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德豪
3月12日,川普(Donald Trump)對於全球的25%鋼鋁關稅正式落實。歐盟和加拿大迅速公布了反製措施。
歐盟的報複性關稅針對總值26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包括不少來自共和黨州份的商品,最快會在4月1日開始實施,剛好在川普為了避過愚人節而在4月2日實施的全球“對等關稅”之前。
加拿大的報複性關稅針對總值298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包括鋼鋁產品以至電腦、運動設備等其他商品,將會在3月13日實施。這並非加拿大首次報複美國--3月4日,川普政府曾短暫實施針對所有加拿大商品的25%關稅,加拿大當時已向300億加元美國產品進行對等稅率反製,其後川普兩度押後部份關稅的實施一個月,但加拿大繼續實施其報複性關稅。
不過,像英國、澳洲、韓國之類的“傳統盟友”則未有作出報複性回應。
對於歐、加的報複,川普表明會“反報複”:“當然,我會回應……歐盟就是為了佔美國便宜而成立的。”在正在訪問白宮的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ál
Martin)麵前,川普也特別點名愛爾蘭利用稅務政策“聰明”地搶走了美國的“製藥公司”,“如果你想去愛爾蘭,我認為這很好,但如果你想把任何東西賣到美國,我會對你徵收200%的關稅,這樣你永遠無法將任何東西賣到美國。”
這種關稅引發報複、報複再引發反報複的惡性循環,頗有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代的影子。
“Trump put”不再
原本大家都認為,川普在關稅政策的瘋狂有美國股市能夠節製,甚至有所謂的“川普看跌期權”(Trump
put)的說法,即是說,當白宮的政策造成股市下挫,川普就會馬上收回政策讓股市回升,類似看跌期權的邏輯。
這種說法,在川普第一任期中也許是有道理的。有當時的白宮官員就稱川普幾乎每個小時都會看看股市升跌。當時的川普也經常以高漲的股市作為自己的政績宣傳。
然而,如今我們已經看不到川普拿股市來吹噓(在美股近來大挫之前也是如此)。他在3月4日的國會演說中就坦白承認他的關稅政策會帶來“一點波動”,甚至表示美國農夫可以把產品賣給美國人(按:中國的報複性關稅針對美國農產品,歐盟的也有同類的針對性。)
如果我們以標普500指數來看,美股已經跌至去年9月以來未見的低位。(Investing.com網站截圖)
其後,川普也在訪問中拒絕否定美國經濟會因為他的關稅政策而陷入衰退,形容美國經濟正處“過渡期”,因為“我們正在做大事”。
當人們質疑其關稅政策有高度不可預測性--例如他3月4日實施此前獲豁免一個月的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5日就給予汽車進口一個月豁免,6日又再給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商品一個月豁免,然而很多實際上合資格的加墨商品也沒有正式得到這樣的合資格認證,而多次一個月的豁免也嚴重阻礙美國企業的部署--川普卻說:“你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稅可能會上升……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可預測性。”
華爾街出身的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本來被市場認為是能夠節製川普的人物。但如今兩人都不斷公開為川普的關稅政策辯護,貝森特指美國經濟需要經曆一段“排毒時間”,盧特尼克則稱就算美國經濟因為川普的政策而陷入衰退也“值得”,後者又指川普的關稅政策將會為美國帶來“收入”“增長”和“工廠建設”。
貝森特甚至公開否認“川普看跌期權”的存在,表明隻有“川普看漲期權”(Trump
call):“如果我們有好的政策,那麽市場就會上漲。”
如果我們以標普500指數來看,美股已經跌至去年9月以來未見的低位,川普當選後人們基於減稅和去規管預期的樂觀情緒已經不複存在。然而,川普對此無動於衷,繼續推動其預計將會在4月2日實施的全球“對等關稅”,甚至變本加厲的威脅要反報複其他國家的報複性關稅。
經濟衰退、民意反彈都不放在眼內?
近來,市場已經逐漸看清川普第一任期的“川普看跌期權”效應已經不存在,開始為關稅戰帶來的衝擊憂心。
除了股市大跌之外,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師預期本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由本年初的30%增至40%;高盛調低美國本年經濟增長預測,由2.5%下調至1.7%;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調查顯示美國人的一年期通脹預期開始上升;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2月按月跌9.8%、按年跌15.9%;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升至新冠疫情以來最高;美國小企業不確定性指數跌回川普當選前的水平……
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2月按月跌9.8%、按年跌15.9%。(University of Michigan)
3月13日打開《華爾街日報》的網站:第一條就是:“消費者焦慮影響所有收入層級 從基本到奢侈品的消費支出都出現了疲弱跡象”,內文引用從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到梅西百貨(Macy’s)、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等一係列企業的表態說明各階級消費者的需求都在下降;
第二條則是參議院民主黨人有可能不支持共和黨閉門造車推出的臨時開支法案通過,到本周六(15日)美國政府就有可能陷入停罷。
近日公布的一個CNN民調則顯示,56%受訪者不滿川普處理經濟,61%受訪者不滿他的關稅政策。
川普對這一切,似乎都無動於衷。
3月13日打開《華爾街日報》的網站:第一條就是:“消費者焦慮影響所有收入層級 從基本到奢侈品的消費支出都出現了疲弱跡象”。(網站截圖)
為何“無動於衷”?
其根本原因是,處於第二任期的川普如今已沒有任何個人的選舉壓力。2026年中期選舉的共和黨成敗也與他無由,反正任何不能再連任的美國總統最後兩年也是“跛腳鴨”。對於副總統萬斯(J.D.
Vance)之輩的接班問題,自我中心的川普大概也不會在意。
雖然川普前軍師班農(Steve
Bannon)和川普自己也有“再做一屆”的違憲論調,但在修憲或推翻美國憲政都幾乎不可能的前提下,現年78歲的川普對於“第三屆”大概也隻是隨口說說而已。
於是,川普可說是已經到了“無欲則剛”(至少在他眼中是這樣認為)的境界,可以放手按自己的信念大幹一場。如今川普的各種宏觀政策有三大重點:一是不管別國國防,二是大加各種關稅,三是縮減政府開支。前兩者是川普1987年就已經公開主張的信念,其核心邏輯就是別國(特別是所謂的“美國盟友”)都透過依靠美國國防、向美國輸出商品來“佔美國便宜”。
從這大約兩個月的執政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川普全身投入的工作是關稅政策和俄烏促和,反而縮減政府開支則是“外判”了給馬斯克(Elon
Musk),其成果似乎也不太重要--根據2月的財政部數據,聯邦政府開支同期開支達至史上最高水平,比起新冠疫情期間更高;而共和黨的預算決議幾乎也是隻減稅不減開支。
對民意再無欲求的川普,當然可以“剛毅”的落實他40年來的信念。
還有什麽能夠阻止川普打關稅戰?
從英國到墨西哥,不少國家領袖似乎都認為不應該強硬應對川普,希望透過拍馬屁又或者響應川普的其他訴求(例如美墨邊境移民和毒品問題),來迴避川普的關稅戰,或將其衝擊降至最低。
墨西哥一名官員向媒體表示,川普政府是一個“個人主義政權”,認為雙方官員密集談判也無關重要,最終也要看川普個人的決定。
或許,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止川普打關稅戰,但從個別國家的角度來去,要避免川普關稅戰的唯一辦法就隻有想辦法討好川普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