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尋找“學習搭子”,卻落入“隔空猥褻”陷阱。近日,記者從門頭溝檢察院獲悉,一大三男子因犯猥褻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監督學習”變“發裸照看看”
大三男子因隔空猥褻被判五年
隔空猥褻,是指行為人以滿足性刺激為目的,以互聯網為媒介,誘騙、脅迫未成年人進行“裸聊”或發送“裸照”等違法犯罪行為。
2024年3月,門頭溝區某小學11歲的小陳通過某網絡社交平台APP搜索關鍵詞“免費學習監督”,發現一賬號名為“吃池池”的用戶發布的無償監督學習內容,小陳點擊關注了對方。
在該平台上,對方問了小陳的姓名、年齡、性別等信息,並要求對方必須服從他的命令。後雙方成為微信好友,對方仍繼續以“監督學習必須聽話”為由,多次強迫對其以主人相稱並要求小陳給其拍攝裸照、視頻等。
連續多日後,小陳的母親無意中在女兒手機上發現了裸照及聊天記錄,在給對方打電話遭拒接後,小陳的家長敏銳地察覺到周某的裸聊行為可能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權益,果斷選擇了報警。
經了解,該賬號名為“吃池池”的用戶為周某,是某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其在學校宿舍內通過瀏覽手機網站,通過某APP平台以監督學習等名義在網上結識多名未成年人。除了小陳外,周某還曾以漲粉為由,通過某網絡社交平台添加另一未滿14周歲女孩微信,要求其發送裸照和視頻。
在周某的好友列表中,還有多名類似的女性未成年人,但她們發現周某的行為異常後及時中斷了和周某的聯係,避免受到進一步的侵害。
2024年11月,法院以犯猥褻兒童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五年。周某未提出上訴,該案判決已生效。
偽裝成小女孩設“閨蜜考驗”
男子“隔空猥褻”女童被判15年
隨著“觸網”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在隱藏的角落裏,隔空猥褻正日益高發。
2019年-2022年間,舒某(男,1998年生)通過網絡平台主動結識多名7歲-14歲未成年被害人,並通過網絡誘騙、脅迫被害人向其發送裸露隱私部位、洗澡、自慰等私密照片、視頻供其觀看(此類行為屬於典型的隔空猥褻),並在互聯網上發布或向他人傳播。
根據警方提供的證據顯示,舒某在社交軟件上會假裝自己也是小女孩,要跟對方處閨蜜、騙取其個人信息,然後先主動發布裸露照片給對方,稱是自己的照片,隨後誘騙小女孩“要想跟我做閨蜜也要發你的照片”;或者說“感覺自己發育不太好,想看看你的情況”等等索要照片。
圖源:北京日報
待女孩上鉤後,舒某會露出真麵目,變本加厲,若有女孩想要脫離他的控製,他就會拿“把照片發給別人”作為威脅。有些女孩說求求你了不要發給別人,有的女孩說想要自殺……觸目驚心。
圖源:北京日報
直到某網絡平台在後台巡查中,發現有賬戶向未成年人索要照片、視頻,平台報了警,舒某才被抓獲。
不過,由於舒某從2019年就已開始了隔空猥褻行為,手機裏已沒有那麽多被害者的賬號信息。
經辦此案的檢察官李思瑤介紹,為了補齊證據鏈,她用一年多的時間,通過嫌疑人隻言片語的聊天記錄,在全國範圍內尋找被害人,並跟著公安前往全國各地取證,最終使隔空猥褻了多名兒童的舒某因猥褻兒童罪被判15年——這已是猥褻兒童罪的頂格量刑。
2024年3月,舒某因猥褻兒童罪、強製猥褻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有期徒刑一年,最終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40多名受害兒童
無一人報警
兒童被隔空猥褻,始終存在發現難、取證難等問題。
在上述周某的案例中,女孩母親無意中發現並迅速報警,讓司法部門得以迅速行動、調取相關證據。
“因本案是隔空猥褻,許多證據都儲存在網絡平台上,不盡快調取容易滅失,如果刪除更是難以恢複,不利於被害人權益保護。”門頭溝區檢察院提前介入工作,引導公安機關及時提取固定被害人手機聊天記錄等證據,並通過該軟件後台查找並鎖定涉案嫌疑人,門頭溝分局民警迅速行動,到周某所在學校將其抓獲,周某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然而,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及時得到救助。
在舒某的案例中,經辦此案的檢察官李思瑤指出,雖然舒某交代他隔空猥褻了40多名兒童,但實際上並無一人報警。
李思瑤介紹,這些女童有些因為遭到侵害時年紀太小,並沒有報警的想法,但麵對辦案人員詢問時,她們會有意願講出自己的受害經曆。然而,“很多時候家長不配合,他會覺得這個事情不光彩。"
還有些家長知道這些事情後會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覺得自己教過孩子相關的知識,為什麽孩子還是做不到?但其實對那麽小的孩子來說,有時真的很難識別犯罪分子的狡詐手段。
五年起訴隔空猥褻犯罪上千人
防性侵教育3歲就能開始
“隔空猥褻”並不罕見。
202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未成年人檢察廳)廳長那豔芳接受采訪時表示,自2018年最高檢發布指導性案例,確立無身體接觸猥褻行為視同線下犯罪的追訴原則,至今(5年來)起訴利用網絡隔空猥褻未成年人犯罪1000多人。
網絡是虛擬的,但傷害是真實的。
檢察官提醒家長,平時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孩子出現異常,比如活潑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要第一時間與孩子談心交心,了解真實情況,及時介入處理;
同時,嚴格電子產品的使用管理,尤其是對14歲以下兒童使用手機上網的情況高度關注,定期檢查孩子手機或電話手表,這不是侵犯隱私,而是履行法定監護職責;
此外,要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性安全教育,可以通過給孩子講解繪本、圖書、真實案例等方式普及性知識,尤其是要讓孩子清楚什麽是性侵犯,什麽是隔空猥褻,事情發生後應該怎麽辦。
就像我們可能無法避免車禍,防性侵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一樣重要。從事性教育研究、實踐工作多年的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尹己秀介紹,防性侵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3歲前,家長要讓孩子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構建身體意識的概念和安全的依戀;
孩子3歲左右,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認識身體各種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的正確名稱,等到幼兒園大班,可以簡單引入生殖器官與“隱私部位”的關係;
到孩子進入小學後,父母可以慢慢地教給孩子一些關於隱私和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告訴孩子,隱私部位別人不能隨便摸,一旦有人要觸碰你,要趕緊跑,並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這些知識和技能需要父母經常重複告訴孩子;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如果處在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渠道一直暢通,孩子的知識、判斷力和力量都在增加,預防性侵害的壓力會減小。
進入網絡社會,孩子們無法永遠生活在免於被侵害的“真空地帶”,如果家長談“性”色變,孩子也懵懵懂懂,等到犯罪分子來“教”,那便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