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胡友鬆攝
特朗普計劃於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4點(北京時間3日淩晨4點)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一場活動中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征收關稅。
總台環球資訊廣播報道,根據特朗普此前簽署的命令、宣布的決定或釋放的信號,這一天除了會有某些針對特定國家、特定行業的最新關稅措施生效外,還會落地一項針對所有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
不過“對等關稅”機製缺乏嚴謹的經濟學支撐。
例如,民生證券以中美之間的關稅差異進行測算發現,如果真要追求數字上的“公平對等”,美國反而需要降低對華關稅。
特朗普還將關稅包裝成“外國買單”的勝利宣言。但事實是,關稅傷害的主要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在物價上升之外,美股也大幅承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美股總市值(不含OTC)合計蒸發166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
招商證券構建的關稅情景顯示,假如美國征收“對等關稅”,未來3~5年,美國實際GDP累計降幅預計高達3.84%。按照2024年美國的GDP計算,美國的GDP累計損失將達到1.0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6萬億元)。
理論謬誤:“對等關稅”缺乏經濟學支撐
“他們收我們多少關稅,我們就收他們多少。”
自二次入主白宮以來,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一直保持著強硬的態度。
據新華社,美國政府定於4月2日起對貿易夥伴征收“對等關稅”。不過,截至目前,全球仍在猜測,這項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的關稅措施,究竟涵蓋哪些範圍。
據《華盛頓郵報》3月30日報道,白宮助手們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即對幾乎所有國家的產品提高約20%的關稅,而不是針對特定國家或產品。
而《華爾街日報》4月1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美國貿易代表正在準備另一種選擇,即對部分國家征收全麵關稅,稅率可能不會像20%的普遍關稅那麽高。
特朗普多次公開抱怨,認為美國長期在國際貿易中吃了“啞巴虧”,理由是許多國家對美國商品征收的關稅遠高於美國對它們同類商品的稅率。
然而,特朗普力推的“對等關稅”,打著所謂“追求公平”的旗號,實質上違背了經濟學基本原理。在這種機製下,如果A國對從美國進口的某商品征收X%的關稅,那麽美國就應該針鋒相對地對從A國進口的同類商品也征收X%的關稅。

圖片來源:民生證券研報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對等關稅”抽離了市場環境,僅比較兩國間的相互稅率,忽略了各國不同的經濟結構、產業優勢、市場規模、國內稅製(如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非關稅壁壘等關鍵因素。
而且,美國老覺得自己在關稅方麵被“薅了羊毛”,但測算發現,“對等關稅”的理論基礎相當薄弱,有時甚至會推導出與初衷相悖的結論。
例如,民生證券在基於“關稅+增值稅/銷售稅”進行測算後發現:在考慮了中國13%的標準增值稅後,即便不計美國各州平均約10%的銷售稅,與美國目前對華商品約32%的加權平均關稅相比,中國對美商品約16%~17%的加權平均關稅加上增值稅後,仍然低於美對華關稅水平。
這意味著,如果真要追求數字上的“公平對等”,美國反而需要降低對華關稅——這無疑是對該政策邏輯合理性的巨大諷刺。它清晰地暴露了“對等關稅”理念的根本缺陷:將不同性質、不同環節的稅負進行簡單化、概念化的直接對比,無法真正反映貿易關係的平衡與公平。
由此可見,“對等關稅”缺乏嚴謹的經濟學支撐。
誰來買單: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將損失3400~4200美元
在關稅政策的討論中,一個極具煽動性的論調常常甚囂塵上,即關稅是由外國支付的,是迫使貿易夥伴“掏腰包”的有效手段。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也告訴選民,這些稅項“不會是你們要去負擔的成本,而是由其他國家承擔的成本。”然而,有經濟研究顯示,特朗普在2017至2020年第一任期內所加征的新關稅,其經濟負擔最終大多由美國的消費者承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賈揚特·梅農指出,美國試圖用關稅政策糾正所謂的不公平貿易,但“實際上這些關稅主要傷害的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
但有相當一部分美國民眾對此卻渾然不覺。英國《衛報》的一份民調顯示,隻有48%的美國受訪者正確地回答了“關稅是由美國公司支付”。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不知道關稅由美國公司支付。
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關稅通常是由進口方承擔。因此,麵對上漲的關稅成本,美國進口商的選擇空間也不多:要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要麽犧牲自身利潤。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高級副會長弗倫奇表示,“對等關稅”將對零售業供應鏈造成“極大破壞”,迫使消費者承受更高商品價格,侵蝕美國家庭消費能力。
特朗普3月26日宣布的針對進口汽車和某些汽車零部件加征25%的關稅計劃,便是一個例證。多家權威機構預測,一旦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高額關稅,美國消費者購買每輛汽車的價格可能飆升4000至15000美元。
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表示,政策“隻會推高成本並加劇行業混亂”,並透露公司高度依賴墨西哥工廠供應全美約60%的車輛,關稅可能導致生產中斷和裁員。零售巨頭塔吉特、沃爾瑪等企業也發出警告,產品價格可能因關稅上漲。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算,(即將公布的)新關稅政策短期內將使美國物價上漲2.1%到2.6%。意味著每個美國家庭每年要從口袋裏多掏3400至4200美元,來維持原有的生活水準。
害人害己:美國GDP未來3~5年損失超1萬億美元
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說法,新的關稅政策將在10年內增加6萬億美元收入,這些收入可以以退稅的形式返還給美國人。
然而,經濟學家們表示,關稅所增加的收入可能遠低於白宮的預期,而且這一政策可能適得其反。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讚迪就表示,每年大約6000億~7000億美元的收入“根本不可能實現,如果能達到1000億~2000億美元,那都相當幸運了”。
當地時間4月1日,亞特蘭大聯儲GDPNow再次下調美國2025年一季度增長預測,從4天前的-2.8%大幅下調至-3.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該聯儲GDPNow自2020年以來最糟糕的美國GDP預測。
當地時間3月30日,高盛將今後12個月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概率從此前的20%上調至35%。報告稱,美國激進的關稅政策將提高通脹率與失業率,阻礙美國經濟增長並增加衰退的風險。
無獨有偶,巴克萊銀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美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已成定局,並大幅下調了對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預計四季度同比增速僅為0.7%)。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攝
據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算,假如美國征收20%的廣泛關稅,無論長期還是短期,美國經濟規模都會受到負麵影響。
在無報複情景下,2025年美國實際GDP增長率將降低0.9個百分點,2026年將降低0.1個百分點。
在全麵報複情形下,2025年美國實際GDP增長率將降低1個百分點,2026年將降低0.2個百分點。
從長遠來看,美國GDP將降低0.3%至0.6%。這相當於美國經濟每年永久性地萎縮900億美元至1800億美元。
招商證券構建的關稅情景也顯示,未來3~5年,美國實際GDP累計降幅預計高達3.84%,全球整體GDP總額預計將累計下降1.06%。
根據TradingEconomics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和全球GDP分別為28萬億美元和108萬億美元。以此計算,未來3~5年,美國GDP將累計損失1.0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6萬億元),全球GDP損失1.14萬億美元(約合8.16萬億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3月31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給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招商證券的模型同時預測,未來3~5年,全球出口累計總額將下降2.33%,進口總額下降2.46%。其中,美國作為關稅發起方,其進口額預計將銳減8.76%,這不僅將直接衝擊依賴進口的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也反映了全球供應鏈因貿易壁壘而可能出現的斷裂與重構風險,從而進一步推高全球貿易成本,降低經濟運行效率。
芝加哥聯儲行長Austan Goolsbee警告,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還會導致投資放緩。3月以來,高盛、巴克萊和RBC Capital Markets等紛紛下調美股預期。

與全球主要的股指相比,美股一季度表現不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Wind金融終端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美股總市值(不含OTC)合計蒸發16695億美元(約合12萬億元)。
其中,標普500指數3月下挫5.75%,一季度累跌4.59%,分別錄得2022年以來最差的單月和單季表現。納斯達克100指數也是除了日經225指數以外,全球跌幅最大的主要股指。
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MSCI全球(除美國)指數上漲6.5%,創下其與美股1988年以來單季度最大差距。避險資產現貨黃金價格上漲近20%。

圖片來源:每經製圖
以史為鑒:1930年關稅法讓美國深陷大蕭條
借助關稅來刺激經濟的做法是否可行?曆史殷鑒未遠。
1928年,赫伯特·胡佛競選美國總統時,為拉選票,承諾通過加征關稅來保護農產品市場。
胡佛當選總統後,各路資本家紛紛遊說對更多產品加征關稅。參議員裏德·斯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提出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關稅擴展至兩萬多種進口商品。
1930年,胡佛不顧1000多名經濟學家的聯名反對,簽署了這份法案,並立即招致了國際社會的迅速報複。
依據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美國從歐洲進口的商品總額從1929年的13.34億美元降至1932年的3.90億美元,美國出口至歐洲的商品總額從1929年的23.41億美元降至1932年的7.84億美元。
1929年至1934年間,世界貿易規模萎縮了大約66%。美國經濟也陷入了大蕭條。1930年,美國的失業率為7.8%,而到1931年,這一數字驟升至16.3%,並一路走高,1932年達到24.9%,1933年達到25.1%。
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一致認為,《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的通過加劇了大蕭條的影響。該法案也被美國國會稱為其“史上最災難性的法案之一”。
曆史表明,任意揮舞“關稅大棒”,最終隻會讓自己和全球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