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周五(3月14日)從當地媒體和官方渠道獲悉,公開奉行主權主義政策的尼日爾軍政權驅逐了三名中國石油公司高管,並關閉了首都一家屬於中國公司的豪華酒店。尼日爾驅逐3名中國公司高管 限48小時離境 https://t.co/2Dm6oXUwtB pic.twitter.com/2VP0s0OAvV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rch 14, 2025
據幾家當地媒體報道,周三,尼日爾當局要求津德爾煉油廠(Soraz)、負責開采原油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負責石油出口管道的西非石油管道公司( Wapco)的中國管理人員在48 小時內離開該國。
這些當地媒體沒有說明原因,但據支持政權的網絡活動家易卜拉欣-巴納(Ibrahim Bana)稱,這些中國高管“無視”2024 年 8 月通過的一項法令的要求,該法令“旨在確保尼日利亞人真正從國家財富中受益”。
他舉例說,這些中國負責人拿著高於尼日利亞人三到四倍的工資,並拒絕優先考慮當地服務商。
與此同時,根據法新社查閱的一項政令,尼日爾旅遊部撤銷了中國華油集團的尼亞美陽光國際酒店的經營許可。
這家中國公司在該國首都經營的四星級酒店被指存在“歧視性做法和濫用禁令”,尤其是禁止“其他國籍人員進入”。
該酒店還被指控報稅作假。
陽光酒店於 2015 年開業,共有 73 間客房,主要接待來自中石油、Soraz 和 Wapco 的中國員工。
尼日爾軍政權在2023年7月的政變中上台,奉行主權主義政策,尤其是在石油和鈾等原材料方麵。
今年 2 月底,尼日爾石油部長薩哈比·奧馬魯(Sahabi Oumarou)要求製定計劃,將津德爾煉油廠(Soraz)的職務“尼日爾化”,並調整尼日爾員工的薪資標準。
奧馬魯部長特別指責,外籍人員的平均工資是尼日爾人的六倍,津德爾煉油廠(Soraz)的會計和財務數據都用中國普通話,而且是從“中國管理”。
尼日爾出產石油,但煉油量很少,該國幾周來一直麵臨前所未有的汽油短缺。津德爾煉油廠(Soraz)已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然而,最近兩天,來自該國唯一煉油廠和來自鄰國尼日利亞的數百輛油罐車開始為首都尼亞美的許多加油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