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愛荷華州參觀家庭農場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北京時間4月3日淩晨3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生效,世界貿易迎來曆史性拐點。
據央視報道,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準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淩晨0時01分生效。
此外,特朗普將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淩晨0時01分生效,所有其他國家將繼續遵守原有的10%關稅基準。

盡管早有預期,但全球股市開盤即跌,截至小巴發稿前,美元指數跌幅擴大至0.5%,為一個月來最大跌幅;剛開盤的日本股市下跌,日經指數跌幅達4%,剛剛睜開眼的東半球將第一時間遭遇“關稅俠”特朗普的衝擊。
所謂“對等關稅”,意味著美國的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提高至與美國商品進入其他國家時繳納的一樣多。
例如,美國對進口自A國的商品征收3%的關稅,A國對美國商品征收15%的關稅,政策實施後美國將把A國進口的商品關稅稅率提高至15%。而“對等關稅”不僅包括狹義的關稅,還包括向進口商品征收的所有稅種,如進口增值稅、消費稅等。
不過,特朗普透露願意進行後續談判。
據特朗普團隊前期估算,“對等關稅”每年給美國帶來6000億美元的收入,10年增加國庫收入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能不能達到預期尚不知曉,隻是“終極關稅日”前夜的美國老百姓和企業,卻早已經被關稅折磨得苦不堪言了


美國老百姓情緒低落的跡象隨處可見。
穀歌的那個小小的搜索框,正在見證這種情緒的嬗變軌跡。這20年來,在穀歌指數美國區,“關稅”這個冷僻的政策術語,其搜索量是一條毫無波瀾的平緩線條,但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它的搜索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攀升。

截圖:穀歌趨勢
與此同時,美國人開始頻繁檢索另一個令人心悸的詞匯:“經濟衰退”。數字世界裏的鍵盤敲擊,時常又與真實世界的蕭瑟同頻共振:機構調查顯示,今年3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至這四年來的最低點。
特朗普,這位自稱“關稅人”,將關稅稱作“字典裏最美麗的單詞”的男人,自以為掌握了解決美國所有問題的萬能良方——“遇事不決,關稅力學”,對進入美國的外國商品征收高額新關稅。但他造成的不安正在全國蔓延,經濟數據頻閃警示,企業怨聲漸起,媒體口誅筆伐。
美國的農民是最早嗅到形勢嚴峻的群體之一。
因為擔心關稅上調,去年11月,美國許多港口的貨運量都顯著高於2023年同期水平,這些貨物裏,有很多是提前進口的化肥和農藥。
這個春天,當坐在橢圓形辦公室的特朗普宣布了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那些帶著恐嚇而又反複無常的關稅政策時,距離春季播種僅剩幾周時間的農民們隻能抱怨:“這何時才是個頭?情況還會糟糕到什麽地步?”

得克薩斯州,一名農民在棉花田裏
加拿大麵臨特朗普挑起的關稅戰,也出台了報複性的措施。美國農民需要加拿大的鉀肥,該國90%的鉀肥供應都依賴進口,其中80%來自加拿大,而加拿大的農民又需要美國的磷肥。關稅戰打起來,這兩國農民的化肥賬單又得提高了。
最先被關稅刺痛的美國農業組織代表們,紛紛在媒體上表達著他們的不滿。
堪薩斯州農民聯盟的發言人說:“在貿易戰中,農民往往是首當其衝、受害最深的群體;我們承受了大部分衝擊,被打得鼻青臉腫。”全國黑人農民協會的主席對媒體說:“總統拿美國農民當籌碼去討價還價,但最終受苦的是我們。”愛荷華州農民聯盟主席說:“與總統的想法截然相反,關稅政策除了帶來痛苦,沒有別的。”
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加起來,占據了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量的一半。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稱,去年,中國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4%,約247億美元。
出口墨西哥、加拿大的份額更高,分別是303億美元、284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參與者,美國農民早已經嵌入到全球貿易之中。當特朗普針對他國挑起關稅戰時,他國一旦采取反製措施,美國農民們自然感受寒意。
自2025年3月10日起,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主要涉及農產品。
一些憂慮重重的美國農民想起了2018年特朗普首個任期時發起的關稅戰。
當時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美國農產品出口減少了近260億美元。為了安撫遭受衝擊的農民,特朗普政府最終向他們發放了230億美元補貼。
更糟糕的是,中國買家轉而從巴西進口大豆,美國農民眼巴巴地看著被巴西搶走了市場份額。去年總統大選期間,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和美國大豆協會聯合發布報告就預警:一旦爆發新的關稅戰,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可能會下降51.8%,對華玉米出口可能會暴跌84.3%。

裝運進口巴西大豆的貨輪靠泊碼頭
當下的境況又不如2018年。這幾年,美國農民的生活本身就頗為艱難,因為種子、化肥等生產成本上漲,而農作物價格卻在下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農業淨收入為1407億美元,較兩年前暴跌了23%。
代表美國近600萬家庭農場的美國農產局主席說:“農民們已連續第三年在幾乎所有主要農作物種植上都虧本。再增加成本並壓縮美國農產品的出口市場,可能會給一些農民帶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以及他的盟友馬斯克,正開展著飽受爭議的削減聯邦經費運動。價值超10億美元的農產品采購項目被暫停,每年購買約2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的美國國際開發署陷入停擺,同時暫停的還有部分作物補貼與農業基建撥款,農民們的生產能力和國內市場也在被進一步壓縮。
這番圖景又構成了諷刺幽默畫——特朗普的基本盤與票倉就是農民,美國有444個農業縣,去年大選,特朗普就拿下了433個縣。關稅加農炮轟鳴著升級射程,聯邦財政的金庫落鎖,那位將“我愛農民”掛在嘴邊,並希望農民“忍耐一下”的特朗普,是不是揮舞著愛國鐮刀,從美國農民身上割肉?

特朗普在愛荷華州參觀家庭農場

特朗普關稅戰的特點之一,就是朝令夕改。
他1月下旬首次威脅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關稅,2月初宣布推遲一個月,3月關稅政策剛實行一天,又改口延期一個月。針對中國,他剛簽署行政令,取消對價值低於800美元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但很快又暫停,因為美國的海關和基礎設施,可能會因為新政策帶來的壓力而崩潰。
威脅、緩和、延期,這些招數,在這位自封“交易藝術大師”的總統手裏玩出了卡牌遊戲的即視感。但每次過山車般變動引發的地震橫掃全球時,連震中發源地的美國民眾都感到困惑。
每當特朗普打出一張關稅牌,美國的企業主就得改變一係列的策略——重新調整供應商、在哪裏建廠、定什麽價格。但是總統先生出牌後又悔牌,於是企業經營難度又上了一個檔次。
那些與中、加、墨貿易往來的美國商人,在媒體上分享了難處:本地的酒商進口加拿大威士忌的計劃擱淺;餐廳老板的新店擴張暫停,因為鋼鐵與木材的關稅戰,推高建築的成本;更多的商戶糾結著漲價後生意會不會垮掉。
過去幾個月,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在財報會上提到了“關稅”,比過去10年其他任何季度都要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最新的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貿易不確定性”是他最大挑戰,這一比例是大選前的兩倍多。美國小企業協會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主對關稅感到擔憂。

NYT報道說,美國普通人對關稅的態度取決於民意調查人員的提問方式。如果問卷中提到特朗普的那種陳詞濫調,特朗普為美國帶回就業崗位並確保貿易公平時而實施關稅計劃時,超過半數的美國人就支持關稅。可是,如果問卷提到關稅將造成消費者麵臨更高價格時,他們對關稅的支持率就非常低了。
特朗普關稅戰的漣漪,傳導到本土消費市場,那就是價簽數字的上漲。因為即便美國上調關稅,關稅通常還是由美國進口商支付,許多美國公司也都表示,他們將把這些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在媒體的分析清單裏,石油、水果、建材……都得漲價。但痛苦從來不是平均分布,因為關稅具有累退性,美國低收入家庭在必需品上的支出占收入比例更高,所以受打擊更大。
最受關注的美國消費品是汽車。汽車零部件要在美、加、墨三國流轉多次,才能完成整車生產。25%的關稅政策對汽車行業造成了極大困境。馬斯克旗下的特拉斯,甚至給特朗普政府寫匿名信說,零部件關稅提高,車廠負擔加重,關稅政策會引發他國反擊,特斯拉的出口也將受到影響。

美國巴爾的摩港:眾多品牌汽車停在碼頭
3月初,特朗普跟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裁通完電話後,給予它們一個月的關稅豁免。4月2日,對美國進口的汽車和汽車零件征收25%的新關稅政策生效。另外,白宮還在當天宣布了針對外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出色的政治技巧在於,他能夠運用花哨的宣傳言辭,誇大自己的戰績他說,美國經濟正在經曆一段“過渡期”、一段“排毒期”。他還發帖說:“4月2日是美國的解放日!!!幾十年來,我們一直被世界上所有國家占盡了便宜,無論是敵或友。”
那麽剛剛過去的4月2日,即愚人節的第二天,究竟是美國人民的“解放日”,還是審判日?
從媒體報道來看,因禽流感而飽受雞蛋漲價之苦的美國人,看到的關稅戰畫麵是:商業投資延遲、消費者信心動搖、股市動蕩。

美國紐約,受禽流感影響雞蛋價格大幅上漲
分析師預計,新關稅將使美國汽車的平均價格提高約3000美元。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使美國家庭戶均實際購買力損失約1245美元。另一模型測算顯示,若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實施對等規模報複性關稅——即對美國加征同等數額關稅——美國居民實際收入將下降0.5%。

3月中旬,白宮發言人與美聯社的記者有一段激烈的交鋒。美聯社記者說,關稅是增加了美國人負擔。但代表特朗普意誌的發言人則堅稱,關稅是由外國人支付。
記者反駁:“恕我直言,你交過關稅嗎?因為我交過。”白宮發言人破防:“我覺得你在考驗我的經濟學知識,這是侮辱人。”
關稅,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美國建國以來的數次關稅戰,包括都成為經濟學家們的研究素材,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特朗普首個任期的關稅戰。經濟學家們經常為各種理論爭得麵紅耳赤,但就關稅這個經濟命題,卻罕見地達成默契:美國百姓,才是用真金白銀為關稅政策買單的人。
首個任期時的特朗普, 在2018年對進口洗衣機加征了50%的關稅。美聯儲與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專家們在一篇名為《美國貿易政策的生產遷移與價格效應:基於洗衣機的實證研究》(The Production Relocation and Price Effects of US Trade Policy: The Case of Washing Machines)的論文。
論文稱,這項關稅政策讓美國的洗衣機的價格上漲了12%,美國消費者每年需要額外增加15億美元的購買成本。而此項關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每年約為8200萬美元。

2018年1月23日,
特朗普批準對進口洗衣機征收大範圍關稅
特朗普主張大規模關稅的主要依據是,這將扭轉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趨勢。
洗衣機行業的關稅滿足了特朗普的期待,讓部分製造業回歸了美國,還創造出1800個新工作崗位,但是,每個崗位的成本很高,為81萬美元。
來自麻省理工、哈佛、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的研究則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創造就業崗位的作用並不明顯。例如,2018年他對進口鋼材加征了關稅,但美國鋼鐵廠的就業崗位數量幾乎沒有變化:一直保持在約14萬個左右。
打個粗淺的比方。假設美國對進口鋼鋁加征關稅,新增100個鋼鋁就業崗位,但是下遊的汽車等企業,因為關稅帶來生產成本的上漲,裁掉3600個就業崗位。它的最終效果,就是得不償失。
稅務基金會估計,當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若順利實施,每年將為聯邦政府帶來約1000億美元的額外稅收收入,但它也可能給更經濟帶來更大的負擔:擾亂供應鏈、提高企業成本、導致數十萬個工作崗位流失,並最終推高消費者價格。
經濟學家們一直呼籲特朗普特朗普謹慎行事。1月份,哈佛大學的名譽校長、曾經的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聯合其他經濟學家,給特朗普寫了一封信,發在了《華爾街日報》上。信中說,全麵征收關稅會阻礙經濟增長,有可能引發貿易戰,並對經濟造成長期損害,勸說總統不要實施這類政策。
信的開頭說:1930年春,1028位美國經濟學家罕見地聯合起來,簽署了一封信,要求胡佛總統不要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但胡佛總統對經濟學家們的請求置之不理。
1929年,華爾街股市突然崩盤,金融危機席卷全國,為保護本土行業,幾個月後,胡佛總統簽署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了諸多進口商品的關稅。隨後,多個國家采取報複性關稅手段進行回擊。該法案並非那場舉世聞名大蕭條的起因,但它的惡果是削弱了全球貿易,使得大蕭條愈演愈烈。
那時美國的失業人數,從1929年的160萬上升到1933年的1400萬,許多人成了流浪漢,他們無家可歸,四處漂泊。

本篇作者 | 馬淚淚 |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