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專欄作家 Karishma Vaswani
在美俄利雅得會談前夕(2月17日)發表評論說,一通電話不足以構成條約,但特朗普與普京針對結束俄烏戰爭的對話已經讓台灣感到憂心。中國將密切觀察後續發展,尋找任何跡象來判斷這場解決方案是否突顯中國所主張擁有主權、實際自治的台灣也可能麵臨類似的未來。
Daily newspapers with covers, dedicated to the recent phone call of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re laid out at a newsstand in a street in Moscow, Russia, February
13, 2025. REUTERS - Maxim Shemetov
要弄清楚特朗普想要什麽,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在親身體驗。美俄兩國領袖上周的通話顛覆美國多年的政策,一些外交官形容這是“被出賣”,指責特朗普在談判開始前就已經向俄羅斯的關鍵要求讓步。特朗普同樣也和澤連斯基通電話,但顯而易見的是,他先跟普京對話,然後才撥給澤連斯基。
對特朗普而言,事情很簡單:錢!如果要保護烏克蘭並擴充自家軍備,未來10年間歐洲主要大國可能需要額外支出3.1萬億美元,而特朗普政府似乎不再願意分擔這筆花費。他還表示,他想要通過獲取烏克蘭價值5000億美元的礦產權益,來“收回”美國在這場戰爭上所花的錢。
彭博社評論指出,烏克蘭成為一麵有助於觀察台灣情勢的鏡子。台灣同樣麵臨一個近在咫尺的強大鄰國威脅,而且該國不斷重申必要時會動用武力實現統一。台灣總統在支持烏克蘭的立場十分明確,並也藉此提醒國內選民,麵對中國的侵略絕不能鬆懈。
長期以來,台灣在防禦裝備、威懾力及外交方麵都仰賴美國,也需要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來維持現狀。此一政策的初衷是要告訴中國:如果對台灣采取武力入侵,美國將會介入。拜登過去曾經多次公開表示,如果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會出手協防。
但在特朗普任內,就沒有這樣的保證。身為創投投資人、同時也是「美國台灣觀測站」Chieh-Ting Yeh表示,特朗普與普京針對烏克蘭達成的任何協議,都突顯特朗普最先也是最重要的自我定位:交易者。他說:“現在台灣很焦慮要往特朗普的‘禮物包’到底塞些什麽。對特朗普而言,把台灣放上談判桌和中國做交易,永遠都是可能的選項。賴清德總統需要實際麵對,思考該如何應對這位總統。”
另外在內政上,賴清德已經焦頭爛額。台灣立法院的國防預算非常棘手,傾向中國的在野黨國民黨正在阻撓國防預算。雖然中國的軍事動作不斷升級,特朗普也公開要求台灣在自我防禦上投入更多資源,但賴清德無法突破永無止境的政治僵局。
特朗普對台灣創下新高的對美貿易順差也不滿,多次批評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他威脅要祭出高額關稅,並堅稱未來的產能應該設在美國境內。
的確,台灣已經開始因應關稅問題。賴清德在上周五於總統府臨時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將編列特別預算投入國防上,使其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以上。他還宣布,台灣會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並購買更多美國商品。
此前,台灣經濟部次長2月11日也在美國向美國官員闡述台灣的立場。台積電董事會則首次移師到亞利桑那州開會,進一步顯示台灣在美製造芯片的決心。
據該評論認為,這些都是關鍵的措施,但台灣也應善用在特朗普政府內部原本就有的友人,其中不少人明確表示支持台灣的生存權。例如國務卿盧比歐與防長海格塞斯都曾經公開表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不可談判。
同時,彭博社評論也不忘警告,特朗普本人是否同樣堅定仍是未知數。他對於中國如果真的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會介入,一直猶豫不決。而帶領特朗普政府削減開支的億萬富豪、同時也是他的重要友人馬斯克之前就曾經表示,美國不應被卷入這場衝突。
這篇評論總結稱,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烏克蘭與台灣的命運被當作籌碼的現實,正顯示我們所處的世界正往交易取向邁進。特朗普的「遊戲規則」已經很清楚,台灣應該盡力打好這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