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流感病毒,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致命病毒。每年被流感奪去生命的人,遠比你想象的多。
1918 年一次嚴重的流感爆發,導致 5 億人患病,相當於當時 1/3 的世界人口,其中 5000
萬人喪命。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流感會影響到全球 5%~10% 的成人及 20%~30% 的孩子。每年,約有 25 萬~50
萬人被流感奪去性命。
在科普讀物《病毒星球》中,卡爾·齊默以流暢的文筆,梳理了從古時的星星祈福到21世紀的甲型
H1N1流感,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了關於流感最前沿的研究。
病毒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但也並不總是麵目可憎。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占領了這顆星球。人類DNA片段中8%來自病毒,說它們是我們親緣有點遠的祖先也不為過。人類吸入的氧氣裏,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視為宮頸癌罪魁禍首的HPV,其實男女通吃且分布廣泛,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與人類和平共處……
“本來就沒有什麽我們和他們,生物本質上隻是一堆不斷混合、閃轉騰挪的DNA。”這本書會讓你重新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係,認識人類在萬物中的位置。
流感
流感,influenza。如果你閉上眼,大聲把這個詞念出來,它聽起來真是非常可愛。這個詞是意大利語,是“影響”(influence)的意思。它也的確是一個古老的名字,一直可以追溯至中世紀。但是,令人陶醉的追根溯源工作到此為止。中世紀醫生認為,天上的星星會影響他們病人的身體健康,有時候還會引發莫名其妙的高燒,病症在歐洲大陸上迅速蔓延,每幾十年就來一輪。
現在,科學家早已經知道流感並不是天賜的,而是一種極小的病毒所為。如同造成普通感冒的鼻病毒,流感病毒的遺傳信息也非常簡單,隻有
13
個基因。憑借這麽少的信息,流感病毒就能行使威力。流感病毒隨著病人的咳嗽、噴嚏和鼻涕飛沫擴散。人偶然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或者摸了沾有病毒的門把手再摸嘴,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流感》
流感病毒進入鼻孔或者嗓子,落到氣管壁細胞上,繼而會鑽到細胞內部。在氣管壁上,它們從一個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所到之處,氣管壁上的黏液和細胞破壞殆盡,就像割草機工作過的草地。
健康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免疫係統在幾天內就會展開反攻。正因為如此,流感會引起一係列的症狀,包括頭疼、發熱、乏力,不過這些嚴重的反應通常會在一個星期內緩解
。有些受害者就沒有這麽幸運了,流感病毒會讓身體出現漏洞,讓其他更嚴重的感染伺機而入,所幸這部分人隻是少數。
正常情況下,人體組織最外麵一層細胞都行使著天然屏障的作用,幫助我們抵禦各種各樣的病原體。病原體會被黏液困住,接著,細胞就可以用表麵的纖毛把它們清除掉,並迅速通知免疫係統有入侵者。
然而,一旦流感病毒像除草機一樣把保護層破壞,病原體就可以長驅直入,引發危險的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造成了很多自相矛盾的效應,至今仍困惑著病毒學家。季節性流感對於那些免疫係統脆弱的人是最危險的,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因為他們的免疫係統最可能出紕漏。
然而在
1918 年的大流感中,免疫係統最穩固的青年卻最為脆弱。
一個理論是說,流感的某些病毒株能刺激免疫係統做出過激反應,結果不但不能把病毒清除掉,反而摧毀了宿主。對此部分科學家並不買賬,他們相信這裏麵一定有更合理的解釋。其中一種猜測是,1918
年的流感病毒同1889 年大流感期間的病毒相似,1918 年大爆發時,老一代人攜帶了 1889
年獲得的抗體,這些抗體保護了他們。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流感病毒來源於鳥類
雖然流感病毒的殺傷力仍然讓人捉摸不透,其來源卻已經非常確鑿。流感病毒源自鳥類。感染人類的所有流感病毒,都能在鳥類那裏找到身影。同時,鳥類還攜帶了更多不會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很多鳥類攜帶病毒,本身卻不得病。而且鳥被感染的不是呼吸道,而是消化道。病毒藏匿在鳥屎裏,健康的鳥喝了含有病毒的水,就會被傳染。
有時,某些禽流感病毒會流竄到“人間”。在養雞場工作的人或者在市場上屠宰家禽的人都可能成為第一批受害者。著陸到人類呼吸道裏的禽流感病毒,看起來是跑錯了地方,實際上,人類呼吸道細胞表麵的受體,和鳥類消化道細胞的受體非常相像。禽流感病毒能找到這些受體,再鑽到細胞裏麵去。
不過,病毒從鳥類到人類的過渡,也並非如此簡單。禽流感病毒在鳥類體內繁衍所需的基因和在人體中的基因並不完全相同。比如,人比鳥類的體溫要低,這個差異意味著病毒內的分子想要有效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結構。
因此,從鳥類跨越到人類的病毒,往往由於無法進行人際傳播而早夭。例如,2005 年一開始,一個從鳥類傳播到人類的名為 H5N1
的流感病毒株,就在東南亞讓數百人得了病。這種流感病毒株比季節性流感要致命得多,因此公共衛生工作者緊密追蹤,采取各種措施阻止它擴散。年複一年,它始終沒能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H5N1
病毒和它的人類宿主總保持著你死我活的關係,它們要麽被宿主幹掉,要麽就要了宿主的命。
但大多數情況下,禽流感病毒可以適應我們的身體。它們每次複製,新病毒的遺傳物質都會出點小錯,我們稱這些小錯誤為“突變”。有些突變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有些則讓病毒不能自我複製,還有極少數突變能給禽流感病毒帶來繁殖優勢。
自然選擇了有利於病毒的突變。有些突變能改變錨定在病毒表麵的蛋白的形狀,讓病毒更有效地攀附在人細胞表麵,還有的突變能幫助它們進行人際傳播。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一旦某個病毒株在人體內穩定下來,就能在全世界範圍傳播,繼而建立起季節性的漲落節律。在美國,流感集中在冬季爆發。目前一個假說是,冬天那幾個月空氣幹燥,含有病毒的飛沫可以在空氣中飄浮數小時之久,增加了它們遇上新宿主的機會。其他時候,空氣潮濕,飛沫就容易積聚水汽變大,繼而落到地上。
基因重組
攜帶流感病毒的鳥類身上,有 1/4
都同時攜帶著兩種甚至更多種病毒株。病毒之間互相交換基因,就有可能獲得新的適應性狀,例如通過這個機製,它們就能從野生鳥類傳到雞,甚至傳到哺乳動物如馬或者豬的身上。在極個別的情況下,通過基因重配,來自鳥類和人的病毒的基因會組合到一起,為一場浩劫埋下種子。新的病毒株能輕易在人和人之間擴散。又因為這個新病毒株從未在人群中傳播過,因此它所向披靡,沒有什麽能放慢它擴散的腳步。
禽流感病毒一旦演化成人類的病原體,這些不同病毒之間會繼續交換基因。基因重配同樣可以幫助這些病毒躲過被消滅的命運。在人的免疫係統熟識流感病毒表麵蛋白之前,它們早已通過小小的病毒性生活獲得了新的偽裝。
基因重配在最近一次大流感中起到的作用格外複雜。這次的新病毒株,叫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病毒(Human/Swine
2009 H1N1,“豬流感”),最初於 2009 年 3 月在墨西哥露麵,那時它已經曆了數十年的演化。
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追溯了這株病毒的源頭,最後確定到 4 株不同的病毒。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從 1918
年流感大爆發就開始感染豬了(當然完全有可能豬也是被我們人傳染的)。第二株在 20 世紀 70
年代出現,那次是一株禽流感病毒感染了歐洲或亞洲的豬。第三株在美國出現,這次病毒又是從鳥類轉移到豬身上。
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這三株病毒合而為一,用科學家的話來說,這個新病毒經曆了三次基因重配。其後,它悄無聲息地在大型的封閉農場裏,在豬和豬之間互相傳播。三次基因重配的產物後來又和另一個豬流感病毒發生重配,最終具備了感染人類的能力。現在看來,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在2008 年秋完成的“物種遷移”。在其後幾個月時間裏一直在感染人,直到 2009
年春天,終於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流感》
公共衛生工作者意識到新的大流感來襲,他們立馬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圍追堵截。盡管如此,2009 年甲型
H1N1流感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和之前的大流感一樣,它感染了全球 10%~20% 的人口。美國手忙腳亂地開始研發針對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疫苗,但疫苗直到同年秋天才就緒,而且針對病毒的免疫效果也一般。所幸,這次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致命性沒有 1918
年大流感那麽強,不然人類要麵對的肯定又是百萬量級的死亡。這場疫情最終奪走了25萬人的性命,之後才銷聲匿跡。
一株禽流感病毒,可能隻需要幾個簡單的突變,就搖身變作能夠感染人類的新流感病毒。基因重配更會加速這個過程。沒人知道什麽時候,也沒人知道哪個病毒株會完成這個遷移。然而,麵對病毒演化,人類也不是隻能束手就擒。
我們仍然能采取一些措施來限製流感的傳播,例如勤洗手就是一招。
感冒元凶:通過鼻涕擴散的鼻病毒
普通感冒相對溫和,元凶和哮喘一致,是鼻病毒。
鼻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每個病毒隻有 10 個基因(人類則有大概 2
萬個基因)。但即使是這麽少的基因,也能組合出奇妙的遺傳信息,幫助這些病毒騙過我們的免疫係統,入侵我們的身體,繼而無窮無盡地複製自己,去感染更多的宿主。
鼻病毒巧妙地利用鼻涕來自我擴散。人擤鼻涕的時候,病毒會借機跑到手上,通過手再蹭到門把手和其他手碰過的地方。下次其他人碰到這些地方,病毒就會借機沾上他們的手,再進入他們的身體——大多數時候也是借道鼻子。
鼻病毒能巧妙地讓細胞對它們打開一扇“小門”,繼而入侵位於鼻腔內部、咽喉內部或肺髒內部的細胞。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裏,鼻病毒利用宿主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物質和包裹它們的蛋白外殼。隨後這些複製產生的病毒會從宿主細胞內破壁而出。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
鼻病毒在我們體內感染的細胞並不多,也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那為什麽每次感冒都那麽難受呢?這隻能怪我們自己。
遭到感染的細胞釋放一種名為“細胞因子”的信號分子,把附近的免疫細胞都召喚過來。就是這些免疫細胞讓我們覺得糟糕透了。它們讓我們的身體產生炎性反應,繼而讓嗓子產生一種刺癢的感覺,接著,感染的部位就會分泌大量的黏液。所以要想從感冒中康複,我們不僅得等免疫係統幫我們把體內的病毒全部幹掉,還得等免疫係統自己平靜下來。
止咳糖漿和抗生素不能治愈感冒
直到今天,普通感冒還是“不治之症”。人們目前找到最好的辦法是用鋅,鋅可以阻止鼻病毒增殖。如果在感冒出現的一天之內就開始服用鋅,患者的病程就能縮短一天或者幾天。
家裏孩子病了,家長通常會讓孩子服用止咳糖漿,但科學研究表明,這種做法並不會讓孩子更快好轉。
醫生往往還會給感冒病人開抗生素。這實際上毫無意義,抗生素隻對細菌感染有用,對病毒絲毫起不了作用。有時候,醫生開抗生素,隻是因為很難確診病人究竟是感冒還是細菌感染,還有的時候是焦慮不已的病人指望醫生做點什麽,醫生就開點抗生素作為回應。
但抗生素不僅無法治感冒,還把我們所有人都置於另一種危險之中。抗生素濫用,促使細菌在人體和環境中演化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一些醫生非但沒能治好他的病人,還提高了所有人遭遇其他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