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日前刊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出人意料地打算對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征收25%的關稅,這不僅會擾亂供應鏈,還會在美國全球各地的盟友中加劇憤怒和疏遠,增加它們采取報複措施的壓力。
紐約時報指出:受新關稅影響最大的許多國家(如韓國、日本、德國、墨西哥、加拿大)因特朗普團隊無視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和他威脅長期建立起來的安全關係的做法而感到震驚。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周三表示,特朗普加征關稅是“直接攻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稱,關稅的結果“對企業不利”,“對消費者更糟”。德國代理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歐盟現在對關稅作出果斷回應很重要,我們必須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在美國麵前退縮。”
其他領導人的反應則比較低調,暗示他們仍在考慮如何應對,除了這一輪關稅外,預計4月初還會有新一輪關稅。
紐時文章分析說:特朗普政府試圖使用美國影響力的所有工具,包括美國的軍事支持和消費市場,來獲取在特朗普眼裏對美國人更有利的交易。但對那些幾十年來一直信任美國、把本國的經濟與國防計劃與華盛頓的承諾聯係在一起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逆轉的時刻。
負責管理27個成員國貿易政策的歐盟幾個月來一直在研究必要時對關稅采取反製措施的提案。這些措施主要針對在上次大選中支持特朗普的美國選區。美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的雙邊貿易額接近1萬億美元,因此新的關稅和反製措施將對雙方產生巨大影響,並大幅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
歐盟官員已宣布將在4月中旬前對從內衣到豆製品等許多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同時不再延緩實施此前因美國對鋼鋁加征關稅宣布的反製措施。
歐洲第一輪反製措施的打擊目標是美國威士忌和摩托車,但為了進行更多談判,也出於擔心美國可能會作出嚴重打擊歐洲葡萄酒和香檳出口的強烈反應,這輪計劃被暫緩實施。
更有力的反製措施現在可能會接踵而至。
馮德萊恩在周三晚間表示,歐盟將“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繼續尋求談判解決方案”。
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向美國出口的汽車數量遠遠超過從美國進口的數量。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早在他進入政界之前,特朗普就經常對這種不平衡表示憤怒,他經常抱怨美國大街上有太多德國和日本的汽車。美國是德國汽車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占歐盟對美汽車出口的73%左右。有可能出任德國下任外交部長的保守派人士阿明·拉舍特
稱,歐盟必須對美國的關稅作出有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