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來源,EPA,小米創始人雷軍2月27日發布了小米汽車最新版SU7 Ultra。
一起嚴重交通事故,把風頭正勁的小米電動車SU7推入輿論漩渦。
事故發生在3月29日晚間,一輛小米SU7在安徽銅陵的高速路段撞上隔離帶的水泥樁,其後發生燃燒,車上3名大學生全部死亡。
事故引發了公眾對智能駕駛技術、車輛安全設計(如車門是否鎖死)、小米公司的處理速度和態度,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質疑。
4月1日,小米汽車和小米創始人雷軍陸續發聲,在中文社交媒體微博上,雷軍回應的文字下有大量對其讚譽的留言,甚至一些指責遇難者及家屬的觀點。這種現象引發另一些人士批評:近期將雷軍作為中國民族企業家代表的盛讚,使網友喪失了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基本同情心。
小米的自述和死者家人的說法

Getty Images,小米SU7
4月1日午間,小米公司的聲明對事故經過的描述是: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係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根據小米公司發布的該車輛係統的信息顯示,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是22:44:24,一秒鍾之後(22:44:25),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製動踏板開度31%,22:44:26-28之間,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這意味著,從NOA係統報警到車輛碰撞,間隔2-4秒。
微博上認證為該事故“當事人家屬王女士”的用戶發文稱,“我的女兒和她的兩個朋友是在3月29號晚上10點45分發生的車禍,他們本來打算去安徽那邊考事業編考試,她車子的後台和我們的手機是綁定的,第一時間手機就彈出了這個消息,包括發生車禍的時間和地點。從那一刻,我們就從武漢出發。等我們到的時候,殯儀館的車剛剛把孩子接走。”
輿論漩渦

Getty Images,雷軍作為人大代表出現在今年3月的中國兩會上。
“當事人家屬王女士”對小米公司提出指責包括“小米從來沒有人聯係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他們也僅僅是把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鑒定了”、“為什麽車輛在撞到護欄後會自燃”、“為什麽車門會鎖”。
小米創始人雷軍4月1日在微博上發文回應,內容包括:“31日配合警方調取並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事人家屬王女士”微博留言區,有不少網民指責這位死者的母親。
比如,“講道理 發生車禍哪兒有先找車企的啊,應該讓交警定責再找保險吧,車企為啥要給你打電話慰問啊,如果車質量有問題也應該是警察問責小米吧”。
再比如,“出車禍就要聯係家屬那不得忙死?每天那麽多車禍是不是每個都要聯係家屬。隻要不是車的問題自己買單啊 難道還要讓車企賠錢嗎。”
在雷軍對該事件回複的微博下,評論則大多為維護小米的。
比如,“雷總有擔當,但是老實人不能被欺負”、“無需道歉,難道刀砍人了要找賣菜刀的嗎?”
再比如,“雷總也發聲了,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為數不多針對事故發生的車企高管吧?其實,在調查報告沒出來之前,這事故本身跟小米也沒有直接關係,就是車輛是小米SU7…”
對於這種現象,中文互聯網KOL(意見領袖)“六神磊磊”在微博上稱,“小米su7那個事故,結論未明先不講吧,發現人們自動代入的不是當事人和家屬,而是雷軍,都在熱烈討論雷軍該不該發聲?雷軍應如何公關?雷軍是加分還是減分?都被規訓成自動千億富豪的站位了。還有許多說‘小米一劫’的專業人士,這首先是小米一劫,還是遇難者家庭一劫啊?仿佛最先要被安慰的是雷軍?”
2016年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境內發生第一起嚴重事故時,輿論風向迥然不同,當時輿論一致聲討特斯拉的智能駕駛係統。
小米去年發布旗下收款電動車SU7以來,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備受年輕人追捧。去年底,雷軍還出席了習近平召開的民企座談會並發言,今年3月的兩會上又再次因為提案出圈,一時成為超過馬雲的人氣企業家。
真假自動駕駛
小米汽車的此次事故再次讓自動駕駛技術走上風口浪尖。
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了一起追尾事故。一輛特斯拉轎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未能識別前方的道路清掃車,直接撞上清掃車,導致車輛損壞,司機高雅寧不幸身亡。
事故發生時,特斯拉車輛處於自動駕駛狀態,但未能成功識別前方的清掃車,導致了悲劇發生。事故後,高雅寧的家人將特斯拉的經銷商告上法庭,要求賠償,並指控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係統存在缺陷。
事故發生前,特斯拉將其自動駕駛係統(Autopilot)翻譯為“自動駕駛”,這一名稱暗示了係統能夠完全替代人工駕駛的能力,上述事故後,特斯拉將“自動駕駛”改為“自動輔助駕駛”,以強調該功能僅為駕駛輔助性質,並要求銷售人員嚴格表述為輔助係統。
2025年3月,特斯拉進一步調整中文名稱,將“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改為“輔助駕駛”,同時將“完全自動駕駛能力”(FSD)改為“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小米也采取同樣的命名,事故車輛SU7上開啓的“NOA智能輔助駕駛”屬於L2級,即要求駕駛人全程監控駕駛狀況,而L5級才算無人駕駛。
但在激烈競爭中,不少車企的宣傳經常強調“自駕”、“0接管”、“全民智駕”等概念,造成混淆。此次事故,再次掀起對於此類車企應該承擔責任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