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生活市場又迎來一位重磅玩家。
前段時間,“京東要做外賣”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指京東外賣傭金率已經敲定為5%,網友看熱鬧等實錘,而商家則開始期待起來。隨後,公眾號京東黑板報官宣——“京東外賣!0傭金”,勢頭比傳聞更猛。
在美團、餓了麽雙寡頭長期盤踞的外賣行業,雖然抖音、快手、微信等不斷試探,但始終難在外賣市場激起火花,市場格局多年來都沒有變化。外賣是典型的重業務,運力規模、商家資源、配送算法,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成的。同時外賣業務本身也是一個薄利生意,即便是以美團的規模,仍然不怎麽賺錢。
為什麽要入局外賣業務?當下又是不是京東布局外賣的最好時機?這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外賣市場迎來“新鯰魚”
近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可全年免傭金,此前已進駐商家也能享受這一政策。

早在2022年,京東就被曝將入局外賣,彼時京東到家APP上線了“餐飲美食”頻道,吸引了不少大牌商家入駐,但最終卻並未實現外賣配送,而隻是出售“電子券”。
時任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的辛利軍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京東正在研究進軍外賣領域的可能性,這將取決於我們的能力,以及我們什麽時候能夠建立起一個人才團隊”。
《新京報》消息指出,彼時京東已經為外賣業務搭建了即時配送隊伍,不過,最終京東外賣還是沒有上線。外界認為,一則是當時處於疫情期間,不確定因素較大;二則是彼時京東選擇聚焦主業、降本增效。
去年5月,京東重啟了京東外賣,將原來的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等即時零售業務升級成“京東秒送”,提出最快9分鍾到家。去年底,“秒送”上線了咖啡奶茶與快餐外賣等品類,並單獨升級為一級頁麵。
如今,“秒送”被設置在京東APP首頁首屏位置,且相較於此前以咖啡奶茶等輕餐飲品牌為主的布局,已有更多不同類型商家入駐,外賣業務開始從邊緣走向中心。

但目前來看,京東外賣的打法還比較謹慎。首先,目前京東外賣所邀請的均為“品質堂食餐飲商家”,京東解釋,接下來會通過審核營業執照、審核門店照片、銷售人員線下拜訪核驗等方式確保品質。
對於京東來說,提高準入門檻雖然限製了商家的豐富程度,卻也保障了餐飲服務質量,也能延續京東平台一貫以來的“優品質、好服務、高效率”定位。
其次,目前京東外賣在配送時效、產品價格、服務城市等方麵,還不具備全麵優勢。
分別在美團和京東外賣上點同一個商家,京東外賣的配送時效要慢於美團配送;大部分商家在兩個平台的產品價格都是一樣的,但如果算上神券/紅包等優惠券後,美團的售價更便宜一些。

此外,京東外賣在不同城市的商家規模也有較大差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賣業務擁有了單獨的入口,但在部分二三線城市,或是由於商家數量還不夠多,隻有咖啡奶茶獲得了單獨入口。
外賣業務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對算法技術、履約能力、市場覆蓋方麵有著極高要求,京東采取“小步快走”模式,也是方便平台能夠不斷優化運營服務。
所以,京東外賣在短期內恐怕很難與美團、餓了麽等老玩家“硬杠”,甚至因為“品質商家”的門檻,大部分零散商戶也會被拒之門外。

流量的走向
要撼動美團在外賣市場上的龍頭地位,確實不容易。在京東之前,抖音、微信、滴滴、快手等大廠均曾在外賣市場“試水”,但始終難成氣候。
2023年,微信曾在廣州、深圳兩地內測“門店快送”,但其避開了最讓人頭痛的配送環節,用戶點擊商家後就會直接跳轉到品牌小程序,由商家負責後續服務。

2022年,抖音聯手餓了麽在南京率先推出外賣業務,一年後則正式推出“團購配送”服務,憑借在內容生態上的流量優勢,外界一度認為抖音會對美團造成威脅。
但在去年11月,抖音卻宣布官方外賣新進業務全部停止,原“團購配送”業務將逐步向“隨心團”業務遷移,這次調整也被視為抖音對外賣業務的“戰略性放手”。
有接近抖音內部人士透露,抖音外賣業績一直沒有增長,履約也並不樂觀,據悉,抖音是跟順豐同城、達達快送等配送方達成合作。

類似的還有快手,其也推出了“外賣到家”服務,不過跟以上兩個平台一樣,其也沒有自建配送團隊,而是選擇由商家自配。
互聯網大廠都想要分外賣這個蛋糕,但都铩羽而歸,這是因為外賣業務太重,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做算法、騎手等基礎設施,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成熟的算法+龐大的騎手團隊,成為美團外賣堅實的基礎。美團此前曾公開“預估送達時間”騎手算法,其並不是簡單的“最近距離除以最快速度”,而是綜合考慮了城市特性、配送過程和距離等多種因素,能夠為騎手預留了更多的緩衝空間。
此外,外賣業務對即時配送能力要求極高,目前旗下已有超700萬的騎手規模,作為參考,京東旗下達達秒送的騎手數量則為130萬。
投入的另一麵,是低效的掙錢。盡管業內一度流傳“美團傭金率高達30%”的消息,但實際傭金率為6%-8%。根據《新京報》報道,北京某豬腳飯店老板透露,其在美團和餓了麽兩家店鋪都有入駐,自家在美團每單收入比例為77%,餓了麽每單收入比例為75%。
真正讓大廠們紛紛涉足外賣的,其實是外賣這一“高頻需求”所帶來的流量。
外賣流量可以反哺變現能力更強的本地生活業務,讓酒旅、醫藥、閃購等本地生活需求相互補充、協同發力,強化美團作為本地生活市場老大的地位,再反向賦能美團的外賣業務,這也是美團“高頻帶低頻”的核心戰略。
隨著即時零售市場的發展,外賣業務的帶來的優勢更加明顯。這也是京東從去年開始推進外賣業務的原因,以往京東憑借高效物流以及完善售後體係,在日用百貨、3C等品類上更有優勢,但當其他平台開始觸及這一領域,京東必然會作出反擊。
京東布局外賣業務,不一定要做到市場頭部,隻要能夠開拓出一定體量,就能提高用戶在平台的留存時間,再帶動其他場景的消費需求。

京東生態補上“關鍵拚圖”
當然,京東在此時布局外賣市場,也有抓住新增長邏輯的考慮。
一是,即時零售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指出,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預計2030年將超過2萬億元。
而且,由於即時零售能夠較快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產生的需求,對全時段、全場景、全品類產品都有較好覆蓋,其所帶來的想象空間也更大。
美團曾預測,即時零售未來將占到整個電商市場10%以上的份額。
二是,增加京東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外賣業務可以將閑置運力轉化為外賣騎手,考慮到即時零售市場不斷增長的配送服務需求,京東再扶一把達達,也是其布局即時零售賽道的關鍵一環。
事實上,自京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涉足外賣業務後,根據達達2024年三季報數據,達達當季總營收為24.29億元,京東秒送帶來了9.3億元收入,來自達達秒送的收入為1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8億元增長38.6%。
過去一年,達達集團業務已經全麵融入京東生態,目前京東在達達的股份占比達63.2%,下一步更考慮將達達私有化。
三是進一步發力下沉市場。近年,京東一直在持續發力下沉市場,包括推出白牌自營產品、“京喜”和拚購業務等,試圖在三四線城市找到新的增長點。
京東想要講新故事,就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外賣業務則成為一個新的機遇。比如京東外賣中的咖啡、奶茶等高頻低價品類,天然更親近普通消費者市場,如果京東能在未來拿出一定優惠補貼,或能有望進一步挖掘低線用戶的本地生活需求。
京東到家數據顯示,在2023年京東小時達新增用戶中,中低線城市平台模式正成倍增長,此外,18-25歲的消費者同比增加了18%,50歲以上消費者則增加了30%。
另外,京東近期也在不斷加碼前置倉,目前其前置倉業務已經從生鮮品類逐步擴展到大健康品類,隨著零售品類的不斷豐富,也能及時與外賣業務帶來的新流量銜接上。
前有阿裏這個老對手,似乎永遠跑快一步;後有拚多多這個“後浪”,憑借低價殺出一條新路,對京東來說,如何保持差異化優勢並找到新的增長點,也成為了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不過,在阿裏、抖音、美團等強敵環伺的背景下,京東外賣要成為打開“萬物到家”邊界的鑰匙,還要看其能否找到電商和零售業務之間的平衡。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算法和運力隻是基礎,流量才是護城河最重要的“活水”,如何讓京東生態形成正向循環,才是京東打贏即時零售一戰的關鍵。
文章封麵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係我們,本平台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