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經濟學家表示,白宮用來計算所謂“對等關稅”的粗略公式過於簡單,無法實現消除美國貿易逆差的目標——而且他們還認為,這個目標本身就站不住腳。
川普周三宣布的關稅計劃,將對幾乎所有國家的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基礎關稅——此外,還將對大約60個國家的商品征收額外的懲罰性進口稅,這些稅率根據各國具體情況量身定製。
美國政府如何計算得出“對等關稅”稅率?其稅率評估依據為何遭到媒體和專家質疑?
——官方有公式
美方表示,上述“綜合稅率”是把貿易夥伴對美關稅稅率、所謂“貨幣操縱”因素及其他非關稅壁壘累計起來得出的一個數據。這個數怎麽來的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放出了一個計算公式:
乍一看這個公式有點複雜,但是別怕,美方果斷“簡化”了:他們經過所謂核算,將φ、ε兩個係數分別給定為0.25和4,所以這倆數乘積是1,因此上述公式可簡化表達為,綜合稅率=美方出口額-美方進口額/美方進口額。
當然有網友指出,這個公式大多數情況下算出來應該先是個負數。所以姑且理解美方取的是絕對值吧。
然後,美方所謂給貿易夥伴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就是在這個數據基礎上“打個對折”。比如,美方認為歐盟、日本對美貿易實際稅率分別為39%和46%,所以美方對歐盟、日本分別征收20%和24%的“對等關稅”。以此類推,一份關稅稅率就出爐了。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貼文推薦:“想知道川普總統對等關稅稅率背後的計算方法,請訪問我們的網站。”
——專家很崩潰
專家嘲諷的是計算這些稅率所用的數學方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公式,將這些懲罰性關稅與美國在貨物方麵對各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掛鉤——也就是說,美國從這些國家進口的商品金額比出口的多出多少。這個計算方法是先找出美國與某國的貿易逆差占該國對美出口總額的比例,再將這個比例減半,得出政府所謂的“折扣對等關稅”。
經濟學家批評這個公式,指出它假設持續的貿易逆差是美國貿易夥伴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的結果。他們還指出,這種計算方法顯然排除了服務貿易——而服務業占據美國經濟的大部分,也在美國出口中占有重要比例。忽略服務貿易會讓美國的貿易關係看起來更加不講道理。
“他們的政策本身就站不住腳,而這個政策的基礎更是毫無根據,”保守派智庫美國行動論壇主席道格拉斯·霍爾茨-伊金說。
川普政府方麵表示,這種方法不僅考慮了關稅,還涵蓋了所謂的非關稅壁壘,例如監管限製或操縱匯率等。
但經濟學家指出,貿易失衡可能由許多與貿易壁壘或不公平行為無關的因素造成。
例如,香蕉和咖啡無法在美國大規模種植,隻能依賴進口。這就會增加美國與這些農產品出口國的貿易逆差。再比如,美國與加拿大存在貿易逆差,並不是因為貿易限製。這個逆差部分原因是加拿大出口了一種美國煉油廠特別擅長加工的重質原油。
周四上午,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CNBC節目中為這個公式辯護。他表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擁有大量經濟學家,長期研究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才製定出政府的這套方法。
“這是對全球貿易的重新排序,非常有深度,”他說。“如果你了解這些國家是如何對待美國商品的……他們有補貼,有貿易壁壘,(美國公司)根本賣不出去。”
“全球的規則完全對我們不利,”他接著說。
這個公式完全根據一個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逆差或順差大小得出大相徑庭的結果。那些對美出口遠高於進口的國家將被重罰。例如,越南和柬埔寨分別麵臨46%和49%的額外關稅,因為它們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很大。而這些逆差,部分原因是企業在美國政府表態不希望依賴中國後,將生產線轉移到了這些國家。
與之相比,貿易逆差相對較小的歐盟,則麵臨20%的額外稅。
與此同時,沒有對美貿易逆差的國家將隻需繳納10%的統一關稅。白宮將英國、巴西和新加坡列入了這一類別。
除了質疑政府的算法之外,國際貿易專家還表示,對進口商品實施懲罰性關稅,並不能實現政府所說的將美國貿易逆差降至零的目標。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莫裏·奧布斯特費爾德說,這套新體係隻是像打地鼠遊戲一樣重組美國的貿易關係。被高關稅打擊的國家可能會通過關稅較低的國家轉口,盡管從這些國家進口仍需繳納10%的稅。他還表示,消費者可能會轉向購買來自低稅率國家的同類產品。
“我們隻是以一種特別有害的方式,重組貿易關係,因為這些方式實際上懲罰了我們最有利可圖的貿易領域,卻沒有解決所謂的整體貿易逆差問題,”他說。
霍爾茨-伊金表示,這些懲罰性關稅是任意設定的——但可能正是出於這種目的。
“川普可能就喜歡這樣,因為這樣最終都歸結為與每個國家談判,”他說。“這對他有吸引力,但對全球貿易體係來說是災難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