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香港企業的全球運營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宣布,將包括巴拿馬運河資產在內的全球港口業務出售給由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這一交易凸顯了香港企業在地緣政治風暴中愈發如履薄冰的處境。在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香港企業的全球運營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宣布,將包括 #巴拿馬運河 資產在內的全球港口業務出售給由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這一交易凸顯了香港企業在地緣政治風暴中愈發如履薄冰的處境。 https://t.co/mrYB1mpZox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March 7, 2025
在美中競爭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麵臨進一步侵蝕,香港企業的全球運營也正日益受到地緣政治波動的衝擊。
路透社周四(3月6日)報道指,長和集團(CK Hutchison)已將其全球港口業務——包括位於巴拿馬運河的關鍵資產——出售給由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這一交易引發外界關注,尤其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聲稱巴拿馬運河實際上由一家中資企業控製之後,美國政府對長和在當地的運營施加了更大壓力。交易完成後,特朗普對此表示歡迎。分析人士認為,美方將此視為一次戰略勝利,並可能繼續推動類似行動,以削弱中資在全球重要基礎設施中的影響力。
中國近年來在海外港口的投資擴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自由亞洲電台日前報道指,美國國會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卡洛斯·吉梅內斯在上月的一場聽證會上指出,中資企業控製了包括巴拿馬運河附近的關鍵海運基礎設施,這可能威脅到美國的商業航運、情報安全與海軍行動。他還特意點名了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
路透社的報道稱,在貿易、航運、科技和資本市場等多個領域,美中競爭日趨白熱化,令香港企業的經營環境愈發複雜。多位商界人士、投資者、律師和航運高管向路透社表示,美中博弈正在加劇香港企業的經營不確定性,並使它們更難在全球市場上維持獨立於中國政府的形象。
長期以來,香港企業一直被認為專注國際市場,並相對獨立於中國政府。然而,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外界普遍認為香港已失去其過去享有的高度自治。多名商界人士表示,這一變化正在侵蝕香港企業的傳統優勢。
盡管香港在法律和金融政策上仍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但部分律師、外交官和商界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如今更傾向於將香港視為北京管轄下的一個普通中國城市,而非一個獨立的國際商業中心。這種認知的變化不僅影響了香港的經濟發展,也削弱了外界對其司法體係和商業環境的信心。
近年來,香港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投資交易麵臨越來越嚴格的審查。2018年,澳大利亞政府以“國家利益”為由,否決了長和基建(CK Infrastructure)對澳大利亞最大天然氣管道公司APA集團的130億澳元(約82億美元)收購計劃。
“香港正被越來越多地視為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事實。”該報道引述一位來自香港知名商業家族的董事會成員表示:“這無疑增加了我們業務運作的複雜性和成本,但我們隻能接受現實。”
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指責巴拿馬運河受中資控製後,長和集團曾試圖保留其在當地的主要港口業務。然而,麵對持續的政治壓力,該集團最終選擇出售資產,以減少長期的聲譽風險。
“長和內部的人都在找出路。”一名了解港口出售談判的消息人士稱:“這對公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消息人士補充稱,在交易過程中,長和高管一直與北京保持溝通。
盡管長和集團本周發表聲明稱,出售港口資產的決定與近期政治事件“無關”,但市場普遍認為,這一舉措旨在規避未來可能的政治和經濟風險。香港特區政府則強調,從未幹預香港企業的商業運營,並批評美方對巴拿馬運河管理權的指控是“無理且歪曲事實的”。
在特朗普政府施壓長和之前,一些香港企業已開始采取措施,以減少美中競爭帶來的衝擊。2023年,總部位於香港的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將旗下美國可口可樂裝瓶業務出售給英國母公司太古集團,以避免因“中資企業”身份受到美方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