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閃電配股”背後的陽謀:豪賭造車與AI的生死時速
財聯社
2025-03-25 00:34:34
3月25日訊 小米集團-W(01810.HK)在今日早盤受"先舊後新"配股影響,股價低開5.53%後持續承壓。截至發稿,跌6.23%,報53.40港元,與配售折讓比例相近。
注:小米集團的表現
此次引發市場震蕩的直接誘因,是公司早間發布的配股公告:擬通過"先舊後新"方式發行8億股新股,相當於當前已發行股本的3.2%,配售完成後新股占比將達3.1%。
根據53.25港元/股的認購價計算,較前收盤價折讓6.6%,預計淨籌資約425億港元。公告顯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業務擴張、加大AI及電動車研發投入,同時補充營運資金。
什麽是先舊後新配售?
"先舊後新"是港股市場中一種常見的再融資手段,具體流程如下:
流程高效性:大股東雷軍先將所持股份借予上市公司配售,投資者當日即可交易,無需鎖定期,較傳統增發節省2-3周時間。
風險控製:采用舊股先行配售,總股本未立即擴容,有效控製股價波動風險。
成本優化:選擇股價曆史高位實施,顯著降低單位募資成本。
此次配售對小米集團的股權變動會有哪些?
股權結構變化顯示,配售完成後雷軍持股比例將由24.10%微降至23.4%,其他股東合計持股從75.9%稀釋至73.6%,新增投資者持有3.1%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設計通過"借股-配售-發新股"的閉環操作,確保大股東權益不被實質性稀釋。
機構稱此次融資有助於汽車業務發展
花旗銀行分析指出,此次融資具有戰略必要性:截至2024年末,小米雖持有31億元(人民幣,下同)淨現金及393億元經營現金流,但電動車業務單台虧損達4.5萬元(全年淨虧損62億元),疊加2025年計劃將汽車產能從30萬輛提升至35萬輛,AI研發投入持續加碼,預計資本開支將突破105億元曆史高位。425億港元融資可有效緩解現金流壓力,支撐"智能出行+AIoT"雙引擎戰略。
同時也有報道指出,短期股價承壓主要源於3.2%的股本稀釋效應,但中長期看,此舉有助於優化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有望下降2-3個百分點),加速SU7車型產能爬坡,並為即將啟動的2027年海外汽車市場布局儲備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