋為什麽,則需要花點時間,我將在這篇文章中解釋為什麽川普認為那個時期的美國偉大,在下一篇文章中解釋為何川普認為麥金利是偉大的總統,是他學習的典範。
儘管外界經常將美國第7任總統傑克森(Andrew Jackson)與川普相提並論,但是無論兩人浮誇的民粹主義風格有多麽相似,傑克森從來不是川普心儀的模仿對象。川普最崇敬的美國總統,既非開國元勳華盛頓,也不是解放黑奴的林肯,而是第25任美國總統麥金利。川普讚揚麥金利高舉關稅,並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他說:“麥金利是一位偉大的總統”、“從 1870 年到 1913 年,我們是全球最有錢的國家。當時我們是一個關稅國家,之後他們才開始實行所得稅。”
那個時代因為馬克.吐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而被稱為《鍍金時代》(Gilded Age),當時南北戰爭結束不久,林肯遭到刺殺,國會首度通過《民權法案》,美國終結南北分裂,國家高速發展,從一個戰前仍以畜牧和種植棉花為主、隻有少數工業化的國家,翻轉為在科技與製造上領先的先進大國,一舉超越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而成為世界第一。
鍍金時代是美國向西部擴張的時刻。1800年,美國人指的“西部”是指俄亥俄州,到了鍍金時代,西部已經用來指代整個西海岸,美國成為橫跨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國家。結束南北戰爭後,國會於1862年通過《宅地法》,引導美國人口向西大遷徙。之前美國人民遷徙是因為淘金熱以及宗教因素,淘金熱源自1948年在加州發現金礦,宗教因素則是1847年楊百翰為了避免宗教迫害,帶領約7萬名摩門教徒遷徙到猶他州,並且在那裡放棄重婚製,原本反資本主義的教義也改為強調經商。
《宅地法》則是美國政府動用國家的力量,引導人民遷徙到西部。當時規定,隻要一個人耕種自己的土地達5年,向政府繳納少量費用,就可以擁有最多達160英畝土地的所有權。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美國政府共贈與250萬名西部定居者2.7億英畝的土地,相當於美國國土麵積的10%。美國自立國以來,就不斷向西部擴張,但是直到鍍金時代之後,美國才真正在太平洋岸的西部紮根。1870年,密蘇裏河以西的非印地安人隻有200萬人,到了1890年,已經超過1000萬人。
美國的西部擴張少不了鐵路運輸的改善,而這又得益於鋼鐵技術的改良。1856年,英國發明家貝塞麥(Henry Bessemer)發明煉鋼法,極大改善煉鋼的效率。原來需要燃燒7噸煤才能生產出一噸低品質的篇泡鋼,貝塞麥改良為2.5噸焦炭,就可以生產出一噸高品質的坩堝鋼。
貝賽麥用坩堝鋼解決生鐵太軟,無法製造砲管的問題。相較英國人將之應用在武器,美國人學會之後,則是用在製造鐵路上,開展了鋼鐵革命:1870年美國隻生產了38萬噸鋼鐵,到了1913年,產能已經擴充到2,840萬噸。鋼鐵革命改變了美國製造業的地理分佈,匹茲堡、克裏夫蘭、揚斯敦(Youngstown)、芝加哥、伯明翰等地成為鋼鐵重鎮,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鋼鐵公司透過併購同業以及向上下遊垂直整合,成為當時美國最重要的製造公司,當創始人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於1901年想要退休時,將卡內基鋼鐵公司以4.8億美元出售給JP摩根,卡內基根據股份獲得2.56億元,這使得他成為當時全世界最有錢的人。

川普最崇敬的美國總統,既非開國元勳華盛頓,也不是解放黑奴的林肯,而是第25任美國總統麥金利。(維基百科)
鋼鐵革命和運輸革命同時發生,美國鐵路從1870年起急劇增加,生產出大量的鋼鐵大多用在建造鐵路,南北戰爭後30年內,美國生產的鋼鐵有一半用在製造鐵軌。1870年之前,已鋪設了約 4.5萬英裏的軌道,但是從1871年至1900年間,則鋪設了17萬英裏,到了1917年,美國擁有了世界35%的鐵路總裏程數。
大多數新增的軌道來自橫貫大陸的鐵路建設。自1862年,國會通過《太平洋鐵路法案》以來,美國政府就鼓勵橫貫大陸的鐵路,以便開發人煙稀少的西部。10年內美國國會多次向鐵路公司贈與土地使用權,每次授予的麵積都差不多等於東北部一個州的大小。5條橫貫大陸的鐵路中有4條是在聯邦政府透過土地贈與的方式援助下建造的。如果將這段期間政府授予鐵路公司的土地麵積加總起來,可以成為美國第三大州,僅次於阿拉斯加州和德州。
這種史無前例的重大建設的背後,是因為技術進步與規模經濟而不斷下降的價格。19世紀末,生產一噸鋼鐵的成本比本世紀中葉下降了90%;煤油價格也比中葉跌了90%;至於1890年鐵路運輸的成本比馬車運輸降低了96%。
鐵路連結國家成為一個整體,電報公司經由與鐵路公司的協議,將電報線路沿著鐵軌鋪設,成為橫貫大陸的運輸與通訊要道,事實上電報電纜的成長率甚至高於鐵路。這不僅打造全國運銷網絡,也創造了共同市場。大規模生產、運用先進技術、使用高效率生產機械,不僅用在製造業,也用在開發西部的農牧業,使得美國在成為製造業的同時,還成為農牧大國。西部生產的農牧產品不僅可以透過鐵路運到東部,還可以進一步銷往歐洲,有助於美國融入世界經濟。

1870-80 年美國地圖。橘色表示州,淺藍色表示領土,綠色表示未建製領土。(維基百科)
雖然有知名經濟學者後來評估發現,鐵路本身對於美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很低。不過這種說法過於忽略了鐵路對於企業、金融與社會深刻而且深遠的影響。
鍍金時代之前,美國企業大多是小作坊,隻有幾名員工,不僅規模有限,麵對的市場也很狹小。1948年當美國托拉斯創始人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過世時,留下2,000萬美元,成為美國最有錢的人。但是他所創立的美國皮草公司,隻有幾名全職員工,和一間辦公室。事實上,正因為運輸與通訊的不便,所以阿斯特不得不成立太平洋皮毛公司與西南公司,以服務不同地區的市場。直到運輸與通訊革命之後,美國的大企業興起,無論是駛過田野的火車,或是富可敵國的商人,都讓美國人首次體會到資本主義的力量。相較阿斯特寥寥可數的員工,卡內基創辦的鋼鐵公司擁有25萬人,比當時美國武裝部隊的人數還多。而開創美國大企業濫觴的,正是鐵路公司,最終發展為管理資本主義,成為美國二十世紀的企業治理模式。
鐵路需要大量初始的資本投入建造鐵軌,一段鐵路需要一個“分部”,負責規劃安排火車與車輛行人通過。隨著鐵路的迅速成長,管理單位遍佈全國,發展出層級組織:100公裏以上的鐵路由經理製定經營決策,往下任命中層管理人員監督、指揮和協調各分部的不同功能,並發展出一種負責營運的直線部門和協助規劃的幕僚部門的管理係統,以及財務、會計與資訊製度。
鐵路公司不僅奠定美國大型企業組織,而且因為都是由沒有股份的經理管理,最終發展為管理資本主義,由專業經理人而非企業所有者管理大型企業,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用哈佛企業史學者錢德勒(Alfred Chandler)的說法,競爭性管理資本主義成為美國式資本主義的典型,有別於英國式的個人資本主義和德國的合作的管理資本主義,成為美國經濟在二十世紀大放異彩的重要因素。
大型企業的興起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撐,鐵路公司影響了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成為第一批由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企業,華爾街的銀行幾乎毫無例外地為鐵路公司融資。鐵路公司除了上市上櫃,還發行公司債,鍍金時代期間,鐵路公司佔有美國股市的市值從未低於50%,甚至佔了紐約證券交易所80%以上的交易量。錢德勒發現,幾乎所有美國現代金融工具和金融技術的完善都是為了鋪設鐵路以及協助鐵路公司併購,紐約很快就成為僅次於倫敦的全球第二大貨幣市場,奠定美國後來以金融服務業稱霸世界的基礎。
運輸與通訊技術的進步,背後如果沒有能源產業的支持,也很難對美國人的生活與經濟產生重大衝擊,鍍金時代在石油和電力都有了驚人的發展。其實在內戰之後,美國出現了“石油熱”,猶如之前的“淘金熱”。1881 年,洛克菲勒將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和 39 家聯盟公司合併,成立了標準石油托拉斯(Standard Oil Trust),控製了90%的煉油產能,是美國最著名的托拉斯公司之一。
或許令人驚訝的是,壟斷固然是托拉斯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或許不是洛克菲勒心中的第一原因。錢德勒解釋,標準石油將全球四分之一的產量集中到三個日產 6,000 桶的煉油廠中。由於規模經濟,每加侖的單位成本從 1879 年的 2.5 美分下降到 1884 年的 0.5 美分,再到 1885 年的 0.4 美分,使得無人能與之競爭。
自1880年到1920年,美國的石油提煉量從2,600萬桶增加至4.42億桶。直到二十世紀60年代中東石油國家興起以前,美國主導了世界的石油生產。
愛迪生雖然以改良電燈泡聞名全美,但是他最重要的影響不是電燈泡,而是電力。1882年,愛迪生在出資人JP摩根的辦公室裡打開開關時,整個下曼哈頓區設在珍珠街發電站的電力被點亮。後來電力生產商從直流電改為交流電,到了1902年,美國已經有1,800萬個電燈泡,美國生產的電力中已經有61%使用交流電,各種電器產品被發明出來,電話進一步改善了通訊,美國進入電氣化時代。
說這些商人富可敵國並不是形容詞,而是確確實實的描述。石油大亨洛克斐勒控製90%的煉油產能,卡內基鋼鐵公司生產的鋼鐵超過全英國的產量,而銀行家摩根兩次挽救美國政府於破產邊緣,等於以一己之力擔當美國中央銀行的角色。
這個被川普讚譽有加的美國偉大時刻,是美國領土真正擴張到西部的年代,是鐵路團結國家的年代,是美國企業從小作坊轉變為大企業的年代,是美國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的黃金年代,美國同時發生的運輸、通訊與能源革命,徹底改變了美國的麵貌,也讓美國一舉超越英國,成為第一強國的年代。這也是美國製造業興盛的年代,從鋼鐵公司、鐵路公司、石油公司到汽車公司,全球最大的製造公司都誕生於美國,也是美國銀行家崛起的年代。這也是被稱為商人世紀的年代,產生許多富可敵國企業家與銀行家,洛克斐勒、摩根、卡內基、福特等商業大亨的名字不僅傳頌美國,甚至名聞全球;這時的美國聯邦政府的功能有限,預算也十分緊絀,美國的新興資本家(new money)打破歐洲世襲貴族(old money)的障礙,無所忌憚的馳騁在美洲大陸快速累積史無前例的財富,是所有資本家夢想的競技場。
不過鍍金時代雖然是美國的黃金時代,但是也有其陰暗麵。那麽川普忽略了什麽?
資本家不受限製的黃金時代,必然會引發民眾反彈。雖然傑克森(Andrew Jackson)被視為美國首位民粹總統,但其實美國的民粹主義運動是在鍍金時代誕生的,主要是出自對於聯邦政府與資本家的不滿。民粹運動領導人李斯(Mary E. Lease)認為,南北戰爭之後,聯邦政府與企業和銀行家合謀,從農民和工人等普通人手中奪取政治權力。美國農民與工人開始組織起來,近百萬農民加入了“格蘭奇”(Grange ),農民聯合起來組成合作農業,要求對銀行和鐵路公司進行管製。1877年“全國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Alliance)在德州成立,要求對鐵路公司與企業徵稅。1869年工人組織了“勞工騎士團”(Knights of Labor)對抗新興的大資本家,1880年時,已經有70萬名成員。

鍍金時代雖然是美國的黃金時代,但是也有其陰暗麵。(維基百科)
同時美國從鐵路公司到標準石油公司肆無忌憚的併購同業,成立托拉斯,濫用壟斷力量,也激起美國社會的不滿,這些不滿最終迫使國會在1890年通過的《休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以對抗當時藉由商業合併組成托拉斯巨獸的風潮。事實上,鍍金時代之後的美國,成為反抗自由放任的年代,主導了後來美國政治與經濟的發展,正是出自對於鍍金時代過度自由放任的不滿。
此外,川普或許刻意忽略的是,美國的鍍金時代,其實是依靠大量外來移民完成的,沒有這些外來移民,美國根本無法完成鍍金時代的大量發明與建設。
最後,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川普所念茲在茲的美國製造業黃金時代,其實和中國後來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仔細觀察當時美國的技術革命,不難發現大多是源自歐洲國家的創造發明,美國加以改良。而美國之所以在製造業超越歐洲,並不是因為美國在創造發明上有更大的成就,而是美國能夠將歐洲技術應用在大量生產的模式上,利用組織與金融創新,成為世界第一的製造大國。這也是一個世紀後,中國得以發展製造業的原因,中國利用美國等西方發明的技術,將之應用到大量製造上,同時因為克林頓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以及加入WTO,讓中國得以將大量製造的商品銷售到西方國家。如今美國已經不具備大量生產的製造優勢,隻能在先進製造上尋求發展,這和鍍金時代的經驗十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