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一家長向教委投訴學校要求學生“7點20分到校,晚上9點40分放學”,引發熱議。有人讚成該家長做法,但也有人稱“自己選擇不去就行了,還不讓別人的孩子卷了”。
網傳視頻中,一名重慶初三家長向某教育委員會工作人員投訴稱,自家孩子所在學校要求學生早上7點20分到校,晚上9點40分放學,希望學校能嚴格執行“中學不早於8點”的規定。“現在重慶成為(教育)最卷的城市了。”該家長說。
對於這種情況,該工作人員先解釋稱“(初三)可能是畢業年級”,引起家長不滿,其隨後稱“肯定會去交流的,我會把你投訴的情況向領導匯報”。
2月18日,重慶市江北區教育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事正在調查。涉事學校一名工作人員稱,學校已調整學生上課和放學時間,“但具體時間不太清楚”。
資料圖/視覺中國
【1】家長:盡量給孩子減輕負擔,周末補課會請假
九派新聞記者聯係到投訴家長許先生,重慶初高中普遍存在超時在校的情況,他家孩子所在的學校便要求學生早上7點20分到校,晚上9點40分放學,“甚至個別學校10點20分才放學。”其稱,按照這種作息,大部分學生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
許先生認為,學生在校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上課容易打瞌睡,另外重慶許多初中學生由於長時間的補課和學習,身心健康都受到嚴重影響。在他看來,家長和學校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未成年人。
他說,他家孩子初二就開始延長在校時間,跟學校反映溝通後無果。直至今年年初,他關注到重慶市教委對學時課程學籍等作出嚴格要求的規定後,才投訴至教委,要求對學校的超時行為進行整頓。
他告訴九派新聞記者,2月17日晚學校便通知家長召開緊急會議,宣布應上級部門要求,嚴格執行教委規定,將上課時間改為早上8點上課,7點50分到校,晚上9點放學,周末補課家長自願。“我覺得這一點上,學校反應還是比較及時。”
許先生說,在家長會上,有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就應該在學校多學習,避免回家玩手機。而他認為學生勤奮學習沒有錯,但不能超過一定限度,不然會適得其反。
網友評論。圖/平台截圖
“作為家長,我盡量給孩子減輕負擔。”他稱,他家孩子成績很好,在班級上算是數一數二,他會在保障孩子身心健康良好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學習。“周末補課,我們一般都請假,讓孩子去幹點喜歡幹的事情,例如去上畫畫班。”
他表示,超時學習的現象愈演愈烈,他希望借投訴來切實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負擔。之後,他還計劃通過公開信等方式,呼籲教育部門重視並采取措施,促進教育環境改善等。
【2】專家:減負同時,確保學生擁有足夠的自主發展空間
據重慶日報,2月11日,市教委舉行2025年普通中小學(幼兒園)春季學期開學工作會,安排部署開學工作,就學時、課程、學生學籍等內容嚴格要求規定,並提出小學上課不早於8點20分,中學不早於8點,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於2小時。
其中,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點20分,中學一般不早於8點,寄宿生晚自習結束時間義務教育不晚於21點,普通高中不晚於22點。義務教育階段每周課時安排為一、二年級26課時,三至六年級30課時,七至九年級38課時,普通高中每周40課時,任何學校不得超課時排課,不得違規占用周末、假期等非正常行課時間統一組織學生到校補習上課。要控製作業總量,小學書麵作業原則上不出校門、不進家門,鼓勵開展每周一天“無作業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曾表示,“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是要把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校之外,擁有安排自己時間,發展自己興趣的自主性。”熊丙奇指出,雙減不是讓學生繼續回到學校——平時的課後服務、假期的托管服務,學校承擔了太多教育的責任,而卻忽略了家庭、社會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在家裏和家人做一頓飯,與家人交流,參與社會實踐,這些都是教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