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一度的“兩會”定於在周二和周三(3月4日和5日)在北京開幕,會期大約一周,目前大約2900名參會代表已經抵達北京。美聯社周二稱,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提振經濟將是今年兩會的兩個首要議題。美聯社: 提振內需和人工智能將是今年“兩會”的首要議題 https://t.co/7J4jHMxnje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rch 4, 2025
全國人大大致相當於西方的議會,不過由於人大完全由中共控製,它實際上隻是中共的一個辦事機構,對中共已經決定的事情履行“通過”程序,發揮“橡皮圖章”的職能。政協會議名義上是工商業、體育、研究機構等各界人士對國家政策和事務提供谘詢的“協商會議”,但在中共的“全麵領導下”,與會代表能做的事情也無非是為黨的決策唱唱讚歌而已。
美聯社說,這次會議主要是儀式性的,但它還有幾件實在的事情要做,例如確定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和軍費增長幅度。預計中國總理李強將會宣布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最近幾年5%左右的水平。中國軍費的增加幅度目前還不知道,但去年,中國公布的國防預算增幅為7.2%,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今年兩會召開之時,中國麵臨的國內外局勢都相當嚴峻。國內,消費持續低迷、失業大軍還在持續擴大、房地產行業深陷危機,政府債務依然居高不下。中國官場雖經多年反腐,但腐敗問題,特別是軍界的腐敗現象還在持續惡化。這次兩會會議上,人們將發現會有更多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在反腐運動中落馬,缺席這次會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宣布,從今日(3月4日)起對中國加征額外的10%關稅。這樣,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已經累計達到20%。加上已有的稅率,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必須要支付的稅率大概在40%至50%之間。
中國方麵在星期二(3月4日)對美國作出迅速回擊,宣布將對一係列美國農產品和食品加征10%或15%的關稅,並以國家安全為由對25家美國公司實施出口和投資限製。這使得世界最大的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更趨激烈。
中國人大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婁勤儉承認,“毫無疑問,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所加深,中國經濟仍然麵臨一些困難和挑戰。”
“國際上,經濟和政治的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更加困難。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婁勤儉表示。
預計北京當局將宣布一些刺激消費的措施,例如將赤字率從3%提高至4%,但出台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美聯社表示,中國政府很可能會將人工智能列入推動經濟增長的重點發展行業之中。婁勤儉表示,中國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的突破性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是中國開發的一項“創新和包容性技術”。
代表們還將審查一項旨在改善私營企業市場條件的法律,這是政府為支持公共部門提振增長而做出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罕見召集中國高科技行業的主要大型民營企業的高管們舉行了一次座談會。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和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等知名商界領袖都參加了會議。
美聯社引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政治研究員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的話說,習近平意識到他需要私營部門來推動他的“基本優先事項”。“提高中國的創新能力,提高中國的技術自力更生——民營部門在這方麵非常擅長,習近平希望利用而不是釋放私營部門的能量來實現這些目標。”
習近平主政以來對民營企業的政策大致是在限製發展的前提下予以利用。2020年以來,習近平對中國幾乎所有知名的大型民企展開了嚴厲的整頓,不僅對阿裏巴巴和騰訊等龍頭企業開出了天量的反壟斷罰款,而且深度地改變了他們的業務結構和盈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