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特斯拉為何在中國“失寵”
紐約時報
2025-03-12 22:46:41
小米SU7超級電動汽車。曾經對特斯拉趨之若鶩的中國車主正日益轉向本土品牌,這些品牌提供更高效、更高科技的汽車,有時價格隻有特斯拉的一半。
中國是特斯拉在美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多年來,它在那裏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今年10月,32歲的劉潔(音)決定買一輛電動汽車,特斯拉是她的首選之一。但在試駕了幾輛中國汽車後,她選擇了小米的一款運動型轎車。小米是一家以生產智能手機、電水壺和掃地機而聞名的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
“小米更時尚,”劉潔上周在北京說。“特斯拉,對我來說,有點普通。到處都是特斯拉Model Y。”
買主們說這隻是就事論事。特斯拉仍被視為頂級品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中國也很受尊敬。當他在上海出席該公司第一家海外工廠的開工儀式時,中國政府為他鋪上了紅毯。馬斯克被譽引燃中國本土電動汽車行業的人。
但現在,這個市場充滿來自中國對手的血雨腥風。曾經對特斯拉趨之若鶩的中國車主正越來越多地轉向本土品牌,這些本土品牌提供更高效、更科技的汽車,有時價格隻有特斯拉的一半。
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在今年前兩個月售出了481318輛汽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四分之三以上。特斯拉在今年頭兩個月售出了60480輛汽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
上個月,一輛特斯拉Model
Y停在北京的一個配送中心。特斯拉在中國仍然被視為頂級品牌,但現在來自中國對手的競爭更加激烈。
就在馬斯克成為特朗普總統的助手、負責削減聯邦開支的時候,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正大幅下降。由於投資者回避特斯拉股票,該公司在過去一個月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值。
在中國,比亞迪對特斯拉的威脅已經持續多年。過去三年中,比亞迪每年的汽車銷量增加都在大約100萬輛。比亞迪之所以受歡迎,部分原因在於它的汽車更便宜。地方政府有時會引導業務向比亞迪的方向發展,也起到了幫助作用。
但房地產危機和消費經濟普遍放緩打擊了家庭,嚴重削弱了人們的購物欲望,使所有汽車製造商都舉步維艱。情況變得如此糟糕,以至於政府在一年前開始為消費者提供舊車置換補貼。政府上周還增加了激勵措施。國內企業可以從補貼中受益,但特斯拉也是如此。
即使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對於買得起的人來說,豪華車仍然有市場。劉潔的預算約為29萬元,她說,與她買的29.99萬元的SU7
Max相比,特斯拉也是一個可負擔的奢侈選項。盡管特斯拉提供五年期免息貸款,而小米不提供任何貸款。
許多中國司機也願意為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支付更高的價格,而特斯拉在這一領域一直落後,因為政府推遲了該公司類似或更好的技術的推出。
但特斯拉麵臨著另一個問題:需求。中國所有汽車的銷量都在放緩。
2024年北京車展上展出的小米SU7的內部。
這跟旨在用電動汽車取代高油耗汽車的政策有一定關係。在上海和北京等城市,車主可以以舊車換新車,並獲得1.5萬元的補貼。在一些特斯拉經銷店,員工們在牆上貼滿了被買家換下的汽車照片——從保時捷到梅賽德斯,甚至偶爾還有中國車。
但是以舊換新通常是一次性的。
許多經銷商覺得賣車越來越難了。“兩年前還可以,但現在市場已經飽和了,”上海一汽大眾經銷店的銷售人員陳家明(音)說。這家經銷店是大眾集團與國有的一汽集團合作經營的。
陳家明在“新能源汽車區”工作,它位於上海中山公園附近一個購物中心的地下室,該中心在三年前由一個美食廣場改造而成,當時正值電動汽車在中國興起。
最近一個工作日,商場地下室的十幾個經銷商中有些已經離開,裏麵的燈是熄滅的。一排抓娃娃機照亮了另一片空地。陳家明說,為了不讓一汽大眾經銷店關門,商場給了它七個月的免租金待遇。
“我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競爭力最多隻能持續兩三年,”擁有一輛比亞迪的陳家明說。他還說,與本土競爭對手相比,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不再領先。
2023年,中國蘇州的比亞迪展廳。該公司是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
經過多年遊說,特斯拉終於在上月被允許向中國司機提供其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版本。該功能比美國的特斯拉司機可以使用的全自動駕駛功能低一個級別。在中國,想獲得必要軟件升級的司機必須額外支付6.4萬元。
在附近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極狐汽車經銷店工作的夏麗芳(音)表示,年輕的買家更喜歡中國品牌。她說,特斯拉和比亞迪仍然是中國最受信任的品牌,但90後和00後更願意嚐試新品牌。
“我們的車比特斯拉好看,”夏麗芳笑著說。
她還說:“買一輛特斯拉的錢可以買兩輛我們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