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二次入主白宮僅僅兩個月,就已推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令許多人瞠目結舌的政策。例如裁撤USAID、幾乎停止所有對外人道援助、廢止“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撤廢聯邦教育和醫療部門並解雇大量公務員、停止遏製氣候危機努力並重啟化石燃料開發、鐵腕打擊無證移民、停止支持烏克蘭並親善俄羅斯、向歐盟及加拿大等傳統盟友發起關稅戰等。3月15日,川普政府又停止了對美國之音及自由亞洲/歐洲電台的支持,讓這兩個曆史悠久、曾對冷戰和對華政治起到重大作用的媒體即將無限期停止運行。
對於這些政策,美國及許多國家的多數知識精英、新聞媒體、政治評論人士,都是不讚同、強烈反感的。美國民主黨支持者、歐美進步派人士,普遍對川普政府的行為感到訝異和憤怒,乃至走上街頭抗議。他們中很多人也不能理解,為什麽川普和萬斯這樣顛覆文明秩序、蔑視人權的人居然被美國半數民眾投票支持。
而同時,以“MAGA”分子為代表的美國各路右翼民粹主義者,以及其他國家的“同路人”,卻對川普這些政策強烈擁護。川普政府在左翼、進步派、建製派組成的約半數美國人那裡得到的是一片罵聲,但在另外的占美國人口半數的右翼、保守派、民粹派那裡,得到的是熱烈的掌聲(還有很多沉默的擁護)。
隻是,保守民粹派在主流媒體、大學校園、知識份子群體中是少數和相對失聲者,又被“政治正確”的篩查過濾,所以在主流輿論中聲音較弱,常常不在建製精英者主導的話語體係和聚光燈下(或隻是以被批判者、反麵人物出現)。但在被忽視卻占美國人口多數的白人、基督徒、草根庶民中,他們卻是多數派。他們自有其自成一體的媒體和“耳語係統”,以及自媒體平台上的大聲量。隻是他們和建製派不在相同的頻道,雙方各說各話。
批判和支持川普政府及其政策的美國人,各占美國國民的半數。他們都是美國人,卻在從政治到經濟、從內政到外交、從民權到環保等各議題上,呈現鮮明而尖銳的對立。這也正是美國社會撕裂、國民之間撕裂的體現。
而美國人對待川普及其政策的相反看法,隻是這種撕裂的外在表現。實際上,美國社會不同身份族群、不同階層、不同境遇的國民,早已撕裂為兩大陣營及若幹更細碎的群體,並相互不能理解、相互怨恨與仇視、在惡性循環在越發對立。
根據2016、2020、2024年美國三次總統選舉結果及相關民調,川普在白人、保守派基督徒、男性、已婚者、有服役經曆者、高中及以下學曆者等群體和鄉村地區、美國中部和南部居民等分佈區域聚落中得到多數(55%-70%)支持;
而希拉裏、拜登、哈裏斯三位民主黨候選人,則在少數族裔、LGBT群體、非基督徒和無神論者、女性、未婚者、未服過兵役者、大學畢業及以上學曆者等群體和大城市、美國東西海岸居民分佈區域聚落中得到多數(55%-85%)支持。
雖然各群體中也都有與多數人支持對象不同的少數派,但整體看,多數美國人顯然已基於不同身份、經曆、居住地域,選擇投給特定黨派與政治人物。這種基於身份和群體歸屬確定政治立場和做選擇的情況日益固化。人們不再看具體政策、執政能力、政治人物品德,而隻是根據立場選邊站隊。這意味著美國不同群體間的對立、美國國民之間的撕裂,變得固定和長期化,越發惡化和惡性循環。而這樣的撕裂與對立,其實由來已久,且有著很複雜的原因、難以解決的現實根源,川普的崛起和當選隻是將其顯性化了。
美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由世界各地移民為主組成的國家,其族群組成多樣、宗教信仰多樣、各地域差異大、階層差別和貧富差距也很懸殊,人們的受教育水準參差不齊、接受的資訊來源多樣,必然存在利益訴求、身份認同、價值觀的差別,及各種複雜而難以調和的矛盾衝突。
另外,美國雖是發達國家,富人眾多、尖端技術發達,卻缺乏歐洲和日韓那樣發達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教育和醫療的平均水準較低且嚴重不均衡,許多中下層民眾生活頗為辛苦不易。這讓美國社會矛盾更激烈,民粹主義更易俘獲人心。
所以,川普和萬斯等主張孤立主義、排外主義的人物得到擁護,並不奇怪。當美國大城市精英、大學生們衣食無憂的喊著“榮耀屬於烏克蘭”、支持政府用國家財政大力援助一個在萬裏之外大西洋彼岸內陸的國家時,美國中部鄉村裡為孩子生活費發愁的白人農民夫婦,並不能也不願與這些精英學生及烏克蘭人民共情,也不願意自己納稅稅款用作援烏軍費。

當美國大城市精英喊著“榮耀屬於烏克蘭”時,美國鄉村白人農民夫婦卻無共鳴。(美聯社)
而對民主黨人推動的黑人平權、LGBT權利,因為產業轉移、失業酗酒的白人男性工人、傳統家庭主婦,不會有興趣支持,還因族群身份和傳統觀念而對這些頗為厭煩。而全球化、氣候變暖防治,更會引起直接利益受損的傳統產業工人的反感。而許多人權機構拿著美國納稅人的錢、關懷亞非拉民主化,讓本就生活拮據和感到被時代遺棄的美國內陸白人,更加感到失落,並憤慨於稅款被濫用。華盛頓和紐約精英在紅地毯和論壇上講的各種美好詞彙、動人演說,常常在遙遠的倫敦、巴黎、孟買、香港、雪梨贏得掌聲和響應,卻並不能打動在美國各市鎮餐廳忙碌整天、小費卻寥寥的服務員,且隻會讓後者更強烈感到精英同胞的虛偽做作。
從根本上,這些草根大眾,對過著優雅舒適、高高在上的生活的社會精英,有著從階級差異到價值觀迥異造成的多重厭惡與怨恨。即便有些草根對精英沒有怨恨,也不會對後者感到親近,而是從物理到情感都是疏離的,自然也不會對後者的政策主張有支持意願。美國東西海岸大城市日複一日的進步主義的集會和示威浪潮,也並不能改變內陸鎮甸鄉村幾百年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和生活習慣。而這些失落的、充滿怨恨的、與精英價值觀和生活狀態都天差地別的人,又有著作為美國國民的神聖投票權,且人數眾多。一位內陸白人藍領、農村家庭主婦,和紐約某智庫首席研究員、加州的人權活動家,有著同等的一票(甚至因為選舉製度問題,內陸鄉村居民一票的權重還略大於城市精英的一票)。
川普及共和黨民粹派正是利用了民眾對民主黨政策的不滿、對上層精英的怨恨,成功拉攏了這些“沉默的多數”,以民主方式獲得權力,鼓吹並實踐了對民主黨/進步派/建製派各種政策的全麵“反向操作”,將親烏反俄改為親俄反烏、將環保減排改成激勵化石能源使用、將捍衛墮胎權改為禁止墮胎、廢止在美國國內外推動的對弱勢群體的平權扶助政策、將援助全球人權經費“一刀切”取消、對雖有問題但頗有功勞苦勞的聯邦機構和公務員罵成腐敗蛀蟲並大規模解雇、停止全球化政策而建立貿易壁壘和開啟關稅戰……(民主黨人對中下層民眾的訴求當然也有回應,例如提高社會保障、提供更多福利,在教育、醫療、勞工權利等問題上傾向底層,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平權解決社會矛盾。但這不如右翼民粹的種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排外主義更具煽動性和吸引力。且隻有拜登較好的吸引了中下層民眾尤其藍領工人支持,希拉裏和哈裏斯都更強調少數族裔、女權等身份政治,無法得到美國多數人堅定支持)
川普政府及共和黨執政集團這些“反向政策”固然遭到許多人的批判,但卻正好迎合了另外許多人並得到這些人的強烈支援。哪怕不少政策對於支持川普的、以白人保守民粹分子為主的美國人也並無益處(甚至還有害處,如減少福利、弱化勞工權利),但隻要能讓高高在上的建製精英受到損失、碰壁吃癟,讓進步派痛心撓頭、哭泣號叫,對這些反建製民粹人士和草根庶民就是一種成就和快樂。在高度撕裂和對立的環境中,“敵人支持的就反對,敵人反對的就支持”、“敵人反對我,那就是我做對了”,而是非對錯本身則越來越不重要。讓敵對者痛苦,對己方就是快樂,甚至比己方得到利益還有成就感。

川普政府及共和黨的“反向政策”固然遭到許多人的批判,但卻正好迎合了另外許多人並得到那些人的強烈支援。(美聯社)
當然,川普政府這些政策,大多數也確實為保守民粹人士所青睞。如反對墮胎、反對跨性別者變性及自由選擇廁所、按照基督教原教旨治國、白人至上白人優先、排斥移民難民,也是美國宗教保守主義、白人種族主義者一向的立場和訴求。撤廢聯邦教育和醫療機構及其他部門,也符合極端自由放任主義者、州權主義者的觀念。而反對對外援助、不幹涉沒有直接利益的地緣衝突,也符合美國二戰前長期的孤立主義傳統(雖然並不符合時代變化和當今美國的需要)。“彼之苦酒,己之蜜糖”,不同價值觀、利益來源、政治立場,就會對同樣政策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及共和黨的支持者當然不止草根,也有許多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的精英及保守派知識份子支持,埃隆·馬斯克即是典型。他們對川普的支持動機與民粹分子既有相同點,也有所差別。因較為複雜,在此不展開討論)
美國國民撕裂成不同立場群體,相互對立和傷害,遠超正常的製衡和博弈,對美國和世界當然都是有極大害處的。而要想改變這樣的不良現實,首先需要正視現實、認清事實,而不能逃避和誤判。美國三億多國民,生活在同一個聯邦國家,但每個個體間和不同群體間的生活狀況、價值觀念頗為不同。美國精英與草根、城市與鄉村、男性與女性、主體族群與少數族群、不同身份和信仰群體之間,以及不同地域居民之間,早已嚴重的相互脫節,雖在同一國家,卻如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雙方互不理解,並在“身份政治”、互聯網假新聞、全球民粹浪潮洶湧的背景下,逐漸陷於對立、衝突越發激烈,互相視若寇仇。這是美國的基本國情,但卻如“房間裡的大象”般,長期被多數美國人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人們所忽視。
美國及各國精英、知識份子、建製派人士,尤其需要瞭解不同政治立場者尤其庶民大眾的所思所想,明白許多人支持川普及民粹主張的現實根由,以“同情之理解”的態度對待觀點不同的大眾,而非固執己見又拒絕體察民生、關懷部分群體卻忽視另外群體、在同溫層的“自由派泡泡”裡自我感覺良好。當然,這種正視現實、同情理解,並不意味著要認可保守民粹分子的觀點。但麵對美國的撕裂,川普民粹政策得到半數美國人支援的情況,各方人士必須正視且理智的分析與對待,才能為對抗危機、解決問題開啟正確的視窗、迎來希望。
※作者王慶民 為旅歐作家、國際政治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