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後,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再度調整美國能源政策,結束“綠色新政” ,重振化石燃料行業,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他在上任第一天,就簽署了6項與能源業直接相關的行政令。這些措施將對中國經濟以及美中競爭態勢帶來怎樣的影響?美國總統 #特朗普 開啟第二任期後,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再度調整美國能源政策,結束“綠色新政” ,重振化石燃料行業,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他在上任第一天,就簽署了6項與能源業直接相關的行政令。這些措施將對中國經濟以及美中競爭態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https://t.co/HcuaefaV7R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January 28, 2025
“通貨膨脹危機是由大量超支和能源價格上漲造成的,這就是為什麽今天我還將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我們將鑽探,寶貝,鑽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強調,美國擁有地球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美國將會利用這些降低通脹,再次填滿美國的能源戰略儲備庫,並將美國能源出口到世界各地。他強調,這將再次讓美國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
特朗普還宣布,將廢除拜登政府推動的電動車稅收補貼及清潔能源政策,結束“綠色新政” :“我們將撤銷電動汽車強製令,拯救我們的汽車行業,並履行我對偉大的美國汽車工人的神聖承諾。”
特朗普簽6項能源相關行政令 強化對華競爭
特朗普宣示上任當天,在白宮簽署了46項行政令,其中6項都與能源行業直接相關,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推行廣泛的能源改革。他強調,這一政策不僅能降低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還將增強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的技術和能源優勢。
對於特朗普的這些舉措,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本台:“這肯定會改變美中競爭,也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能源格局。”
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Felix Chang 對本台表示,能源已成為美中競爭的關鍵因素,因為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產業之一。但特朗普處理這一問題的方式,已跳出能源範疇:“他從能源層麵著手,認為這隻是更大經濟競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學者:特朗普把能源作為國際外交武器
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就曾以力推傳統石化能源主導地位的方式,讓國際油價大幅下降。1月23日,他在達沃斯論壇發表講話時談到,美國會要求沙特阿拉伯和歐佩克(OPEC)組織降低石油價格:“如果油價下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將立即結束。現在油價已經高到足以讓戰爭繼續下去。”
“他(特朗普)顯然會把能源作為一個武器,國際外交的武器。” 謝田認為,特朗普的講話表明,他會透過讓國際能源價格下滑,促使俄烏戰爭停止。“這個也會影響中國和美中競爭的格局。”
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來源國。同時,中俄之間長期在能源領域有大量開發合作。就在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簽署了長期的天然氣購銷協議和原油購銷合同等重要文件。
謝田指出,中國目前越來越多地從俄羅斯獲取大量能源,作為對俄羅斯的一種支持。而俄羅斯給中國的能源價格一直相當高,如果世界能源價格下降,而北京還繼續支付高價進口俄羅斯能源,不僅中國官方認識到這是很不明智的舉動,民間也會有強烈反彈。他說:“能源價格可能會影響到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和外交關係。”
退出《巴黎氣候協議》 停止為中國等買單
特朗普上任第一天簽署的行政令中,包括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並停止向國際氣候基金出資。公開資料顯示,美國資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核心預算的約21%。同時,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承諾為較貧窮國家的經濟向清潔能源轉型和應對全球變暖的影響買單,目前每年合計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
謝田引用特朗普提出的數字指出: “像《巴黎氣候協議》,美國每年要損失1萬億美元,補貼中國、印度這些國家,這些國家也在繼續用煤炭發電。沒有這些補貼,聯合國也好、能源機構也好,他們也沒錢去扶持這些歐洲、非洲國家發展綠色能源。”
特朗普為傳統能源產業鬆綁 中國的“新三樣”不靈了?
特朗普的行政令還包括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賦予政府更多權力,以加快批準化石燃料、生物燃料、核能和關鍵礦物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尤其側重於確保數據中心可調度的“基載”電力供應,因為人工智能 (AI) 是國家安全的關鍵問題。
行政令還取消了對阿拉斯加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生產的限製;要求政府部門尋找降低消費者價格的方法,包括廢除提高燃料和食品成本的氣候政策;對風電開發采取新限製,包括禁止新的海上風電租賃等;將結束“綠色新政”,撤銷電動汽車強製令,考慮取消不公平補貼等。
謝田認為,這些行政令將有助於美國化石能源價格大幅下降,並對綠色能源產業構成巨大打擊:“而中共恰恰是在太陽能和風能上麵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太陽能產業和風能的整個設備製造業也都會受到打擊。”
早在2000年代初期,中國就開始在可再生能源方麵投入了大量精力,其目標是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能源消費占中國能源消費的四分之一。為刺激增長,中國提供了大量補貼來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據Felix Chang分析,中國投入到相關工業領域的補貼金額是其他所有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3到9倍。
目前,在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的情況下,當局還在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新興技術領域加大賭注,尤其是把所謂的“新三樣”,即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鋰電池作為提振經濟、擴大出口的主力。不過,中國企業雖在這些領域已“遙遙領先”,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但也麵臨巨大挑戰。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去年報道,中國在此前的15年裏已主導了全球太陽能市場,幾乎地球上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及相關生產設備均為中國製造。同時,根據中國官媒央視新聞客戶端去年12月披露,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風電葉片產能占全球市場的64%、齒輪箱產能全球占比約80%,發電機產能全球占比約73%。另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2024年,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長71.9%;光伏產品連續4年出口超過2000億元;鋰電池出口39.1億個,創曆史新高。
但是,在經曆了似乎爆發式增長後,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產能過剩也導致其2023年的批發價格近乎腰斬,去年又下跌了25%。這一狀況嚴重打擊了的中國太陽能相關企業,多家大型製造商去年出現嚴重虧損。
同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NEV)也經曆了類似的爆發式增長,出口量去年增長了24.3%。但目前,相關汽車業出口也麵臨產能過剩及歐盟和美國的高額關稅問題,行業內卷嚴重,大打價格戰,不少企業虧損或倒閉。
Felix Chang分析,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將促使美國對中國的綠能產品需求大幅減少,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停滯。他說:“因此,中國製造商要麽必須在南美、非洲和中東尋找新市場,要麽必須進行整合。我認為,中國有幾家公司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他指出,即使中國將這些電動車工廠搬遷到墨西哥或加拿大也無法解決問題,因為特朗普已宣布將對這兩個國家征收25%的關稅:“我認為這些車輛還有其他替代市場,但問題是,這個市場有多大,它們能賣多少錢?”
特朗普行政令推動在關鍵礦產等領域與中國競爭
特朗普的行政令還強調,美國政府將加快批準關鍵礦產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智庫哈特蘭研究所(The Heartland Institute)的亞瑟·羅賓遜氣候與環境政策中心主任H.斯特林·伯內特(H. Sterling Burnett)告訴本台,這將有助於美國在關鍵礦產領域與中國展開競爭:“這將啟動鈾礦的開采,也將啟動關鍵金屬的開采。”
去年,中國為報複拜登政府對華半導體芯片及AI先進技術的出口限製,宣布禁止向美國出口某些稀有礦產,包括镓、鍺、銻和所謂的超硬材料,理由是它們屬於軍民兩用物項。
對此,伯內特說:“國家緊急狀態至關重要,因為中國已經在試圖利用他們對關鍵礦產的控製來對付我們。我認為,特朗普的政策不會允許這樣做。”
此外,伯內特認為,行政令也將讓美國可以更公平地與中國在石化領域展開競爭:“我們在能源和化學方麵仍將擁有中國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大多數化學品都是從石油和天然氣中提煉出來的。這會讓我們占據能源主導地位。”
應對美中能源競爭 專家:中國智庫分析“不靠譜”
就在特朗普就職前,中國的智庫也在就美中能源問題展開討論。其中,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呂建中在中信集團主辦的《經濟導刊》上發文表示,特朗普正式上任後,預計其第二任期間的相關政策調整會比第一任期間“溫和穩健”,而且可能會在國內外遭遇“較大的阻力”。文章針對美中在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關係提出“統籌鬥爭與合作,以底線思維準備應對能源武器化挑戰”;“堅持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領域的合作交流不停步”等策略。
謝田表示,中方智庫麵對中國的分析和預測還算基本準確,但他們對美國的分析則非常的“不靠譜”,提出的應對方法更是未免過於“一廂情願”。他說:“中國專家認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相關政策會比第一任期溫和穩健,因為他會麵對國內外較大的阻力。這說明他們對特朗普的MAGA計劃並不了解,更對美國民眾渴望改革的願望一無所知。特朗普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有國會兩院的支持,並有強大的民意和直麵應對歐洲、亞洲盟友的意誌。美國的能源供應會出現巨大的突破。”
上周五(1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表示,已“準備好”與特朗普見麵,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對話。
謝田認為,特朗普會將能源政策作為武器,並可能拉攏俄羅斯,以停止俄烏戰爭,甚至用以打破中俄的臨時結盟來反擊世界上最後、最大的共產主義政權--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