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運民間消費力下降,商鋪撤攤位
文章來源: RFA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2025年中國春運民間消費力下降,有商鋪店主撤攤位。圖為2024年2月春運。
2025年春運是中國一年一度的春節前後大規模人口流動的開始,官方預計有約90億人次流動。不過,民間認為,受經濟環境影響,加上人們提前返鄉,預估今年春運人口流動不會增加。在武漢,有商鋪臨時撤攤,以減少損失。
本周二(14日)中國春運正式啟動。1月14日至2月22日的40天內,不僅包括鐵路、公路運輸,春運還涵蓋了航空和水路等多種交通方式。官方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同比2024年春運增長約7%。
上海居民吳先生本周三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受經濟蕭條影響,今年少了“年味”氣氛。他說:“沒有,沒有這種(過年)氣氛,現在看上去(市麵)一切正常,跟平時沒什麽兩樣,現在沒年味。現在超市很空空蕩蕩,很多超市都關了,前兩天我出去買東西,發現很多超市都關了,經營不下去。以前這個時候去超市結賬要排隊,排半個小時才能結賬,現在去了買完貨就可結賬,購買力不行了。”
武漢市民反映消費水平大幅下降
武漢居民高先生對本台說,當地春節期間居民的消費水平大不如前,有人臨時租下的年貨展銷攤位,突然撤下:“武漢搞展銷會,好多人都撤展位。展位賣貨一兩天,發現銷情不好,就撤了。有購買力的都是一些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真正老百姓哪有什麽購買力。一年比一年差,有什麽辦法。”
據新華網報道,春運期間,鐵路客運量有望突破5.1億人次,日均1275萬人次,同比增長5.5%。對此,高先生說:“火車站也沒多少人,除了學生放寒假多一點,其他人坐火車的比較少。”
農民工返鄉減少 普通列車減少
山東滕州居民郭軍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回鄉的農民工少了很多:“感覺上不像以前那麽多了,因為在此之前,很多打工的早就都回來了。普通列車減少了很多班次,當局希望把乘客推到高鐵列車。北京到上海高鐵都坐不滿。由於慢車減少了,還是窮人多,都沒錢,都擠著去買普通火車的票。”
郭軍說,滕州作為上海至北京的中間站,以前每天有十多班次停站列車,現在僅剩一班車:“現在就保留一班滕州去北京的慢車,而且回程還沒有從北京到滕州的班次,逼著乘客搭乘高鐵,經濟不景氣,很多人坐不起。”
由於中國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使得許多人更加謹慎消費,尤其是高端商品和奢侈品的銷售受到了較大影響。高先生說,民眾購買力明顯下降:“大部分企業,政府機構公務員減薪,甚至發不出工資,大家都很擔心。”
白酒銷量下滑反映消費低迷
江蘇微商陸先生接受本台采訪時說,白酒是春節期間,每個家庭必備的酒類,但是今年銷量明顯不如以往:“消費情況很糟糕,雖然到了年底,大家要籌備一些過年的物資,但是能少花錢就少花,酒的銷量今年很差,應該降不止五成。我剛從一個賣酒的朋友處回來,他說肯定銷量不如以前。酒是過年必囤的貨,如果酒都難銷,必定是經濟塌了。”
中國近年來民間消費力下降以及商品滯銷的現象,反映了多種經濟壓力和社會變動。有專家認為,特別是受到疫情後經濟恢複不及預期、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收入增長趨緩、就業壓力增大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中國民間消費力的下降和商品滯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