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兩大百貨巨頭梅西(Macy’s)與科爾(Kohl’s)相繼宣布關店計劃,全美近百家門市即將關閉,波及多個州的社區。這一舉措突顯了傳統百貨業在麵對電商衝擊與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下的生存危機。
科爾百貨宣布將在本周六(3月29日)前關閉27家表現不佳的門市,約占其全美1,150家門市的2%。受影響的地區包括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喬治亞州、愛達荷州、伊利諾伊州、麻薩諸塞州、新澤西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猶他州和弗吉尼亞州等。
與此同時,梅西百貨正執行“大膽新篇章”(Bold New
Chapter)戰略,計劃於2025年關閉66家門市,超過原定50家的目標,並預計在2026年前關閉約150家表現不佳的門市,占總數的30%。不過,梅西也在積極投資其餘350家重點門市,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和盈利能力。
梅西百貨董事長兼執行長托尼‧斯普林(Tony
Spring)坦言,關店決定雖然艱難,但有助於集中資源,提高優質門市的經營表現。他表示,消費者“對更好的產品供應和優質服務做出了積極回應”。
根據紐約州勞工部資料,紐約州布魯克林市中心的梅西門市已於上周末結束近30年營運,另有兩家門市將在4月11日關閉。此外,受影響的地區還包括加利福尼亞州、佛羅裏達州、喬治亞州、伊利諾伊州、馬裏蘭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德克薩斯州、華盛頓州等多個州。
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轉變,傳統百貨業態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消費者逐漸轉向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TJX(TJ
Maxx)等折扣零售商及線上購物平台,使得梅西、科爾等百貨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幅下降。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美國百貨商店的零售總值已下降44%。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低價折扣店和電商的崛起正在重塑零售格局,而高通脹、利率上升等經濟因素更是加劇了消費者的支出壓力,使百貨業的生存環境愈發嚴峻。科爾百貨CEO就曾表示,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消費者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受到抑製,尤其是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群體,更傾向於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購物渠道。
S&P Global分析師阿曼達‧奧尼爾(Amanda
O’Neill)指出:“如今,贏家是亞馬遜、沃爾瑪和好市多(Costco)。零售商不僅要維持實體店運營,還要在全渠道銷售上做到無縫銜接,這並不容易。”
麵對持續的市場壓力,梅西和科爾等百貨巨頭正努力尋找新的轉型方向。梅西在第四季度整體同店銷售僅增長0.2%,遠低於同期美國零售整體增長0.7%的表現。此外,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商品成本,給傳統零售商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盡管梅西等公司正嚐試通過優化門市、調整庫存和改進客戶體驗來留住消費者,但投資者的耐心正逐漸消耗。截至目前,梅西的股價在過去一年內已下跌33%,遠低於私募基金在2023年底提出的收購報價。
Kohl’s股價過去一年已下跌超過65%。
隨著關店潮的持續,零售行業正經曆深刻變革。傳統百貨商場是否能在電商主導的時代重新崛起,仍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