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從精英到威脅,中國已不信任海歸學生

從精英到威脅,中國已不信任海歸學生

文章來源: 上報 於 2025-01-20 16:00:2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於許多曾以“洋學位”為榮的海歸派而言,回到中國的職場競爭正變得異常艱難。(美聯社)

曾幾何時,海外名校的學曆曾是中國地方政府爭相招攬的“金字招牌”,眾多中國留學生也將通過選調公務員進入體製視為回國後實現夢想的捷徑。然而,這一切隨著中共日益強調政治忠誠與內部穩定的要求戛然而止。如今,海外留學生的“海歸光環”不僅逐漸黯淡,更被中共視為具潛在威脅的“雙麵刃”,從多地的選調政策中被排除在外。

  海外名校不再是優勢

根據《搜狐城市》的報導,廣東省在2025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政策中,全麵刪除了曾被列入名單的“國(境)外知名高校”,包括哈佛、劍橋、牛津等60所頂尖學府的畢業生均被拒之門外。同樣的政策轉變也出現在“考公大省”山東,其2025年的定向和常規選調範圍,完全關閉了對海外留學生的通道。而河北省從曾接受QS排名前50名海外院校畢業生,縮減到僅招錄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生,最終完全排除海外留學生。

山西省的變化同樣值得注意。2022年,該省首次麵向94所海外院校選調,次年縮減為64所,而在去年,海外院校畢業生則徹底被排除在選調範圍之外。即便是政治中心的北京,其2025年度定向選調也不再接受留學生,即便這些留學生擁有海外名校研究生學曆,但若沒有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學士背景,最多隻能申請“優培計劃”,而這一計劃並不具備公務員編製,吸引力自然遠不及選調生。

  政治忠誠成為核心標準

在其他省市,如河南的選調政策雖接受碩士以上學曆的海歸,但前提是本科必須畢業於國內院校。同時,各地對選調生的政治門檻設置得愈發苛刻。例如,報考者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中共黨員、擔任過學生幹部、有校級以上獎勵、或大學期間具有參軍經曆。此外,政治素質、事業心和忠誠度等條件被列為首要考量,進一步強調政治篩選的重要性。

  從精英到威脅

這一係列政策的收緊反映了中共對海歸群體的深層不信任。早在1980年代,“洋學位”被視為改革開放的標誌,政府部門優先錄用海歸人才,視其為現代化的推動力量。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期,海歸的吸引力依舊強大。然而,習近平上台後,海歸逐漸被中共標籤為可能威脅其意識形態穩定的“雙麵刃”。海外學習經曆被認為可能帶來西方價值觀的滲透,這與當局提倡的“政治忠誠”目標相悖。

  海歸夢想的破滅

在美國華盛頓州留學的中國學生韓宇濤表示,過去許多家境優越的中國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進入體製,因為這被視為維持家族權力和地位的最佳途徑。然而,隨著政策的收緊,這條“捷徑”正在逐步被堵死。

對於許多曾以“洋學位”為榮的海歸而言,回國的職場競爭正變得異常艱難。當體製對海外經曆日益警惕,甚至直接拒絕,他們的專業價值與發展空間都受到極大限製。這種政策變化,無疑是對中國海歸群體的一次沉重打擊,也進一步折射出中共在國際化與內部控製之間的矛盾心態。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選擇以排斥海外經驗的方式來維持內部的政治穩定,海歸群體從“香餑餑”到“雙麵刃”,不僅體現了中共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也暴露了其愈發封閉和保守的治理邏輯。

※作者MC小臣 為自由業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愛潑斯坦1993年參加特朗普婚禮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從未離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美駐中使館發布一份“傷害性不大 侮辱性極強”圖文警告
比利時公主亮相國慶活動 衣著不雅惹爭議 係私生女
美政府員工"赴中探親"遭限製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李承鵬: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糞水的《時間撿屎》
華裔女孩回雲南認親 28年前與親生父母在醫院走失
華女18歲懷孕偷渡美國 21年後“功成名就”卻遭驅逐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複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
中國正在搶占未來,美國卻陷入焦慮與退縮
台灣26日投票“大罷免”,中國因素推波助瀾?
烏軍總司令匯款百萬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親屬發聲
學者開投票 中國網友竟一麵倒挺民進黨 原因毛骨悚然
特朗普指控奧巴馬“叛國”,背後有何恩怨與心機?
內蒙古6大學生參觀礦場 全部溺亡 掀網絡熱議
愛潑斯坦案令特朗普很憤怒 “第一次看到白宮癱瘓了”
特朗普指奧巴馬涉叛國,呼籲司法部起訴
德媒:特朗普成功挑撥離間了歐中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為什麽股票在上漲?沒人知道
知名反捕鯨人士“紅通令”獲撤 日本人追了他14年!
配合川普政策!美奧會改規範,跨性別女性"僅能報男子組"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從精英到威脅,中國已不信任海歸學生

上報 2025-01-20 16:00:27



對於許多曾以“洋學位”為榮的海歸派而言,回到中國的職場競爭正變得異常艱難。(美聯社)

曾幾何時,海外名校的學曆曾是中國地方政府爭相招攬的“金字招牌”,眾多中國留學生也將通過選調公務員進入體製視為回國後實現夢想的捷徑。然而,這一切隨著中共日益強調政治忠誠與內部穩定的要求戛然而止。如今,海外留學生的“海歸光環”不僅逐漸黯淡,更被中共視為具潛在威脅的“雙麵刃”,從多地的選調政策中被排除在外。

  海外名校不再是優勢

根據《搜狐城市》的報導,廣東省在2025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政策中,全麵刪除了曾被列入名單的“國(境)外知名高校”,包括哈佛、劍橋、牛津等60所頂尖學府的畢業生均被拒之門外。同樣的政策轉變也出現在“考公大省”山東,其2025年的定向和常規選調範圍,完全關閉了對海外留學生的通道。而河北省從曾接受QS排名前50名海外院校畢業生,縮減到僅招錄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生,最終完全排除海外留學生。

山西省的變化同樣值得注意。2022年,該省首次麵向94所海外院校選調,次年縮減為64所,而在去年,海外院校畢業生則徹底被排除在選調範圍之外。即便是政治中心的北京,其2025年度定向選調也不再接受留學生,即便這些留學生擁有海外名校研究生學曆,但若沒有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學士背景,最多隻能申請“優培計劃”,而這一計劃並不具備公務員編製,吸引力自然遠不及選調生。

  政治忠誠成為核心標準

在其他省市,如河南的選調政策雖接受碩士以上學曆的海歸,但前提是本科必須畢業於國內院校。同時,各地對選調生的政治門檻設置得愈發苛刻。例如,報考者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中共黨員、擔任過學生幹部、有校級以上獎勵、或大學期間具有參軍經曆。此外,政治素質、事業心和忠誠度等條件被列為首要考量,進一步強調政治篩選的重要性。

  從精英到威脅

這一係列政策的收緊反映了中共對海歸群體的深層不信任。早在1980年代,“洋學位”被視為改革開放的標誌,政府部門優先錄用海歸人才,視其為現代化的推動力量。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期,海歸的吸引力依舊強大。然而,習近平上台後,海歸逐漸被中共標籤為可能威脅其意識形態穩定的“雙麵刃”。海外學習經曆被認為可能帶來西方價值觀的滲透,這與當局提倡的“政治忠誠”目標相悖。

  海歸夢想的破滅

在美國華盛頓州留學的中國學生韓宇濤表示,過去許多家境優越的中國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進入體製,因為這被視為維持家族權力和地位的最佳途徑。然而,隨著政策的收緊,這條“捷徑”正在逐步被堵死。

對於許多曾以“洋學位”為榮的海歸而言,回國的職場競爭正變得異常艱難。當體製對海外經曆日益警惕,甚至直接拒絕,他們的專業價值與發展空間都受到極大限製。這種政策變化,無疑是對中國海歸群體的一次沉重打擊,也進一步折射出中共在國際化與內部控製之間的矛盾心態。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選擇以排斥海外經驗的方式來維持內部的政治穩定,海歸群體從“香餑餑”到“雙麵刃”,不僅體現了中共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也暴露了其愈發封閉和保守的治理邏輯。

※作者MC小臣 為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