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外援項目麵臨重大重組

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外援項目麵臨重大重組

文章來源: 美國之音 於 2025-02-04 08:52: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資料照片: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總部門口的標誌。(2025年2月3日)

負責價值幾百億美元的美國對外援助項目的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星期一(2月3日)實際上被關閉了,雇員被鎖在辦公室和計算機係統之外。該機構的幾名高級官員被放假,同時特朗普行政當局采取步驟,準備將其職能納入美國國務院。

在薩爾瓦多訪問的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在當地對記者們說,他如今是美國國際發展署的代理署長,並將采取步驟,使該機構的活動符合本屆行政當局的政策。

盧比奧形容說,雖然美國國際發展署照理應該聽從國務院指示,但是該機構曆史上一向對國會和白宮“置若罔聞”。

訪問薩爾瓦多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參觀飛機維修公司Aeroman位於聖路易帕爾塔的車間時對媒體講話。(2025年2月3日)

“USAID有某種曆史,可以說是忽視這一點(國家利益),並決定存在著某種脫離國家利益的全球慈善,”盧比奧說。“這些是納稅人的錢,我們欠美國人民的,要保證我們在海外花的每一美元都用在某些推進我們的國家利益的事情上。”

與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相比,盧比奧的評論相對沒有那麽嚴厲。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給予馬斯克整頓聯邦政府的重大權力,他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周末向美國國際發展署派出了代表。

“USAID是個犯罪組織,”馬斯克星期日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寫道。“現在是讓它死掉的時候了。”

民主黨人抗議

華盛頓的民主黨人形容解散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努力是公然違法,並誓言挑戰這種做法。

星期日,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所有10名民主黨成員致函盧比奧,表達了他們的反對意見。

他們寫道:“國會成立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是將其作為獨立機構,有別於國務院,以確保我們能夠快速部署發展專長和美國外援,特別是在危機時刻,以滿足我們的國家安全目標。”

這封信說:“出於這一原因,任何將USAID合並或縮編入國務院的努力都應當,而且依法必須由國會預審、討論和批準。”

在美國國際發展署華盛頓總部前舉行的記者會上,參議院外委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範霍倫(Chris Van Hollen)說,作為對行政當局這一行動的回應,他和同事們將阻止特朗普填補國務院領導職位的空缺。

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站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大門後。(2025年2月3日)

他說:“我們將盡我們的一切努力來阻止被提名的國務院人選向前推進,直到這項違法行動被逆轉為止。”

USAID曆史

美國國際發展署是在1960年代初成立的,另一個常見中文譯名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當時,在二戰後的華盛頓,人們普遍覺得,由各個機構各自為政的美國對外援助努力效率低下,而且經常彼此重複,有時甚至自相矛盾。在很多情況下,援助明確地與美國的政治優先事項掛鉤,而不是受援國存在的客觀需要程度。

1961年,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總統的行政當局對美國援助項目進行了廣泛審議,他隨後請求國會授權成立一個新機構,負責協調外援努力。

肯尼迪向國會建議成立一個機構,組建服務於特定國家的團隊,將在受援國實地運作,以製定長期計劃。他將其描述為“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旨在量體裁衣式滿足每個國家的需求和資源潛力,而不是一係列單獨的、不相關的項目。”

肯尼迪說:“過去,我們的發展目標和項目往往沒有作為長期經濟發展項目不可或缺的步驟來實施。長期性的規劃和融資是做出有意義並有經濟效益的承諾的唯一途徑。”

通過行政命令建立機構

當年晚些時候,國會通過了《1961年對外援助法》(Foreign Assistance Act of 1961),要求取消掉幾個現有的援助項目,並指示總統指定一個新的實體,接管這些業務的責任。該法案明文把軍事援助與人道主義援助分隔開來。

隨後不久,肯尼迪將這部議案簽署成法,並頒布了《第10973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0973),成立了美國國際發展署。

按照該機構的架構,署長直接向國務卿報告,而不是經過國務院內部的指揮鏈。這種安排給予美國國際發展署某些運作自由,但是,多年來,這種安排一再受到挑戰,一任接一任的國務卿都試圖迫使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優先事項與國務院的政策更加吻合。

諸多成就

在隨後的60多年裏,美國國際發展署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也經曆了諸多的爭議和醜聞,其中許多都被記者約翰·諾裏斯(John Norris)記錄在2021年--該機構成立60周年--出版的一本關於該機構曆史的書中。

美國國際發展署提供的糧食援助拯救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命,其早期專注於建立有能力的地方治理結構,在幫助韓國和台灣等地發展繁榮的工業基礎方麵發揮了核心作用。

1960年代末,該機構在全球消滅天花的努力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僅20世紀初以來,天花就已導致約3億人死亡。該機構幫助在發展中國家率先開展接種計劃,促成了全球首次通過公共衛生計劃根除某種人類疾病。

美國國際發展署還幫助率先使用口服補液療法(ORT)治療患有腹瀉的兒童。通過分發水溶性鹽和糖包,該機構幫助防止了發展中國家數百萬兒童的死亡。

該機構還率先努力減少發展中國家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死亡率,並減少性傳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毒(HIV)--的傳播。

爭議不斷

盡管肯尼迪希望美國援助的分配能夠與地緣政治脫鉤,但美國國際發展署在其曆史上卻多次支持侵權或專製政府,通常是拉丁美洲的政府,因為聯邦政府認為這樣做符合國家利益。

越南戰爭期間,在公眾對戰爭感到沮喪的同時,對美國國際發展署的不滿也日益增加。該機構在試圖贏得越南“民心”的“平定”項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這些努力沒有成功。理查德·尼克鬆(Richard Nixon)總統試圖利用這種不滿來廢除該機構並將外援項目分散化。

然而,國會采取措施重新調整該機構的工作重點,指示其放棄與外國政府的高層接觸,轉而致力於農村發展和對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

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裏,爭議不斷出現,其中最突出的是該機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的活動。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許多人都對該機構如何使用為這兩個國家重建撥出的資金提出了疑問。

(美國之音駐國務院記者站主任張蓉湘對文有所貢獻。)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國掀“老年貧窮”潮!年薪百萬前工程師晚景淒涼
美呆!凱特與梅拉尼婭穿搭對比 英倫玫瑰V美式經典
國宴:川普難得嘴甜 凱特豔光四射 查爾斯記憶力驚人
華裔女生讚毛澤東:全美嘩然 校方切割 本人道歉
懂的都懂!川普訪英讚威廉“傑出的兒子” 隻字未提哈利




24小時討論排行

拜登“寒酸日常”:坐經濟艙 百歲背房貸 演講無人問津…
美議員出餿主意:不給稀土,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安提法有多恐怖?川普將左翼運動指定為“主要恐怖組織”
電影《731》首日票房3.45億 預測總票房將超15億
“我32歲,海歸碩士,現已流浪街頭”
"慶祝"即被解僱 美國教育圈與娛樂圈成“重災區”
為何想討回阿富汗基地 川普:因接近中國核武製造地
川普訪英和梅拉尼婭分房睡?夫妻關係引猜測
高校集體漲學費,我的大學還有“性價比”嗎
翟欣欣犯敲詐勒索罪一審獲刑12年,蘇享茂哥哥回應
噩夢!新移民百萬買房 竟被"職業租霸"賴租1年 上庭8次
紐時:民主黨學學查理柯克吧 老老實實做些功課
慘劇:美95歲老婦拍殺89歲室友 因會說俄語被安排一起
俄羅斯遠東地區爆規模7.8強震 美國急發海嘯警報
起底翟欣欣:大學“院花”、北交大碩士,兩次閃婚
9月30日起,中國簽證可在線申請辦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在特朗普領導下,美國外援項目麵臨重大重組

美國之音 2025-02-04 08:52:35


資料照片: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總部門口的標誌。(2025年2月3日)

負責價值幾百億美元的美國對外援助項目的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星期一(2月3日)實際上被關閉了,雇員被鎖在辦公室和計算機係統之外。該機構的幾名高級官員被放假,同時特朗普行政當局采取步驟,準備將其職能納入美國國務院。

在薩爾瓦多訪問的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在當地對記者們說,他如今是美國國際發展署的代理署長,並將采取步驟,使該機構的活動符合本屆行政當局的政策。

盧比奧形容說,雖然美國國際發展署照理應該聽從國務院指示,但是該機構曆史上一向對國會和白宮“置若罔聞”。

訪問薩爾瓦多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參觀飛機維修公司Aeroman位於聖路易帕爾塔的車間時對媒體講話。(2025年2月3日)

“USAID有某種曆史,可以說是忽視這一點(國家利益),並決定存在著某種脫離國家利益的全球慈善,”盧比奧說。“這些是納稅人的錢,我們欠美國人民的,要保證我們在海外花的每一美元都用在某些推進我們的國家利益的事情上。”

與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相比,盧比奧的評論相對沒有那麽嚴厲。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給予馬斯克整頓聯邦政府的重大權力,他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周末向美國國際發展署派出了代表。

“USAID是個犯罪組織,”馬斯克星期日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寫道。“現在是讓它死掉的時候了。”

民主黨人抗議

華盛頓的民主黨人形容解散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努力是公然違法,並誓言挑戰這種做法。

星期日,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所有10名民主黨成員致函盧比奧,表達了他們的反對意見。

他們寫道:“國會成立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是將其作為獨立機構,有別於國務院,以確保我們能夠快速部署發展專長和美國外援,特別是在危機時刻,以滿足我們的國家安全目標。”

這封信說:“出於這一原因,任何將USAID合並或縮編入國務院的努力都應當,而且依法必須由國會預審、討論和批準。”

在美國國際發展署華盛頓總部前舉行的記者會上,參議院外委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範霍倫(Chris Van Hollen)說,作為對行政當局這一行動的回應,他和同事們將阻止特朗普填補國務院領導職位的空缺。

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站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大門後。(2025年2月3日)

他說:“我們將盡我們的一切努力來阻止被提名的國務院人選向前推進,直到這項違法行動被逆轉為止。”

USAID曆史

美國國際發展署是在1960年代初成立的,另一個常見中文譯名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當時,在二戰後的華盛頓,人們普遍覺得,由各個機構各自為政的美國對外援助努力效率低下,而且經常彼此重複,有時甚至自相矛盾。在很多情況下,援助明確地與美國的政治優先事項掛鉤,而不是受援國存在的客觀需要程度。

1961年,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總統的行政當局對美國援助項目進行了廣泛審議,他隨後請求國會授權成立一個新機構,負責協調外援努力。

肯尼迪向國會建議成立一個機構,組建服務於特定國家的團隊,將在受援國實地運作,以製定長期計劃。他將其描述為“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旨在量體裁衣式滿足每個國家的需求和資源潛力,而不是一係列單獨的、不相關的項目。”

肯尼迪說:“過去,我們的發展目標和項目往往沒有作為長期經濟發展項目不可或缺的步驟來實施。長期性的規劃和融資是做出有意義並有經濟效益的承諾的唯一途徑。”

通過行政命令建立機構

當年晚些時候,國會通過了《1961年對外援助法》(Foreign Assistance Act of 1961),要求取消掉幾個現有的援助項目,並指示總統指定一個新的實體,接管這些業務的責任。該法案明文把軍事援助與人道主義援助分隔開來。

隨後不久,肯尼迪將這部議案簽署成法,並頒布了《第10973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10973),成立了美國國際發展署。

按照該機構的架構,署長直接向國務卿報告,而不是經過國務院內部的指揮鏈。這種安排給予美國國際發展署某些運作自由,但是,多年來,這種安排一再受到挑戰,一任接一任的國務卿都試圖迫使美國國際發展署的優先事項與國務院的政策更加吻合。

諸多成就

在隨後的60多年裏,美國國際發展署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也經曆了諸多的爭議和醜聞,其中許多都被記者約翰·諾裏斯(John Norris)記錄在2021年--該機構成立60周年--出版的一本關於該機構曆史的書中。

美國國際發展署提供的糧食援助拯救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命,其早期專注於建立有能力的地方治理結構,在幫助韓國和台灣等地發展繁榮的工業基礎方麵發揮了核心作用。

1960年代末,該機構在全球消滅天花的努力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僅20世紀初以來,天花就已導致約3億人死亡。該機構幫助在發展中國家率先開展接種計劃,促成了全球首次通過公共衛生計劃根除某種人類疾病。

美國國際發展署還幫助率先使用口服補液療法(ORT)治療患有腹瀉的兒童。通過分發水溶性鹽和糖包,該機構幫助防止了發展中國家數百萬兒童的死亡。

該機構還率先努力減少發展中國家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死亡率,並減少性傳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毒(HIV)--的傳播。

爭議不斷

盡管肯尼迪希望美國援助的分配能夠與地緣政治脫鉤,但美國國際發展署在其曆史上卻多次支持侵權或專製政府,通常是拉丁美洲的政府,因為聯邦政府認為這樣做符合國家利益。

越南戰爭期間,在公眾對戰爭感到沮喪的同時,對美國國際發展署的不滿也日益增加。該機構在試圖贏得越南“民心”的“平定”項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這些努力沒有成功。理查德·尼克鬆(Richard Nixon)總統試圖利用這種不滿來廢除該機構並將外援項目分散化。

然而,國會采取措施重新調整該機構的工作重點,指示其放棄與外國政府的高層接觸,轉而致力於農村發展和對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

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裏,爭議不斷出現,其中最突出的是該機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的活動。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許多人都對該機構如何使用為這兩個國家重建撥出的資金提出了疑問。

(美國之音駐國務院記者站主任張蓉湘對文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