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暗示習近平將訪美,中國仍在猜測美國想要什麽
紐約時報
2025-03-19 23:06:11
特朗普總統走下“空軍一號”,周一攝於馬裏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
本周,特朗普總統對記者表示,為了給“不久的將來”美中領導人峰會做準備,需要把華盛頓打掃幹淨。這個說法引發了人們對他將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舉行會晤的新一輪猜測。
特朗普沒有談及詳情,中國也未對任何此類會晤有過公開的說法。習近平的到訪將事關重大:特朗普已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了20%的關稅,並可能在下個月下令加征新一輪關稅。專家表示,中國想阻止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因為貿易戰會阻礙中國恢複陷入困境的經濟的努力。
但在任何峰會舉行之前,中國仍需要為兩個緊迫問題找到答案:特朗普想要什麽?中國政府能與美國政府中的什麽人談,才有可能讓特朗普聽到他們想傳遞的信息?
為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中國上個月派學者前往美國,與特朗普政府的官員以及美國外交政策專家舉行非正式的外交會談。一些學者說,中國政府越來越擔心,他們一直以來與之打交道的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並沒有把信息傳達給特朗普,因為這些人不屬於特朗普的核心圈子。
“我們通過外交渠道交流。那是正常的渠道。但能把信息傳達到特朗普總統那裏嗎?我們與之交談的那些人真的知道特朗普總統在想什麽嗎?”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說,他是參加了相關會談的學者之一。
中國也一直公開表示有意進行對話。中國商務部長曾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他已致信美國商務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邀請他們舉行會晤。中國官員上周介紹了政府為遏製芬太尼生產所做的努力,並呼籲美國恢複有關的對話。
特朗普和習近平曾在今年1月特朗普就職前幾天通了電話,但之後的高層交流一直有限。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和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曾在1月底通過電話,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上個月底曾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通了電話。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本月早些時候在北京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發言。
中國政府想知道,特朗普希望從與中國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得到什麽,也想知道他會對中國的願望清單作出何種反應。中國可能想讓特朗普取消關稅;放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以及對中國在美投資的限製;並做出擔保,不會在台灣問題上激怒北京——中國聲稱對自治的台灣擁有主權。
與此同時,中國一直試圖不在特朗普政府麵前讓步。中國政府已對特朗普的關稅采取了反製措施,例如對美國農產品進口加征關稅,這樣做的目的是給美國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也為未來的貿易談判留有餘地。一名中國官員表示,無論美國想打“關稅戰、貿易戰或任何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準備好戰鬥到底”。
但中國也認為,在特朗普有機會對中國商品征收更多關稅之前,有必要舉行一次高層會晤,分析人士說。更多關稅將讓雙方的緊張關係加劇到這樣一種程度——屆時如果習近平同意坐到談判桌前的話,會顯得他很軟弱。
“挑戰在於,我們能否在機會窗口關閉之前采取足夠迅速的行動?”達巍說。“當大家看到不斷有負麵信號發出,但沒有任何積極議程來抵消它們時,”他繼續說道,“雙邊關係就有可能惡化。”
中國也許認為,美國方麵缺乏舉行高層會談的緊迫感,魯比奧和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沃爾茲有意阻礙與中國的溝通交流就反映了這一點(兩人都被視為對華鷹派人物)。
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教授王棟說,就與中國進行談判而言,“魯比奧根本不想采取任何行動”,因為他把中國看作一個威脅。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今年3月在沙特阿拉的伯吉達。外界認為這兩名官員都是對華鷹派。
分析人士表示,接下來的一個月對中美關係來說至關重要。上海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如果雙方高級官員不進行認真的談判,特朗普可能會對中國商品加征第三輪關稅。他上個月也參加了在美國舉行的非公開會談。
“我的印象是,目前(兩國政府之間)沒有實質性的接觸,更不用說談判了,”吳心伯說。
可以說,特朗普生硬的外交手段對中國官員來說是個挑戰。這位美國領導人甚至對自己國家的盟友都表現出了動用經濟脅迫和強製手段的意願。他把不可預測性視為自己的標誌性武器。中國官員們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外交禮儀上,集中在把控局麵、在峰會前敲定細節上,以免發生意外或丟麵子。
特朗普周一有關習近平訪問華盛頓的言論,可能更多地是特朗普有興趣與中國領導人見麵的表示,而不是反映了峰會正在籌備中,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麥艾文
(Evan Medeiros)說道,他曾擔任奧巴馬總統的亞洲事務顧問。
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攝於周日。
出於自尊心的考慮,中國可能想讓特朗普來北京,而不是習近平去美國,麥艾文說。
特朗普政府的官員似乎擔心,在他們采取了任何有利於美國的行動之前,特朗普若率先與中國接觸或者訪問北京,都是對中國的獎勵,而且可能會使美國陷入此前幾屆政府所經曆的那些典型的、曠日持久且毫無成效的談判循環中。分析人士說,美國官員可能還希望為這種峰會設定更確定的議程,以防止特朗普衝動地與習近平達成可能損害美國利益的協議。
在兩國政府之間沒有正式會晤的情況下,一些人主動站出來讓自己成為了外交使者。蒙大拿州聯邦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將於本周前往中國參加一個商業論壇,他周二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上說,他將“與中國領導層討論他們能(在芬太尼問題上)做些什麽”。他還將討論中國購買更多美國飛機、牛肉、小麥,以及其他產品的問題。中國還未就與戴恩斯舉行任何會晤發表評論。
對中國來說,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是兩國之間如果能達成協議的話,會是什麽樣的協議。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們可能想讓中國從美國購買更多產品,但挑戰在於,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沒有那麽多產品可賣。
擺放在特朗普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國集團大阪峰會期間舉行會晤的房間外的椅子,攝於2019年。
美國拒絕向中國出售高科技產品,一些官員把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視為威脅。中國表示,它能接受的任何協議都必須符合市場原則,這意味著美國不能為讓出口中國的產品值達到目標而簡單地提高價格。
孫韻說,就目前而言,特朗普也許正在等待時機,以便為未來與中國的談判積累籌碼,先與其他貿易夥伴打交道,同時讓中國人“自己著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