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湖南郴州官方通報耒水流域“水質異常”,未透露詳情。媒體隨後披露當地早在一周前已發現鉈濃度超標,水汙染跨市蔓延,威脅飲水安全。當局本周二公布汙染源並稱水質已恢複正常,但部分居民仍存疑慮。湖南耒水鉈汙染超標13倍 官方公布汙染源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March 25, 2025
上周日湖南郴州官方通報耒水流域“水質異常”,未透露詳情。媒體隨後披露當地早在一周前已發現鉈濃度超標,水汙染跨市蔓延,威脅飲水安全。當局本周二公布汙染源並稱水質已恢複正常,但部分居民仍存疑慮。https://t.co/cPbljpOjnR
上周日(3月23日)中國湖南郴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報稱“耒水流域部分河段水質出現異常。當地迅速啟動應急機製。”未提供更多細節,但表示“經檢測,沿線飲用水安全。”
官方通報“水質異常”媒體披露或為“鉈濃度超標”
中國多家媒體隨後報道,通報中描述的“水質異常”,實則為“鉈濃度異常”,而當地政府也早在此前一周就已經得知河流中鉈(一種無味無臭的重金屬,當大量攝入時,會對神經、肝髒、腎髒等人體組織造成損害)含量升高。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湖南郴州市永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於3月16日發布了《關於啟動突發環境事件Ⅳ級應急響應的通知》稱當地時間16日20時耒水郴州-衡陽跨市斷麵大河灘地表水自動監控站數據顯示“鉈濃度異常,造成跨市汙染,威脅下遊飲水安全。”
另據極目新聞報道,該縣職能部門自16日起一方麵向被汙染水域投藥降低鉈濃度,另一方麵排查汙染源,“但具體情況暫不掌握”。但同時表示“飲用水正常。”
湘江是湖南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而耒水是湘江的最大支流。
3月23日,財新網發表《湘江支流耒水出現跨市水汙染 疑因上遊鉈排放超標》,文中報道了對大河灘地表水自動監控站所在的衡陽市下轄縣級市耒陽市黃市鎮大河灘村村支書劉洪軍的采訪,劉洪軍向《財新》表示,其“在一周前接到黃市鎮政府通知,因為上遊的異常情況,導致河水鉈超標,要進行處理,不能下水捕魚。”
本周一(3月24日),澎拜新聞記者另從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士處獲悉,“導致此次鉈濃度異常的源頭企業已經摸清,非涉鉈企業,目前正在進行責任認定,尚不便對外透露具體信息。”
政府信息公開滯後 居民憂心水質安全
法新社本周二(3月25日)走訪了一位住在受水質汙染影響耒陽附近的居民,該居民表示,盡管有健康方麵的擔憂,其家人仍繼續使用自來水。
“我們肯定害怕,”37歲的肖淑(化名)賣漁具為生,她在電話中告訴法新社。“成年人喝沒了沒事,但如果是孩子或老人喝了怎麽辦?如果他們生病了怎麽辦?”
這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表示,她是通過微信群裏分享的文章和在抖音上發布的視頻了解到水源汙染情況的。
“大家都在說這個事,”她說道,但坦言當地政府從未直接通知水源汙染的情況。
肖淑表示她已經購買了一些瓶裝水。盡管擔心水質安全,但完全不用自來水對她而言還是太奢侈了。
“我們家經濟狀況就是這樣,”她說:“有錢人可以全部用瓶裝水,但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隻能為喝的水買瓶裝水,其他的還是得用自來水。”
官方公布汙染源
本周二,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於耒水流域(郴州-耒陽段)鉈濃度異常應急處置情況通報》,將汙染源確定為“位於郴州市蘇仙區的某水泥生產企業”,稱此次鉈濃度異常事件是因“企業拆除舊生產線窯爐時,窯爐內含鉈灰塵被雨水衝刷後,經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環境水體導致”。
《通報》中還具體批露了檢測出“鉈濃度異常”的當日(3月16日),鉈濃度為0.13微克/升,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標準限值0.1微克/升為參照,已至少比正常值高出13倍。但同時表示“現汙染源已被管控。”
本周二,郴州市政府表示,應急響應人員已經控製了汙染源,並對河水進行了處理以去除鉈,稱下遊地區的鉈濃度已很快恢複到正常水平。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環境汙染的打擊力度,但在許多地區,工業汙染仍然普遍存在。自習近平上任以來,政府對新聞媒體的管控加強,環境汙染事件的報道已日漸稀少。
微博上不少網友對於“得有多少來自水泥廠窯爐含鉈灰塵才能令耒水流域的鉈含量超標13倍”表示不可思議,因而對河水水汙染緣由另有猜測。
法新社報道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哀歎政府反應遲緩的問題。
“真可怕,這麽嚴重的情況被掩蓋了這麽久,更可怕的是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一位用戶在水質被鉈汙染的帖子下評論道。另一條評論寫道:“如果我們必須死,那就一起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