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衛視報道,俄烏能不能盡快停戰和談,原本多方期待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能展開對實質方案的討論,但傳來的卻是不安、分歧和憤怒。對於特朗普率先與普京展開的溝通,烏克蘭和歐洲嚴詞反對,說是“背地裏的交易”、“肮髒的協議”。各方和談意願漸明,但是和談的基線究竟該如何劃定?依舊激烈的俄烏戰事,何時降溫?
Part.1
2月初時,外界盛傳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本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一項結束俄烏衝突的計劃,內容包括可能凍結衝突,讓俄羅斯軍隊占領的領土處於未決狀態,同時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確保莫斯科無法再次發動攻擊。但是,本次慕安會於16日結束,這份備受期待的俄烏和談方案並未浮出水麵。
15日,有烏媒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稱,萬斯團隊釋放出強硬信號,要求烏克蘭在最短時間內準備一份充分的和平協議草案,如果草案中出現不現實的要求,美國或對烏實施製裁。報道還稱,俄羅斯也被美方要求準備草案。雙方將文件提交給美方後,特朗普便會啟動談判進程。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凱洛格此前曾表示,他計劃在慕安會上與歐洲盟友就烏克蘭和平計劃進行交流。然而,隨著美俄首腦通話後雙方達成某種共識,原本處於醞釀階段的和平計劃已實質上成為了一個既定事實。在此背景下,萬斯與澤連斯基的對話會麵,更應被視為美國努力說服烏克蘭接受這一既成和平結果的過程,而不是要製定新的計劃。
特朗普當選前就稱,可以24小時內解決俄烏衝突,之後改口稱俄烏衝突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解決,此次慕安會他將拿出怎樣的和談方案也因此備受矚目。
12日,特朗普首先與普京進行了約一個半小時的交談,雙方同意就結束俄烏衝突“緊密合作”,並派遣各自團隊“立即開始談判”,還敲定了見麵會晤的意向。這是俄烏衝突以來,特朗普和普京首次公開承認的第一通電話。結束了與普京“富有成效”的通話,特朗普才與澤連斯基電話會談了約一小時。
澤連斯基表示特朗普優先選擇與普京通話,這令人感到不快。特朗普回應稱,先給普京打電話是正確的做法,他說“應當搞清楚俄羅斯是否希望達成交易”。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在俄美通話並達成一定共識的基礎上,美國才會與澤連斯基進行對話。這一過程凸顯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堅持自身利益優先於烏克蘭及歐洲利益的立場。美俄之間的共識,實際上是為歐洲和烏克蘭設定了一個必須接受的結果,迫使它們為美俄之間的戰略妥協買單。
這通引發廣泛關注的電話,讓烏克蘭和歐洲擔心自己可能被排除在這場決定自身命運的談判之外。
澤連斯基在慕安會上稱,烏方絕不會接受沒有烏克蘭參與的“背地裏的交易”。CNN將此視為“地緣政治驚雷”,歐洲盟友群起而攻之。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拉斯稱:不要通過“權宜之計”和“肮髒的協議”來結束戰爭。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烏克蘭絕不能被“強加和平”。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不會接受莫斯科和華盛頓在其缺席的情況下,達成任何有關其命運的雙邊協議,並要求歐洲必須在談判桌上占據一席之地。
Part.2
澤連斯基的話音剛落,第二天,特朗普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在接受采訪時給出的回應是,歐洲官員將不會參與解決俄烏衝突的談判。隨後,馬克龍召集歐洲各國領導人舉行緊急峰會,以回應美國將歐洲排除在俄烏和平談判之外所引發的擔憂。
俄烏衝突將滿三周年之際,各方都釋放信號,希望回到談判桌上討論停火方案。特朗普雖然還沒有明確他的停火方案,但慕安會前後其團隊的表態,被認為其方案將極大照顧俄羅斯的利益,對烏克蘭及歐洲極限施壓。
烏克蘭國內的民意也在發生變化。根據蓋洛普民調,已有超過半數的烏克蘭民眾支持通過談判結束衝突。而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的民調則顯示,同意“以土地換和平”的民眾比例從2022年的8%上升到了2024年年底的38%。
軍事專家 薩蘇:
盡管烏克蘭在庫爾斯克地區取得了一定軍事進展,但其本土卻持續遭受損失,城鎮失守,人口流失,這對烏克蘭而言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隨著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烏克蘭國內對和平的渴望日益強烈,民眾對戰爭的厭倦情緒不斷累積。不僅烏克蘭國內如此,其歐洲與美國的盟友也麵臨著同樣的困境,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已大不如前。在此背景下,澤連斯基政府承受著巨大壓力,不得不積極探索通過和平途徑解決衝突的方案,以期盡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兵力短缺也讓澤連斯基承壓。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隨著西方外交和軍事支出的縮減,烏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壓力,作戰能力因此受到限製。此外,戰爭已持續三年,期間烏軍麵臨著高強度作戰且輪換稀少的挑戰,這導致烏軍內部厭戰情緒蔓延,逃兵現象頻發。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逃兵的調查立案數量竟達到2023年的兩倍之多,這一數據直觀反映了烏軍士氣的顯著衰減。這也影響到澤連斯基政府在戰與和上的選擇。
烏克蘭麵臨的比兵力更為尖銳的問題是,武器裝備的缺失。1月份時,澤連斯基稱烏軍目前隻有60%的部隊裝備齊全。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此前拜登政府批準的援烏寬限撥付也生出變數。美國國務院已遵照特朗普行政令,暫時凍結幾乎所有對外援助90天。在戰場劣勢、外援頹勢、民意變化的三重作用下,澤連斯基選擇談判的可能性正前所未有地上升。
而對發起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俄羅斯而言,戰場態勢和國際環境正促使該國顯現和談意願。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俄羅斯之所以同意談判,主要原因在於其軍事目標已大致達成,對烏東四州的控製已接近80%至90%。同時,俄羅斯也麵臨著兵力短缺和經濟製裁的雙重壓力,特別是特朗普上任後可能在能源領域對俄施壓。作為傳統上采取東西方平衡外交策略的國家,俄羅斯善於在大國間爭取自身利益。然而,由於與西方的緊張關係,俄羅斯的外交空間受到限製。因此,在確保基本安全訴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俄羅斯有意回歸平衡外交的軌道,以尋求更廣泛的外交空間和國際支持。
Part.3
戰場上,俄烏交戰烈度依舊。16日,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在過去24小時內發生261次衝突,在波克羅夫斯克前線,烏軍擊退了70多次俄軍的進攻。
戰場下,據特朗普及其團隊的表態,可以勾勒出特朗普俄烏和談方案的輪廓。
蓋洛普民調顯示,特朗普當選後,絕大多數烏克蘭人更希望由歐洲或英國主導和談,而非由特朗普領導的美國。然而,特朗普團隊近期的舉動,恰恰印證了烏克蘭的擔憂。在談判還未開始前,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的發言引發關注。他稱,“美國不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談判解決的現實結果。”
在更為關鍵的領土問題上,美國防長赫格塞思表示,恢複烏克蘭2014年之前的邊界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執迷於這個“虛幻”的目標隻會讓戰爭持續更久,造成更多苦難。
在被問到赫格塞思此番言論時,特朗普回答說“我認為這可能是對的”,並重申烏克蘭需要“實現和平”。
澤連斯基回應稱,強調拒絕承認烏克蘭被占的領土屬於俄羅斯,是一條“堅定的紅線”。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裏烏斯認為,向莫斯科作出領土讓步是一個錯誤。
俄羅斯目前控製著烏克蘭約20%的領土,主要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烏克蘭仍然占領著庫爾斯克地區的一小部分領土,這些領土是烏克蘭在去年8月的一次突然進攻中奪取的。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歐洲曾設想通過相互妥協來解決俄烏衝突,例如俄羅斯可以從控製的四個州中退出兩個,以此換取停火協議,這樣既維護了歐洲的麵子,也讓歐洲相信俄羅斯不會得寸進尺。這原本是歐洲和烏克蘭在談判前可與俄羅斯討價還價的籌碼。然而,由於特朗普在核心戰略問題上滿足了莫斯科的需求,導致烏克蘭和歐洲在談判開始前就幾乎失去了議價能力,處於不利地位。
此前澤連斯基在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提到,倘若北約將烏克蘭拒之門外,烏克蘭將在本土上“複刻一個北約”,把軍隊規模擴充至和俄軍相當的水平,同時要求西方提供資金和武器支持。
在特朗普政府表態後,澤連斯基在慕安會上回應,烏克蘭需要一支150萬士兵的軍隊對俄形成威懾,同時西方應該為這支軍隊提供武裝。而此前他提供的數據顯示烏克蘭目前隻有98萬現役軍人,而俄羅斯有150萬名現役士兵。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12日稱,歐洲不要把美國當成“冤大頭”,不要覺得美國應該為歐洲防務負責,烏克蘭戰後安全應由歐洲軍隊主要負責,並否定了在烏克蘭部署美軍的可能。他還提到,北約國家應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但大多數成員國對此明顯抵觸。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歐洲國家無疑要重新去思考自己的安全和外交,我覺得對歐洲來說,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經濟上都沒有做好獨立防務的準備。
對此,澤連斯基表態稱,歐洲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確保“關於歐洲的決定在歐洲做出”。但如果讓歐洲軍隊負責烏克蘭戰後安全,據BBC報道,一位前北約秘書長稱,英國和法國應該率領一支多達10萬人的部隊,作為長期維和行動的一部分。
隨後,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國“準備在烏克蘭的防衛和安全方麵發揮主導作用”,並準備在必要時向烏克蘭派兵。《衛報》稱,這是斯塔默首次明確表示,要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Part.4
值得一提的是,慕安會開始前一天,特朗普表示美俄烏三方會在慕尼黑舉行會晤。但隨後,基輔方麵便回應稱,烏方不會在慕尼黑與俄方舉行會談,在與莫斯科談判前,美國、歐洲和烏克蘭需要先達成共同立場。慕安會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稱,俄羅斯官員沒有被邀請參加慕安會。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特朗普對慕安會上的俄、美、烏三方會談持樂觀態度,認為這預示著未來俄烏美三方磋商的良好開端。他自信地表示,隻要自己定下基調,就能推動下一階段的三方接觸。這種態度體現了他的外交和政治自信,他堅信在美國的壓力下,烏克蘭將重返談判桌。
美國副總統萬斯13日告訴《華爾街日報》,如果普京不同意與烏克蘭達成可確保基輔長期獨立的和平協議,美國可能會對莫斯科實施製裁並采取軍事行動。特朗普團隊變化的措辭,讓外界頗為不解。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特朗普政府的一貫風格是先發表超越常規或常識的言論,然後觀察各方反應,據此進行平衡和調整。初期,如萬斯等高官可能傾向於某一方,但受到反彈後會嚐試調整策略,避免給歐洲和烏克蘭過大壓力。加強製裁或采取軍事行動等措施,更多是策略上的平衡考慮。然而,這些策略調整並不能掩蓋美國政府在戰略上的傾斜。
慕安會上澤連斯基表示,如果沒有美國支持,我們“幾乎沒有生存的機會”。他還透露,目前特朗普還沒有停止戰爭的“現成計劃”。但目前看來,美國主導的俄烏和談,讓烏克蘭和歐洲陷入困境。
烏克蘭沒等來美國的和平方案,卻收到了另一份文件。《華盛頓郵報》援引國會議員的話稱,美國官員在慕尼黑會見澤連斯基時建議他簽署一份文件,該文件要求烏克蘭授權美國擁有烏克蘭50%礦產資源,但遭澤連斯基拒絕。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美國在推進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上尚未有實際行動,卻已準備好稀土換援助的合同,意圖先行獲取利益。烏克蘭對此表示質疑,認為在未得到足夠支持且擔憂未來被拋棄的情況下,不應輕易交出資源。因此,雙方在此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且稀土換援助問題將成為未來談判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15日與俄外長拉夫羅夫通話後,美國務卿魯比奧於17日表示,當前談判進程尚未到達關鍵節點,“真正的談判”開始時必須讓烏克蘭和歐洲參與。特朗普團隊變化的外交措辭是否能真的解除歐洲的焦慮還未可知,但魯比奧已經前往沙特阿拉伯,要去與俄羅斯就俄烏衝突展開會談。
如果美國把對俄談判置於優先位置,烏克蘭甚至歐洲的權益就隻不過是特朗普手中的籌碼,這是曾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歐洲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的。特朗普的再度執政才剛剛開始,他還有時間周旋,俄羅斯也獲得喘息的機會,但是烏克蘭和歐洲能作何應對?天平之上,自身的實力才是可靠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