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大刀將砍下,台灣晶片可望逃過一劫
ettoday
2025-03-24 22:19:24
▲美國總統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自4月2日起,針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美媒22日引述川普政府內部消息指出,白宮將縮小首波關稅範圍,不會針對晶片、汽車等特定產業,被列為「肮髒15國」(Dirty
15)之一的台灣,雖然晶片可望暫時避過關稅衝擊,但恐怕仍難豁免於對等關稅。
根據美國政府官員向媒體透露的訊息,這項對等關稅措施將透過總統緊急經濟權力執行,有可能自4月2日起立即生效,並針對與美國貿易逆差過高的國家實施差別化關稅。台灣因對美貿易順差龐大,被列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月公布的「關注名單」,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歐盟、越南等主要經濟體一同麵臨潛在關稅風險。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川普政府將如期公布對等關稅清單,屆時各國將接獲一個具體稅率數字,代表對美輸出商品所麵臨的關稅稅率。他強調,這項政策的核心是回應那些對美國產品課以高額關稅、且貿易額龐大的國家。
據了解,白宮已與多個貿易夥伴國進行非正式協商,當中包括加拿大與墨西哥。消息指出,美方表達明確立場,即這些國家無法獲得豁免,但不排除在4月2日之後開啟雙邊談判,視情況調整稅率。
盡管川普政府強調該政策以「對等」為原則,但許多業界與外國政府代表對政策執行細節仍感到不安。有企業代表向《路透》表示,至今未收到具體申請豁免的程序指引,使企業難以提前部署;甚至有華府遊說團體致電白宮,希望厘清豁免標準,卻被回應「任何承諾都可能削弱未來談判的籌碼」。
川普政府已表明,將持續與各國談判以降低貿易不平衡,但同時也展現強硬立場,藉由「先課稅、再談判」的策略,試圖為美方取得更有利的談判地位。多位官員認為,美國的目標是在各方「被逼到死角」的情況下,擁有最大談判主導權。
目前尚未明確說明台灣是否會在4月2日第一波名單中被課以新稅率,但在川普政府劍指「貿易逆差」的大方向下,台灣相關出口產業仍須高度警戒。尤其半導體產業雖在初步名單中未被列入特定課稅對象,卻不代表未來能持續獲得豁免;分析指出,若中長期未能透過談判爭取合理條件,恐對台灣出口動能構成實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