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美國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通脹高企、關稅戰反噬、資本市場震盪、美元匯率波動……這些關鍵詞共同構成當前美國經濟的複雜圖景。川普政府重啟執政初期,華爾街還在期待“川普2.0”能延續上屆任期的經濟強勢,推動美元資產進入新一輪擴張周期。但川普上任至今的一個多月時間,相對偏弱的數據表現已經開始反映出川普對美國經濟的負麵影響,改革的陣痛和混亂先於繁榮到來,形成一個人為的“短期衰退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美國經濟的韌性基礎尚未瓦解。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依然健康,企業端的現金流和利潤仍然強勁,實體經濟距離實質性衰退還有緩衝空間。但資本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敏感度已突破臨界點,全球投資者正在重新校準“美國溢價”的價值座標。毫無疑問,美國經濟正在逐漸經曆更大的混亂。雖然混亂並不是衰退,美國內生動能也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惡化,但政策的不確定性足以讓估值處於高位的美國資本市場籠罩在陰影之下。對此,安邦智庫(ANBOUND)資深研究員研判,政策路徑的劇烈搖擺正在消解美國經濟的內生穩定性,並係統性提出當前美國經濟存在的八個核心問題。
1、美國經濟現在表現不佳。這方麵的主要表現,一個是通脹反覆,一個是關稅戰,一個股市下跌(道指抹平大選後漲幅,納指創半年新低),一個是美元匯率波動。主要背景,其實與上屆政府有關,因為拜登政府時期實施了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現在隻要強調“恢複”,那就必然會出現緊縮和調整。而川普政府對此實施激進的關稅政策(如對墨加關稅反覆調整)就加劇了這一過程,導致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
如果我們以標普500指數來看,美股已經跌至去年9月以來未見的低位。(Investing.com網站截圖)
2、現在各國資金有加速流出美國市場的跡象,原因是多方麵,但資金的避險,規避美國關稅戰帶來的不確定性,是主要的原因。截至3月10日,美國市場資金加速外流趨勢明顯,納斯達克指數暴跌4%,創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直接導火索就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科技股遭恐慌拋售,特斯拉(Tesla)市值單日蒸發更是超過1300億美元。更深層看,連續四周超千億美元撤離,反映出資金對“關稅戰-產業鏈斷裂-經濟衰退”連鎖反應的避險需求。市場用腳投票,各國資金正從風險資產流出美國轉向避險港灣。
3、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具有嚴重的不確定性。實際現在川普的經濟政策,接近胡扯,還根本沒有定型。上台之後的川普,自己忙於在政治上繼續“批倒批臭”拜登以及民主黨,鞏固保守主義的政治地位,並沒有拿出多少時間用於經濟政策。目前川普經濟團隊成員,不能被看好。雖然多少都沾點經濟的邊,但隻靠這幾個馬屁精成不來大事。實際他們對於如何搞好美國經濟,心裏是一點靠譜的數都沒有。所以,預計未來川普會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他會從美國華爾街和企業界來尋求幫助,這一點都不困難,因此川普作出改變是完全可能的。
4、通貨膨脹率是一個關鍵的指標。前麵已經做出過分析(每日經濟,《陳功建議應設立“通脹控製線”》),4%的通貨膨脹對川普政府來說,就是一條“高壓線”,2月份美國核心通脹是3.1%,已經開始接近這條高壓線了。而關稅成本轉嫁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白宮雖然辯稱通脹是“暫時現象”,但亞特蘭大聯儲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脹預期升至2023年以來新高。因此,在這個高壓線附近,川普政府根本不可能繼續推行普遍的關稅戰。過去的這個預測,現在看來更加與現實接近了。
5、資金流出的方向是錯誤的。現在很多資金流出美國,前往歐洲,做空美元,但很快國際投資界就會察覺,這個方向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希臘債務危機就在前麵,歐洲各國的償債都有明確的法律限製,而現在各國政府基於政治原因,未來要抵擋右翼的指責,於是都紛紛推出了擴大財政支出的計劃,包括提高國防開支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這些都意味著歐洲各國的債務危機今後將會出現。投資者看到這樣的前景,就會重新考慮做出選擇。
美國開始調升貿易夥伴關稅後,美匯指數下跌至4個月低位。(Yahoo)
6、減息的問題。美國出現短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這是一個調整期。問題在於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下,減息作為政策對衝手段是必須的,唯有通過減息釋放流動性,降低社會總成本,才能減緩過去拜登政府大量釋放流動性導致的經濟下滑速度。目前美聯儲的態度依舊是不配合,但預計川普政府將會施加壓力,讓美聯儲改變態度。至於,川普政府的財政部長所想的利用債券市場來調控資金成本,猶如過去的判斷,那是基本沒戲的。
7、如果美國繼續推行新保守主義的一套政治操作,那麽相輔相成的經濟擴張,應該是在南美國家市場。預計美國會採取措施,極大地鞏固在南美國家的影響力和經濟存在。美國與阿根廷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由於阿根廷總統米萊的政策方向,基本是現成可行的事情。對於墨西哥而言,隻要墨西哥有效管控邊境,製止移民進入美國,那麽美墨雙邊自由貿易協議代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是有可能的。對墨西哥來說這是一個容易取捨的問題。不過,對於加拿大則是災難。如果保守黨在加拿大聯邦大選中獲勝,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編按:現稱《美墨加協定》)也可能會繼續存在。一旦美國鞏固了南美甚至美洲大陸的市場,雖然當前歐洲經濟規模是南美地區的三倍,但其經濟增長以及“密接生產”的後發優勢,對美國經濟好轉和支持,依然具有明顯的積極意義。實際這就是二戰前孤立主義經濟的基本形態。
8、美國可能更加積極地推進減稅。很顯然,這是增進美國消費,確保經濟彈性的手段。從曆史看,無論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兩黨快速通過減稅方案刺激消費,還是2010年奧巴馬與共和黨妥協延長布殊減稅政策,都顯示減稅作為跨黨派共識工具的“彈性價值”。因此,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條件下,國會兩黨有可能通過這些議案。
最終分析結論:
2025年的美國經濟站在十字路口,高通脹、關稅戰升級、匯率波動和資本市場動盪交織成複雜局麵。麵對困局,川普可能被迫調整策略,一方麵施壓美聯儲轉向減息以對衝衰退風險,另一方麵重拾減稅這一跨黨派共識工具刺激消費彈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正試圖通過鞏固南美市場重構貿易版圖。這種“新孤立主義”實質上是其在地緣經濟層麵上轉移矛盾的一種戰略佈局。此外,資金向歐洲的避險潮恐難持續,歐洲各國為應對右翼壓力擴大財政支出,反而埋下債務危機隱患。整體來看,美國經濟已陷入“既要壓通脹、又要穩增長”的兩難,不過,川普政府調控經濟的手段還未用盡,因此對於美國經濟也不必過於悲觀。
本文原載於2025年3月11日的安邦智庫每日金融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