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的夜市、路邊攤突然出現了燒鳥攤位。不僅有香噴噴的雞腿、雞翅、雞胸肉等各種雞肉,蔬菜、牛肉,甚至水果也都一應俱全。
很多人下班路上被精致的燒鳥攤所吸引,忍不住想買兩串犒勞下辛苦的自己,但沒承想結賬時被價格狠狠“刺”到:“3串菠蘿21塊”“人均小200”“3串牛肋排、3串牛肉粒,一問價格110”……
圖源:小紅書@小漠探店記、@月亮起霧了、@周一(已授權)
肚子飽沒飽另說,錢包倒是確確實實先扁了。
社交媒體上,關於地攤燒鳥貴的吐槽也層出不窮,微博話題“人均消費過百,燒鳥為何成地攤刺客”閱讀量破千萬。不少網友發現,這個不知何時出現在路邊的燒鳥攤似乎已經成了2025新晉“地攤刺客”。
甚至有網友調侃,雞這輩子最貴的時候,就是變成燒鳥的一瞬。
這個“燒鳥”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什麽它的價格這麽貴?
燒鳥是何方神聖?
燒鳥起源於日本,原名為焼き鳥(やきとり)。雖然名字裏帶“鳥”,但現在的燒鳥幾乎和鳥沒有一毛錢關係,其主要食材是雞肉。日文維基百科中將燒鳥定義為:“把雞肉切成一口大小後串起來(1—5塊),然後用火烤製並調味的一種食物。”
簡而言之,燒鳥,指的是一種以雞肉為主的日式烤串。
那為什麽叫“燒鳥”而非“燒雞”呢?
最初日本的燒鳥確實是用鳥類烤製的。
雖然自彌生時代起,日本就已經把雞當成家禽來飼養,但他們吃雞肉的時間倒不算久。
受佛教“不殺生”觀念的影響,同時為了保護農耕工具,早在676年,日本天武天皇就頒布肉食禁令,禁止食用牛、馬、狗、猴和雞等“工具型”牲畜。當時雞的主要功能是報時和娛樂(鬥雞)。這個禁肉的習俗在日本持續了近1200年。
雖然沒辦法吃雞肉,但鳥類還是可以吃的。
在平安時代的料理書籍《類聚雜要抄》中,燒鳥被記錄為餐宴料理的一部分,稱為“鳥燒物”。後來,在江戶時代的著名食譜《料理物語》中,也進一步闡釋了該食物的原料多來自鵪鶉、野鴨和野鳥等。
因此,這一時期的燒鳥可謂貨真價實,是真的把鳥,而非把雞肉串起來烤。
雞作為原料,加入燒鳥隊伍中,還是在明治時期。當時在位的日本天皇下詔放開了肉食禁令,雞肉的邊角料和內髒如雞胗、雞肝、雞皮等食材不僅油脂豐富、口感獨特,而且價格便宜,深受消費者歡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日本經濟複蘇和飲食文化的變化,燒鳥店數量迅速增加。燒鳥也從一種廉價的街頭小吃發展為廣泛普及的料理,在高級餐廳和居酒屋中均可見到。
2005年,中國的居酒屋開始引入燒鳥,這一品類也開始在中國發展,甚至在2010年出現了燒鳥專賣店,並在後來走上了高端路線。
發展至今,燒鳥的食材雖然仍然以雞肉為主,但也逐漸豐富起來,出現了豬肉、牛肉、蔬菜等多種食材。
圖源:視覺中國
但在燒烤工藝方麵,燒鳥仍然保持著兩種傳統的烤製方式:鹽烤和醬烤。
鹽烤主要是以鹽為調料,能充分體現雞肉本身的新鮮品質和原汁原味。
醬烤則是以用清酒、味噌、醬油、糖等調製出的甜辣醬汁為調料,更能掩蓋雞心、雞胗等內髒的腥味,烤出豐富口感。
聽起來簡簡單單,似乎和傳統的烤串沒什麽區別,甚至還少了點辣椒和孜然。可為什麽偏偏地攤燒鳥能賣得這麽貴?
為什麽地攤燒鳥賣這麽貴?
首先,在地攤燒鳥爆火之前,以燒鳥為主的日料餐飲長期走高端路線。如燒鳥餐廳品牌「鳥沢 TORISAW?」,采用「燒鳥 +?威士忌」的以餐帶酒模式,將燒鳥價格拉高至 16—26 元/串,上海、深圳門店人均消費均在200元左右。在廣東有幾十家門店的鳥鵬燒鳥居酒屋,人均消費也在150元左右。深圳本土品牌「鳥金」,引入鴿子作為燒鳥食材,進一步將客單價抬高,其在上海、深圳、武漢、成都等多地的門店,人均消費均在500元左右。
圖源:大眾點評截圖
長期高定價的發展路徑為燒鳥塑造起高級料理的形象,就算燒鳥走出專賣店,下沉到地攤市場,仍然是場景下沉價格不下沉。
其次,地攤燒鳥將消費群體瞄準了追求高品質、注重體驗,相對沒那麽注重價格的年輕人。
當下,年輕人普遍追求吃得健康。據《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統計,2024年,消費者選擇購買食品飲料的主要考慮因素中,成分健康占據首位,且比例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價格因素。
圖源:《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
而作為食物的“燒鳥”主打高端且新鮮、健康,符合當下年輕人對食物“成分健康”的需求。傳統燒鳥采用簡單的鹽烤、醬烤方式,主張用最簡單的烤製方式還原食材原本味道。地攤燒鳥也在製作過程中更注重食材的新鮮度和健康性,不少燒鳥攤都不約而同地打出了“新鮮現串”“拒絕供應鏈半成品”等招牌,與預製品嚴格劃清界限。
此外,地攤燒鳥的出現,也符合年輕人喜愛的體驗、打卡潮流。
克而瑞上海商管發布的《新消費洞察——特色餐飲賽道》顯示,消費者對於就餐的需求已經從傳統的“視、聽、嗅、味、觸”上升到“新五感”,即鬆弛感、精致感、真實感、氛圍感、社交感。同時,探店打卡仍然以39%的占比,成為消費者選擇就餐場景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源:克而瑞新消費《克而瑞新消費洞察——特色餐飲賽道》
而地攤燒鳥同樣具有強烈的網紅打卡屬性。
其一是網紅品類。提到燒鳥,第一推薦的必是曾登上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而大火的“烤提燈”。
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2》截圖
它以雞的卵巢及卵巢內未成熟的雞蛋為主要食材,並將食材掛在竹簽前端,看起來像是提了一盞小燈籠。
獨特風格的外形、咬下去爆汁的口感,加上這樣一個文雅別致的名稱,讓這個品類迅速走紅網絡,成為燒鳥攤的網紅大單品,為燒鳥攤帶來大量流量和關注。
其二,燒鳥攤的設計也獨具匠心,符合現在的“打卡”潮流。
走在夜市裏,哪個是燒鳥攤一眼就能看出:
地攤車裝修成日式風格的木質屋台車;暖黃色的燈籠營造溫馨氛圍感;有的甚至搭建就餐大棚,效仿高檔居酒屋;還有透明冰櫃裏食材們精致的擺放;以及選菜一定要用的竹編小籮筐……
圖源:淘寶
每個細節都透露著滿滿的精致,不僅在一眾攤位中非常顯眼,還是年輕人們最愛的絕佳出片場地。
圖源:小紅書@甜瓜- (已授權)
最後,地攤燒鳥的貴,也是支撐它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燒鳥為主產品的寧波千川料理,自稱烤串每天現串、賣不完就扔掉的“寧波愛馬仕地攤”,明確打出“隻做人均150—200的精準用戶”的口號。
圖源:千川料理
天津的燒鳥攤雖然大多打著“平價”口號,但一串烤雞腿肉價格仍要6—7元,而普通燒烤攤的雞肉串僅需2—3元,前者約是後者的3倍。
圖源:反卷燒鳥
這個價格遭到大量網友吐槽的同時,也有人在評論區表示“貴才是特色”。貴的價格,“顧客反而覺得這有麵子”“感覺自己享受到特殊待遇”。
高昂的價格、高品質的食材、獨具氛圍感的裝修、過去燒鳥店高檔形象光環加持,地攤燒鳥努力將自身與平民價格的傳統燒烤攤區分開來,從而進一步增強目標消費者的體驗感。
但問題是,所有價格昂貴的地攤燒鳥用的都是高標準新鮮食材嗎?
據紅餐網旗下媒體餐飲供應鏈指南統計,如果是整雞現切的燒鳥,算上損耗、人工等,成本其實很高。但整體來看,燒鳥市場目前已經出現春雪食品、華農食品、美好食品等預製品供應商。
如售價15元一串的明太子雞胸肉串,在春雪食品一串隻要3元;售價16元一串的鰻魚串不一定是新鮮的,還有可能是冰鮮的,而且在華農食品購買,一串隻要4元;一串15元的蔥烤小腸,美好食品售價為3元每串。甚至連燒鳥的獨門醬汁,也可以在日本食研和三道食品找到,50多塊就能買上一桶。綜合來看,預製燒鳥串的成本僅約為售價的1/3。
與此同時,預製菜品的製作工藝仍在提升,如燒烤供應品牌利思客通過速凍技術把產品的中心溫度凍結至-18℃以下,可以鎖住烤串半成品的水分與新鮮度,也就意味著手工串和半成品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消費者很難分辨菜品是否預製、到底有多少燒鳥攤的食材是真正純手工製作。
於是,地攤燒鳥主打的高定價高品質體驗,都化成了嚐鮮後的年輕人在小紅書發出的一句“到底值不值?”的疑問。
圖源:小紅書@路斯雞 (已授權)
加上年輕人以體驗、打卡為主要目標的消費導向,燒鳥店的高定價似乎很難“收割”同一批消費者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