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報:特朗普關稅是不是“叫得響並不怎麽咬人”

星報:特朗普關稅是不是“叫得響並不怎麽咬人”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星報》駐巴黎記者艾倫·伍茲在專欄中寫道,特朗普上任才三周,任何觀察他的人都能看出一種模式:他的“吠聲”遠遠大於他的“咬勁”。

周一,有幾個小時,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成了法國新聞的焦點。

從巴黎到佩皮尼昂,很多人可能都無法在地圖上找到加拿大這個最大的省份。但他們都感到驚訝,加拿大的經濟中心竟然要從酒類管製局(LCBO)的貨架上清除美國酒類產品、撕毀與馬斯克的Starlink的合同,並禁止美國公司競標政府合同,作為對特朗普總統威脅征收25%關稅的報複。

毫不誇張地說,全球各國的首都都在瘋狂刷新社交媒體,等待消息,看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與特朗普的談判,是否成功爭取到30天的緩刑。

這是因為加拿大正成為一個測試案例,展示特朗普改變後的美國願意如何對待盟友。

英國將把這場北美貿易和邊境衝突納入對英美所謂“特殊關係”的重新考量。

巴黎和柏林則必須決定,是鋪設橫跨大西洋連接歐洲與華盛頓的紅地毯,還是提防其被破壞甚至拆除。

北約軍事聯盟的成員國正在權衡,如果不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正如特朗普反複提出的),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

而烏克蘭則麵臨著為捍衛其被圍困的民主付出高昂代價的可能性。

世界能從加拿大在最後一刻爭取到的暫緩執行中,吸取什麽教訓?

首先,特朗普正試圖重塑自己的形象,成為一個“無事不可談判、無事不可交易”的領導人,甚至比他第一任期時更甚。

其次,目前來看,他更傾向於“吠叫”而非真正“咬人”。

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這位前左翼遊擊隊員,是第一批與特朗普交鋒的領導人之一。他基於原則,拒絕接收兩架載有被遣返哥倫比亞公民的美國軍機。

這些乘客被戴上手銬,就像特朗普所描述的“罪犯”一般。憤怒的特朗普威脅要對哥倫比亞實施報複性關稅,並警告如果一周內不讓步,將加倍征收。

佩特羅的回應很強硬:“我曾經抵抗酷刑,現在也會抵抗你。”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盡管具體條款不甚明朗。白宮宣布勝利,稱佩特羅“同意了特朗普總統的所有條件”,包括讓遣返航班繼續使用美軍飛機。

而哥倫比亞方麵也可以宣稱自己獲勝,因為派出自己的軍機人道的接回公民,並提議正式化遣返程序,以確保未來遣返人員能夠受到“有尊嚴”的對待。

至於巴拿馬,特朗普的威脅足以讓其讓步。

美國之所以將巴拿馬視為目標,部分原因是認為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有所上升,而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道。

特朗普威脅要奪取對巴拿馬運河的控製權,稱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在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訪問後不久,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便同意放棄與中國的基礎設施合作協議。

在特魯多和特朗普達成協議,避免一場全麵貿易戰的次日,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從加拿大獲得的讓步,是否真的具有重大或新穎性。

可以確定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作出的讓步,遠遠和特朗普原本準備對三國經濟造成的損害不相稱。

特朗普與墨西哥的最後一刻協議的重點,是墨西哥向美墨邊境派遣1萬名士兵,以遏製芬太尼和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但事實上,墨西哥2019年在沒有麵臨關稅威脅的情況下,已做出了更多努力。當時,墨西哥向美墨邊境派遣了1.5萬名士兵,並向與危地馬拉接壤的南部邊境增派1萬名士兵,以加強移民管控。

此外,墨西哥還在2021年與時任總統拜登達成協議,維持1萬名士兵在南部邊境,以防止移民入境。

加拿大方麵,似乎暫時避開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至少未來30天如此。這得益於加拿大提出的13億加元邊境安全計劃。

計劃是針對特朗普可能的政策預先製定的,並早在去年12月17日公布,比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提前了一個多月。

周一談判的唯一新內容是設立一名加拿大“芬太尼事務專員”,其職責可能是協調聯邦層麵的相關工作,以及承諾將毒品販運集團列為恐怖組織。

這些舉措足以平息特朗普的指控,即加拿大邊境是導致美國毒品危機的主要芬太尼來源。但事實上,美國截獲的芬太尼中,來自加拿大邊境的不足0.1%。

無論如何,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三周,觀察者們已經看出了一種模式:先是激烈言辭和威脅,隨後再達成更溫和的協議。

這一模式可能讓格陵蘭和丹麥王國稍微鬆一口氣。

此前,特朗普表達了想要購買格陵蘭島的意願,甚至暗示可能會通過軍事手段奪取該地,這讓人們憂心忡忡。但從他目前的談判方式來看,找到一個折中方案似乎並非不可能。

歐洲盟友對此態度不一,但許多人可能會嚐試用同樣的視角來看待特朗普的其他要求。

比如,他希望北約盟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這對大多數成員國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財政負擔。

又比如,周一突然傳出的消息——特朗普希望烏克蘭用稀土資源來償還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而烏克蘭的大部分稀土資源正位於俄羅斯占領區。

特朗普周一表示:“沒有人不想達成協議。”

但風險在於,每一次特朗普誇張的威脅最終被談判為溫和的妥協,都會讓這種模式變得更加明顯。

這種風險在美國的對手——尤其是俄羅斯和中國——的注視下進一步加劇。他們正在密切關注特朗普的談判風格,以及他所謂的“交易的藝術”。

特朗普知道他們在觀察。而他也知道,如果想讓自己的威脅真正被聽到、被畏懼,他很快就必須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