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千萬中國外賣騎手上社保,為什麽這麽難?
BBC中文
2025-03-22 20:35:59
中國外賣巨頭提出給騎手提供社保
中國“兩會”前兩周,外賣電商巨頭“美團”和“京東”先後宣布:將為旗下的全職或穩定兼職外賣騎手繳納社保,次日,另一外賣平台“餓了麽”也表態,將逐步試點、推開繳納社保。
“兩會”上,第一個爆上微博熱搜的話題也是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和多位一起提議,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險體係、或下調靈活就業人員基金繳費費率、減輕繳費負擔、或建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動態調整機製、或取消靈活就業人員部分險種的社保參保限製。此提案獲眾多好評。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0萬騎手。其中,美團的騎手以年均近20%的增速快速爬升到745萬人,且持續增長。另一外賣巨頭平台餓了麽也有擁有逾400萬騎手。僅這兩個平台注冊騎手數量就已經超過2023年香港常居人口人數,也超過整個海南省人口總數。
中國的社保體係脫胎於非常傳統的國企製改革,和穩定的勞動關係密切結合。這導致在此次提議之前,平台經濟、民工經濟的勞工關係並不包含在傳統的勞動關係界定裏,作為靈活就業人員的一部分,外賣騎手的身分定位在灰色地帶遊走。
他們作為平等的商業主體,以自雇的形式、個體戶的身分加入外賣平台,身分上並不受到中國職工保險的認同,需要自己購買居民保險。和職工保險相比,居民保險額度較低,報銷比例也算不上高。
在新出的規定裏,對於符合繳納社保要求的騎手,美團將其定義為“全職或穩定兼職”,京東明確為“全職”,餓了麽則目前並未明確給出騎手特征。
根據美團此前所公布的數據,在2023年,全年接單在260天以上的“高頻接單騎手”約占總人數的11%,即81.95萬人。
近年來,中國外賣騎手的保障問題愈演愈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保險問題,一經提起,社交媒體上就會爆發巨大爭論,並落在人文關懷討論上。即便如此,外賣騎手的“五險一金”問題遲遲未見落地。
為什麽給外賣騎手們上社保如此棘手?
觀望中的騎手
但熱鬧的社會討論並未過多波及騎手社群中心。
中國的外賣騎手以片區和站點為單位連結。在上海,多個片區的美團騎手告訴BBC中文,目前社保還未輻射到他們,在他們的日常交流裏,“平台要給騎手交社保”這件事並未引起太多關注。
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熙熙攘攘的社保討論裏,來自騎手的聲音也並不多。有中國媒體記者攜相機前往騎手休息的站點訪問,收到的回覆也極為敷衍。
“2月才承諾的事情,搬下來要3月,具體怎麽樣還要看4月的工資,到時候討論會多吧?”一位騎手這樣告訴BBC中文。
中國的社會保險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總稱。
對於大部分騎手來說,他們最關切的是其中的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
新華社報道稱,2023年,中國共發生外賣騎手交通事故1.2萬宗,近半數是因為逆行造成。以廣州為例,僅2021年一年內,網約配送行業交通違法查處量為13萬宗,同比上升278%。
美團、餓了麽將騎手送餐效率和薪資獎懲製度嚴密掛鉤的算法體係,用超時賠付規則倒逼外賣騎手以人身安全為賭注追逐效益。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城市的街頭,超速、逆行、占道疾馳的外賣電動車並不少見,這也導致外賣員實際成為一個高危職業。外賣騎手因搶時間送單而導致車禍死亡、甚至猝死的新聞並不少見。
此前,外賣平台為騎手僅提供非常有限的意外險——每天開單之前,平台會自動扣除騎手3元服務費,對於大部分騎手來說,這就等於“投保”,此外平台對他們再無保障。
2020年末,北京一位餓了麽騎手猝死在送單的路上,家屬料理後事時才發現每日自動扣除的3元服務費裏僅有1.06元用於意外險,這意味著一位因工去世的外賣員隻能拿到不足4萬元的賠付。
幾個外賣平台在事發後稍有調整賠付款項,但依然閉口不提供保事宜。這也導致在更多的中國騎手維權案例裏,保險成為一個金額小、麻煩多的灰色議題,大部分騎手甚至實際上並不清楚自己是否購有保險。
中國社科院孫萍團隊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2020年,北京有60%以上騎手並無社保。
過去幾年裏,為避免超時賠付, 外賣騎手違規超速、逆行駕駛導致交通事故頻發
為什麽給騎手上社保這麽難?
32歲的李先生在去年末加入了美團騎手的行列,他告訴BBC中文,就像大部分近兩年加入騎手行列的人一樣,他是因為破產才來做外賣騎手的。此前他在上海做餐飲行業,疫情後生意並不算好,做外賣騎手就是為了錢:“家底都虧進去了,得養家,年末關了店舖就來做騎手,跑一單是一單,補貼一下家用”。
看到社保鋪開的消息,他和同一個站點的多位來自“外地”的騎手心態一樣——以觀望為主:“穩定做騎手才能上社保,但誰會穩定做騎手?這不還是等於沒有?”
李先生的顧慮主要來自社保對於自己每月到手的當下工資的抽成,對於他來說,按照他每個月一萬元的收入估算的話,社保推開後,他將每個月少拿七百元左右。
中國的社保體係由三方組成:企業、個人以及國家。也就是說繳納社保意味著每個月騎手的薪資會抽取一部分,結合國家和企業繳納的部分構成完整的社保資金池。
中國社科院孫萍團隊在2021年再次進行的一個社會調研也顯示,外包環境下,超過一半的北京騎手表示自己不繳納社保。和長遠的保障比起來,他們更需要短期收入。
這樣的情況在十年前的廣東流動工人的“蟻族”中也有出現,民工與企業達成共謀,以放棄社保來換取更高的薪金。
勞工維權人士林東對BBC中文表示,此前他在東莞協助工友維權時亦發現這樣的情況在工齡較少的工友中更為常見,他們對社保的不信任度更高,對短期內獲得的物質收益更為注重。年稍長的工友涉及社保證明勞資關係以及退休保障的問題,對社保的認識顯著更高。
“沒有人想60歲了還要繼續工作謀生,這就是社保的作用,”林東這樣說。“但年輕人很少考慮怎麽讓自己60歲就不用工作。”
近年來,中國外賣騎手的保障問題愈演愈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保險問題,一經提起,社交媒體上就會爆發巨大爭論,並落在人文關懷討論上。即便如此,外賣騎手的“五險一金”問題遲遲未見落地。
今次美團和京東率先提出給外賣騎手上社保之後,中國社會輿論反而開始聚焦“誰來為社保買單”這個問題,投不信任票的質疑聲幾乎遠蓋過支持者的呼喊。
中國的社保係統由三方共同繳納組成,除去騎手本人的工資抽成,企業需要支付等額或更高的保險金部分,剩下由國家繳納。中國媒體計算推出,以美團為例,給11%的“全職騎手”上社保已經意味著美團每個月起碼需要支付數十億人民幣。
幾個平台目前尚未公布社保將如何具體實施,企業在社保係統中扮演的角色懸而未決,社會擔心對於外賣行業來說,企業會把為了保障經濟效益、以漲價的形式讓消費者和商家共同承擔企業需要承擔的社保金部分。
林東告訴BBC中文,地方政府常為招商引資與工廠達成“潛規則”,在繳交社保基準線上做文章,默許了企業大規模不繳社保的行為。他提起2014年東莞裕元鞋廠大罷工事件,當時,裕元鞋廠未按國家規定給工人購買社保,繳交標準混亂,勞動合同不清。林東當時奔走協助工人維權。
林東回憶,在2014年,已經有工人和企業簽訂合約主動放棄繳納社保的需求以換取更高的工資。十年過去了,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這樣的情況並未改善,演變到今天,給騎手上社保的問題引起劇烈社會討論,依然落在誰來支付社保金上。
“工人自己不願繳社保這個問題和他們沒有權力去和企業談最低工資標準保障密切相關,工人不該陷入主動選擇放棄社保還是選擇更低工資的兩難境地,”林東這樣說。
為了獲得即時更多薪資,一些工人和企業達成共謀,主動放棄社保,換取更多工資
擴大社保覆蓋麵
長期從事中國社會製度研究的香港教育大學溫卓毅教授告訴BBC中文,中國一直在用政策強製推動社會保險覆蓋麵擴大落地,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背景下,“繳費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繳保險的人越來越多的話,財務可持續性很成問題。”
溫卓毅提出,在過去十年裏,中國的社保擴麵“非常成功”,已經完成了“八九十的一個覆蓋麵”。他認為接下來幾年的重點是嚴格執行社會保險法,用行政手段強製將外賣騎手這樣應該納入職工保險的人從居民保險中解放出來。
溫卓毅表示這樣的操作必然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降低、並反過來影響就業機會和勞動力市場,但社會保險的推開作為最基礎的社會保護手段有其必要性,“沒有一個特定的更好的辦法,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在探索。新加坡在討論,香港也在討論”。
“我們一直強調應保盡保,沒有納入的都應該能夠納入進來,用不同的新的項目把不同的人群都覆蓋上,這是一個總體的發展方向。”
林東亦提出,此次社保範圍再次擴大與老齡化背景下國家社保基金池承受的巨大壓力有關,需要新鮮的血液去填補社保金的空缺,避免造成斷付。
溫卓毅認為騎手和社會對於社保的討論和信心不足源於對社保製度認識的不足,缺乏投資信心,以及國民身分認同的缺失。
“大家一是不清楚社保的作用和性質,對於社保基金的投資表現也並不清楚,此外,大家也沒有形成像西方福利國家那樣處於同樣的保護傘下麵、有團結互助互濟的身分認同心在,目前來看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溫卓毅表示,要加強民眾對社會保險的信心,落實社保個人帳戶很有必要,讓民眾實際看到繳納的錢款如何轉換為以後可以拿回的錢有助於建立對社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