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頻繁暴雷:買到爛尾車的車主,如何自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12月29日,北京六環路上,楊斌駕駛著剛買了一個多月的極越01,車輛智駕係統突然出現閃退,變道的一瞬間,楊斌嚇了一跳,並立刻接管車輛。但與此同時,中控屏出現了花屏,楊斌隻得行至安全地帶,並撥打售後電話。

在按照售後指導重啟若幹次仍然無法恢複正常後,楊斌來到官方指定的領克4S店進行維修,卻被告知店內檢測設備尚未配齊。

此時距離極越汽車官方給出售後兜底方案已過去了整整兩周時間。楊斌怎麽也想不通,自己剛買了一個月的新車,怎麽突然就暴雷了。好在極越背後兩個“富爸爸”給出了兜底售後方案,他才鬆了一口氣。

而今,看似完善的服務措施卻難以真正落地,極越車主們越發擔憂起來。近日,部分極越車主發布公開信,喊話吉利、百度。信中稱,自2024年12月12日起,全國極越車主在車輛維修、零配件供應及車載係統穩定性上,麵臨嚴重困擾,已對行車安全和車主權益構成實質性損害。

現如今,買輛車也可能遭遇如買房般的爛尾風險的情況,不止發生在極越車主們身上。自2018年以來,新能源車企競爭加劇,大量車企“消失”,眾多車主都陷入了找不到官方維修點、配件不全、維修費用昂貴等困境。

即便小心翼翼嗬護,爭取不撞不修,但買車時的各項權益可能隨著車企倒閉而煙消雲散,二手車殘值也會受影響,還可能會遭遇保險公司拒保或保費昂貴等問題,更別提被親人指責和朋友嘲笑的精神壓力。

每天下班後,王盛還會開著愛馳U5跑會兒網約車,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止損的辦法。“20多萬買一板磚,好在是個純電,多跑跑網約車把虧的錢賺回來。”但在接活兒的時候,王盛經常能聽到有乘客因為打到這輛絕版車而發出的笑聲,更別提辦公室裏還有一群看笑話的同事。

為了脫離苦海,去年李浩打算把手裏的威馬EX5賣掉,雖然有心理預期,但當聽到4開頭的報價時,他想想還是算了,“碰上爛尾車,隻能說自用最劃算了。”

圖源:AI製作

2024年的中國車市,有人歡喜有人憂,一邊是捷報頻傳,一邊是破產倒閉。加速洗牌的格局下,楊斌們也不會是最後一批“爛尾車”車主。

A

極越01是楊斌的第五輛車,也是他的第一輛新能源車。之所以在試駕了七八個品牌後選擇極越,楊斌看中的正是極越所采用的百度阿波羅智駕方案,但如今他正因為智駕係統的停擺而備受折磨。

由於極越01采取的是屏幕換擋,所以屏幕壞了後導致車輛掛擋出現問題,楊斌現在隻能用中控台的臨時換擋裝置來開車。

但為了防止誤觸後有危險,臨時換擋裝置的喚醒和操作遠不如屏幕換擋來得絲滑。“要不然怎麽是臨時換擋裝置,要多難用有多難用。”每周末,楊斌都要往返房山和懷柔接送孩子,駕駛過程中,楊斌最怕的就是在馬路中間掉頭,即便他已經是名老司機了,難用的臨時換擋也會引發一場大堵車。

而楊斌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經過多日連續溝通,目前負責極越售後的領克門店相關人員已經為楊斌申請了大屏,但大屏什麽時候到,車什麽時候能修好,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時間,楊斌麵對的隻有漫長的等待。

但好在目前極越的車主們還有處維修,更早的爛尾車前輩們甚至麵臨找不到4S店,無處維修的困境。而所謂的“終身質保”也變成一紙空談,被網友調侃成“保品牌終身,而非保車的終身”。

在社交平台上,流傳著一張威馬車主後備箱貼條的圖片,圖片上寫著“別碰我,修車沒件”。

作為威馬EX5的北京車主,李浩也感同身受,“真不是玩梗,上路是真怕剮蹭。”李浩表示,因為威馬交付車主超過了11萬,所以修還是有地兒修,但大概率是“非原件、貴且時間長”。

圖注:威馬EX5-Z 圖源:威馬官網

去年的一天,李浩在上班途中開車時突然遭遇半路拋錨,顯示車輛電池出現故障。打開威馬中心尋找售後地點,最近的竟然是270公裏以外的德州威馬用戶中心,“難道北京和北京周邊已經沒有官方維修點了?”

好在李浩急中生智按下了車上的SOS鍵(智能自助救援係統),“沒想到還能有客服接聽,給了我海澱和朝陽僅剩的兩個威馬授權門店的地址。這也就是在北京,論壇上很多二三線城市的車主要想要官網售後,都得跨市跨省。”

但等到了門店,李浩親曆了一次論壇中車友們提到的“三電終身質保”變成一紙空談。“基礎保養能做,但配件不全,大部分配件不是原廠的,隻能外采。”而關於電池的問題,門店工作人員則表示,“電池換不了,也沒辦法維修。”

李浩回憶,當初買車的時候,4S店承諾整車4年或12萬公裏免費保修,三電係統8年或15萬公裏免費更換且終身質保,車機流量免費。“這些附加福利使得威馬的性價比更高,也是我最終在同價位品牌中選擇威馬的原因。”

隨後,李浩又開車跑了幾家汽配城和維修廠,“有能修的,但也說了有風險,換的話就更不值了,換個電池要大幾萬。”

B

除了維修難,車企倒閉後,車輛也往往會被保險公司標記為高風險車型,車主們所麵臨的不僅是保費昂貴和續保艱難,甚至有可能遭遇拒保。

同為極越車主的蔣鳴就遇到了保險公司拒絕續保的問題。去年12月上旬,蔣鳴接到了平安保險的電話,提醒他理想和極越兩輛新能源車該續保了,其中極越的保費為4000元左右。

按照蔣鳴以往的經驗,車險到期前保險公司幾乎天天打電話,但極越暴雷消息一出,沒有一個保險公司再給他打過電話。

蔣鳴詢問領克汽車負責保險的相關人員,得到的回複是:人保和平安直接拒保了,太平洋的保費要近8000元。

“極越還沒倒閉呢,為什麽不能投保?”在蔣鳴撥打完銀監會的投訴電話後,很快接到了人保和平安的電話,紛紛表示“信息傳遞有誤,可以投保”,但保費也都是近8000元。

圖注:與負責極越保險相關人員溝通的微信截圖,圖源:采訪對象蔣鳴提供

“我的車一年沒出險,保費怎麽一下子高出這麽多。”在蔣鳴看來,大概率是因為暴雷,導致被保險公司認定為高風險車輛。而在蔣鳴所在的車友群,一名12月5日趕在極越暴雷前續保的車友,同款車型保費僅要3800元。

而另一方麵,買車時的各項權益可能隨著車企倒閉而煙消雲散,包括免費充電和積分權益等。

不少極越車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雖然手裏握著幾萬積分,但是已經不能用於免費充電了。蔣鳴也還剩四五百的積分,同樣無法免費充電,不過好在他之前就安裝了家庭充電樁。“群裏有不少首批購買極越 01 的車主,購車權益中包含可以享受終身免費不限量充電,現在卻一樣要付費充電。”

與此同時,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程度加深,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時常被曝出行駛過程時中控顯示屏黑屏或者死機。正常運營的車企尚且如此,那麽停工停產甚至已經倒閉的車企,情況則更加糟糕。

2023年5月,愛馳汽車APP停止服務,多個板塊內容被清空,保養服務套餐、整車終身質保權益、放電槍等多項服務都已無法正常使用。

“一夜之間,遠程控製關車窗、開車門和天窗等這些功能都無法使用了。”車主王盛2020年購買了愛馳U5,“當時想買輛純電SUV最為家庭用車,選擇愛馳一方麵是因為它的後備廂足夠大,甚至能裝下一輛大電動車。更重要的是,作為最早一批實現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之一,愛馳有自己的工廠,覺得有保障,不會輕易倒閉。”

伴隨著車企倒閉,車機端智能化功能全都無法正常使用。王盛去修理廠維修,也被告知找不到數據終端無法處理,“20多萬買了輛爛尾車,現在也隻能將就著用”。

部分爛尾車車主為了脫離苦海,將車掛上二手交易平台。但受車企倒閉影響,缺乏官方質保服務,以及智能駕駛、網聯等功能受限,導致其二手殘值率低,甚至很難找到願意接手的買家。

現在李浩已經很少開威馬出門了,曾被擱置在車庫的燃油車再次被啟用。李浩也一度決定把車賣掉,雖然他已經有了心理預期,但當聽到4開頭的報價時,他還是覺得太虧了。可轉頭在二手平台上,他甚至看到有同款威馬車掛出3開頭的價格,卻還是無人問津。

“當時,朋友跟我公裏數差不多的比亞迪宋ProEV還能賣到9.8萬元,另一輛落地價跟我差不多的2019款榮威ei5也能賣到7萬元左右。”李浩想了想,目前對他來說,最有性價比的方式就是自用了。

C

在國內汽車市場供給過剩的當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進入淘汰賽。從卷研發卷技術,到卷營銷卷價格,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這也導致更多腰尾部車企倒在黎明前。

從2018年至今,400家新能源車企“消失”。曾經市場名氣較大的威馬汽車、天際汽車和自遊家等中型車企紛紛倒下,而死亡名單上的名字還在增加:愛馳、拜騰、遊俠、雲度、雷丁、漢龍、力帆、博郡、賽麟、前途……

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頭部車企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留給腰尾部車企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相比頭部品牌,腰尾部新能源品牌隻有把“餅”攤大,才能尋找到生存的縫隙。

和賣期房才會產生爛尾房一樣,為了刺激消費者下單,二三線新能源品牌也賣起了期車。“電池終身質保”“終身免流量”“終身免費保養”及“終身免費道路救援服務”“免費充電服務”,成為車企優化客戶體驗,甚至是營銷的工具。

圖源:AI製作

“說是八年免費保修,但不少車企都活不過八年。”當時決定買愛馳的時候,王盛的家裏人就不太支持,覺得品牌冷門不可靠。“還真被他們說中了,如今車企都沒了,終身質保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在有過踩坑經曆王盛看來,買新能源車就跟買股票一樣,是對企業未來前景的投資。“消費者真的太難了,除了要比較產品本身外,還要學會看財務報表,研究創始人經曆判斷其是否靠譜,還要分析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現如今,為了降低損失,王盛下班後還會開著自己那輛殘破的愛馳U5跑網約車,也常會遇到一上車就驚呼“打到絕版車”的乘客。“現在掉電特別快,之前修過一次空調製冷,換過一次蓄電池。其他小問題也不打算修了,開到報廢就換車。”

王盛強調,自己的下一輛新能源車必然出自頭部的幾家新能源大廠。

和王盛一樣,李浩也更傾向選擇主流車企的主流車型。“威馬的車主們應該是最抱團取暖的一群人了。”自從加入威馬的車友群,遇到問題李浩都會第一時間在群裏求助,也總有熱心的車友傳授修車的小經驗。

“但即便如此,又怎麽會有官方負責售後省心和靠譜呢?”在李浩看來,作為爛尾車車主,在維修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太多了。“先求助群友,然後去附近的新能源修理廠看看哪些配件能夠通用,實在不行還得去二手交易平台,蹲蹲看有沒有把零件拆下來賣的。”

隨著一家家新能源車企倒下,與品牌一同消失的,還有消費者的信任。

查看評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