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沙特進行外交談判,決定結束俄烏戰爭的現場照片。
這張照片,讓人立刻就能想起布林肯(Antony Blinken)那句名言,“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上”。這一刻,這句名言突然具象化了。
照片上,魯比奧和拉夫羅夫帶領的美俄雙方談判團隊,在長桌兩側分邊列坐,一臉嚴肅盯著鏡頭。作為東道主的沙特坐在居中位置。
沙特坐在談判桌上並不奇怪,因為人家是東道主,至少要發表個主持詞什麽的,等正式談判的時候就撤了。關鍵是談判桌上隻有美俄兩國。
我們看,在這張事關烏克蘭命運,事關歐洲未來政治與安全格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事關未來世界大國格局的談判桌上,少了誰?
少了誰,誰就在俄美的菜單上!
可憐烏克蘭,它的命運就這樣被美國代表和主導了。一個拚死拚活打了三年仗、死傷了幾百萬人,丟掉了近五分之一國土麵積的國家,到最後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連上桌發言為自己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可憐歐洲,這場戰爭就發生在自家門口,深刻影響了與俄羅斯這個百年宿敵的關係。三年來,歐洲和美國一起協調軍事與外交行動,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承受了戰爭帶來的絕大部分難民和經濟衝擊,到最後卻被川普一腳踢出了談判桌。
而這也是工業革命幾百年自歐洲走上世界政治以來,在決定歐洲重大軍事與安全事務的關鍵時刻,第一次連歐洲人自己上桌發言的機會都沒有!
歐洲人也嚐到了被一兩個國家,關起門、開場會,就被主宰國家命運的滋味。
看到這張照片,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烏克蘭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現在那麽焦慮,歐洲各國為什麽這幾天如喪考妣,輿論都憤憤不平。言語上的抽象解讀,和實打實擺在眼前的場景,給人帶來的心理衝擊,是完全不一樣的。
它就像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歐洲後背,像一隻奪命的匕首,插進了烏克蘭的喉嚨。國際政治的殘酷,實力政治與現實主義政治的冰冷,此刻都盡數赤裸體現在這張照片上。
在俄羅斯和美國菜單上的國家或地區肯定還不止烏克蘭和歐洲。這兩個國家勾在一起,烏克蘭和歐洲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他們會不會把其它國家或地區寫到菜單上,私相授受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利益,不用有任何懷疑。魯比奧自己在曆經4.5個小時的談判後就說,除了烏克蘭問題和雙邊關係,美俄還達成了“更廣泛的合作”。
所以,任何其它國家或地區,看到這兩個國家坐到一起,都要當心自己的利益。任何其它國家或地區,都不要因為和他們其中之一關係密切,而對自身利益可能被交易的危險掉以輕心。
甚至像沙特,作為東道主,一個石油大國,都不能不小心在石油能源問題上,和美俄這兩個能源大國產生潛在衝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中國人為世人奉獻的古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