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新質戰力 解放軍論文稱軍用5G實戰部署已就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篇由中國解放軍工程師領導的團隊發表的論文顯示,中國已研發出全球首個機動5G通訊基站,可在半徑3公裏範圍內同時連接至少1萬個用戶,並已準備好用於軍事實戰部署。盡管這項研發契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軍隊“新質戰鬥力”的要求,但分析人士指出,這項技術存在致命弱點——一旦車輛頂部的控製天線被摧毀,這1萬個無人載具將瞬間變成1萬隻無頭蒼蠅,失去行動能力。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31567部隊高級工程師侯傑(音譯)領導的團隊,與中國移動合作開發了一款機動5G基站,相關研究論文已於2024年12月17日發表於中國期刊《電信科學》。論文指出,該基地台可在山地、城市等複雜地形中,以每秒10千兆比特的速度進行數據傳輸,延遲時間小於15毫秒,支持高達80公裏的行進速度和抗電磁幹擾。

報道說,與民用5G不同,這款軍用5G基站特別針對戰場環境設計,強調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抗幹擾能力,可實現戰場圖像傳輸、情報共享等功能,為戰鬥指揮和控製提供支持。為解決天線高度限製帶來的信號覆蓋問題,研究團隊還設計了一套無人機輔助平台。這些無人機可充當空中信號中繼站,在電池電量耗盡時返回基地台車輛充電並自動替換,確保通信不中斷。

“新質戰鬥力”與現實挑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該論文介紹的研究成果呼應了習近平對未來解放軍將麵臨新的作戰模式而所提出的所謂“新質戰鬥力”。

他說:“的確,解放軍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不管近期他所發表六代戰機,或者是各式的無人機,乃至於機械狗等等的都是,那也包括076準航艦,都象征了解放軍他在換代作業中。”

蘇紫雲表示,中國在麵對未來戰場的新樣態,希望成為一個新的戰場規則製定者,顛覆舊有的規則,因而積極發展軍用機動5G基站,邁向數位化戰場。如果解放軍真的做到的話,這1萬個無人載具可以在空中遂行分進合擊,尤其中共南部戰區已在海上演示過幾十艘的無人艇聯合攻擊,未來在陸地上如果可以控製1萬個或數千個機器人的話,那麽戰鬥力將頗為可觀。

不過,他也表示,解放軍的論文在理論上可行,但要實際落實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因為5G的罩門就是逃不過電磁幹擾,遇到複雜地形或障礙物時,微波容易受到幹擾,另一個弱點就是在戰場上容易變成對手集中打擊的目標。

他說:“也就是他說的這一個控製的天線,有一個中央的車輛搭載3公尺高的天線可以控製3.5公裏的這些無人載具,那如果這個控製係統被摧毀了,那這1萬個或5000個無人載具就變成無頭蒼蠅了。”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穆罕默德·費紮爾·本·阿卜杜勒·拉赫曼(Muhammad Faizal Bin Abdul Rahman)也持相同看法。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世界各地的軍隊正在增強電子戰的能力,這對於在戰場上入侵5G數據網絡至關重要。據信,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將星鏈瞄準了烏克蘭用來操作其軍事平台(包括無人機)的數據網絡。換句話說,對手可以對軍用行動5G基地台發動實體或網絡攻擊,或嚐試透過連接到網絡的終端軍事設備入侵5G網絡,將是破解的方法。

美中5G競賽與軍用技術加速

拉赫曼表示,在美中網絡空間、情報、經濟、軍事等多領域的戰略競爭中,5G是一種致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意旨任何技術都可借著它而更加精進,甚至產生顛覆性的創新或改革。5G可以讓中國在這些領域縮小跟美國的差距並可能超越美。5G競賽也是美中軍備競賽的基本麵,不僅可以挑戰美軍,還可以解決解放軍士兵作戰經驗不足的人的問題。

他說,中國是5G技術的全球領導者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國土麵積很大,為大規模開發5G能力和容量提供了充足的市場機會,從這些機會中獲得的利益可以適用於軍事應用。解放軍和中國移動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方式類似於美國和美國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軍事5G的應用,但中國領先了一步。

美國《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特別撥款2億7500萬美元,要求美國國防部盡速發展全國性5G資通訊科技的測試計劃,以緊急建立5G戰略強化軍事能力。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1月15日啟動與電信產業的軍用5G合作及測試作業,2020年5月發布“5G戰略”。2021財年的NDAA提出多達14項5G技術相關的測試計劃,並將5G應用於軍事訓練與後勤管理等。

中國則自2015年提出“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將5G等新興技術納入重點方向,標誌著中國軍用5G的加速推。到了2019年進入大規模部署和應用階段,此後中國軍用5G應用進入快速發展期。

美國軍用5G的挑戰主要在於基礎設施布建慢,中國的挑戰則是來自於國際間對芯片和核心技術的製裁與限製,這可能會影響其5G硬件的製造能力。

從國內到海外的軍民融合

台灣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研究員黃凱紳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戰場使用5G其實不是一個太新的技術,媒體的報道比較像是把應用場景拿來做宣傳,技術上則未必是重大突破。

他說:“在軍用上使用5G,然後要用得非常好,那它的重點其實不在於5G這件事,而是在於它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講白一點,就是他那些基地台接收到5G的配置方式跟它去接收5G頻寬的硬體的整合,其實重點是在硬體。”

黃凱紳說,中國在這方麵會做比較好,是因為華為從一開始就參與了軍用5G的相關建設,也就是中國一開始就采用軍民融合的模式在建造5G,所以民用的基地台很可能早已埋了軍用規格的頻寬,在關鍵時候即能具有軍用的潛力,這讓解放軍即使離開軍事基地到了民間一般地方,也能跟這些覆蓋麵很廣的民用5G基地台對接、連線。

然而,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在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署的5G基礎設施,是否也一樣可以在關鍵時刻,為解放軍“所用”。

黃凱紳表示,其他在國外廣泛部署華為5G基礎建設的國家,比如非洲,事實上也有極高可能麵臨類似的情況,解放軍可以在關鍵時刻跟當地的華為基礎設施連線,從而限製了美軍依賴當地通信係統的能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的蘇紫雲分析,美國軍用5G之所會發展得比較慢,是因為美國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其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對於軍用5G有比較多的限製,而中國是一個威權體製國家,一切黨說了算,可以不顧民眾隱私權,把交通、戶籍、稅務等資料相互流用,建立大數據模型,但民主國家不行,一定要經過立法機構的同意。

“所以現在不管拜登或者是川普2.0,可能就用硬體的封鎖方法,就是不讓你拿到這個先進的晶片(芯片),那麽你的算力降低的話,你的人工智慧也就變成人工不智慧了。”他說。

對美國的挑戰

新加坡學者拉赫曼表示,中國軍用5G的進展可能在幾個方麵對美軍構成挑戰。首先,解放軍在2024年與柬埔寨的聯合演習中展示了配備機槍的機器狗,預期在未來的雙邊或多邊演習中,將更大規模地部署此類無人平台,以增強中國的國防外交或投射更多力量來塑造區域認知。

其次,中國據報道已部署5G軍事醫療技術,為駐紮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帕拉塞爾群島(中國稱西沙群島)的解放軍士兵提供醫療服務。台灣和越南也對這些島嶼聲稱擁有主權。如果在外交戰場上運用得好,5G技術可以幫助解放軍向地區國家展示更多科技化的軍事醫學和人道主義援助。這些領域屬於非敏感領域,但日益成為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工具。

第三,他認為,美國應該關心的是,這項發展如何提升解放軍在實體戰場上的作戰能力。例如,5G的優勢可以讓解放軍部署大量空中和海上無人機用於情報目的,或在武裝衝突爆發前,支援對南中國海和台灣周邊的海上封鎖。

台灣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的黃凱紳也指出,在戰場環境中,信息安全攻擊或幹擾等手段通常被用來幹擾或破解5G通信。然而,如果戰場上大規模部署華為設備,這些設備可能會被中國解放軍用於增強自身的5G通信能力,導致其他國家部隊無法有效使用。同時,其他部隊在使用時,還可能麵臨華為設備被用於破解或竊取數據,從而為中國部隊提供情報支持的風險,存在“後門”隱患。

查看評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