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推行15年免費教育,中國何時推進改革?
風聲OPINION
2025-03-13 18:40:21
越南實行15年免費教育,引起我國輿論關注。“我國何時實行15年免費教育?”,這成為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28日,越南越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決議,宣布從2025-2026年新學年開始(2025年9月起)實施全國公立幼兒園至高中階段學生學費全免政策,覆蓋2320萬學生(未含在各職技教育與成人教育中心的學生),每年需投入約30萬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5億元)。
這一舉措,不僅直接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更被視為越南推動教育公平、爭奪未來人才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越南實行15年免費教育,引起我國輿論關注。“我國何時實行15年免費教育?”,這成為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其實,此事已經有了初步的答案。今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於今年6月1日施行的首部《學前教育法》也提出,“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為何要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包括向上擴大,將高中教育納入免費教育範圍;與向下擴大,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最為理想的,當然是既把高中教育納入,又把學前教育納入,實行15年免費教育。
我國陝西神木,在2008年,推行免費高中教育,把免費教育年限擴大為12年;2011年,再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實行15年免費教育。除神木外,還有其他地區實行15年免費教育,但主要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如自2017年開始,廣州市全麵實施基礎教育階段特殊學生免費教育,即特殊學生學前至高中15年免費教育。
能不能把神木的做法向全國推廣,讓所有適齡學生都享有15年免費教育?這是過去10多年來,社會公眾一直關注的問題。在此期間,我國陝西、內蒙古、西藏、青海等省部分地區實行了高中免費政策。
但,國家層麵並沒有做出擴大免費教育的總體部署,其原因有三:
一是高中階段教育分普高與中職,為吸引學生上中職
,我國麵向所有農村生實行中職免費政策,但並沒有提高中職吸引力,教育部門擔心推行高中免費教育,會進一步影響中職招生。
二是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隻有56.6%,發展學前教育的重點,是增加學前教育學位供給,解決“入園難”問題。
三是實行免費教育,可能擠占對師資建設、課程建設的投入,不利於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我國已經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但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還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不過,這是過去10年的情況。到2023年,我國已經實現了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1.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1.8%。
在普及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前教育與高中教育,減輕家庭的養育、教育負擔,就需要把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提上議事日程。
建議首先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不少人建議,先把高中教育納入免費教育範圍。但客觀而言,如果在推行免費高中教育與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之間進行選擇,當前更應選擇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對於高中階段教育來說,學生上普通公辦高中的學費負擔並不重,各地公辦高中的學費大致在每學期1000元左右,一學年為2000元左右。當前發展高中教育的重點,是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以及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而學前教育的重點,則應聚焦於減輕家庭的保育負擔。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關於公布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名單的通知》明確,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以及《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規定,通過縣級自評、市級初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的程序,2024年認定天津市濱海新區等301個縣(市、區)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這被部分自媒體“誤讀”為這些地區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引起社會輿論關注。但這種“誤讀”引起的關注表明,在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後,應該進一步推進免費學前教育。
當前,我國大城市公辦幼兒園的保教費每個月在800—1000元左右,一年下來上公辦園的保教費也需要上萬元,這一費用高於上公辦大學的學費。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我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比上年減少14808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比上年減少534.57萬人,根據出生人口變化,我國2026年在園幼兒還會比2023年在園幼兒減少1200萬左右。
少子化背景下,推進幼兒園小班化與免費學前教育,也就具備更好的條件。因為適齡學生減少,為小班化與推行免費創造了條件。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關鍵在各級政府要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隻有56.6%,而到2023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到91.1%,這就得益於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增加。
2010年之前,我國有些地方的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隻有1%多一點;而到2022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達到2982.2億元,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達到6.2%。
從中可見,要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惠率,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就必須提高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而由於適齡幼兒減少,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財政壓力要小很多。
不必分步走
也有人擔心,免費教育可能會影響學前教育質量。如果推進免費,財政撥款沒有補上免收保教費的經費缺口,或者因為免費,而減少對師資建設等的投入,這確實會影響到學前教育的質量。
在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時,必須確保學前教育保教質量。
按照每年在園幼兒3000萬,大城市每個月800元保教費計算,讓每個適齡幼兒都享有免費政策,需要各級政府增加投入的財政經費最多約為2400億。考慮到全國地區差異,按每個月500元保教費計算,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需新增投入1500億元。把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提高到9%,基本可以實現免費的目標。
有人建議,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可分步走。而在我看來,考慮到適齡兒童大幅減少,今年入園的適齡幼兒不到1000萬,比2020年高峰期少700萬,我國各地都有條件實行免費學前教育,不必再分步走。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可以探索學前教育券製度,即按學前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為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券,由適齡兒童(監護人)自主選擇公辦園、民辦園,學前教育券覆蓋公辦園所有保教費,全部或部分覆蓋民辦園保教費。由幼兒園拿著學前教育券兌換財政撥款。
這讓所有幼兒享有完全一樣的學前教育財政撥款,又促進幼兒園平等競爭,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免費教育不等於義務教育,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不需要修訂《義務教育法》,也不會強製適齡幼兒必須接受學前教育。
隨著學前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以及免費教育全麵推進,我國可以進一步把學前教育,或者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由此強化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保障投入力度。
在免費學前教育全麵推進後,下一步就可以考慮推行免費高中教育,即學生上所有高中學校均免費。同時,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係,推進高中多樣化辦學,建設高質量高中教育體係。如此,可讓每個適齡學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在2035年實現教育強國規劃設定的建設教育強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