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底電纜遭中國貨輪破壞 為何引發激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台灣海底電纜遭中國貨輪破壞 為何引發激辯?

台灣海巡署,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號”屬於在香港注冊的捷洋貿易有限公司,而該公司的唯一登記主管為中國公民郭文傑。

根據英媒報導,台灣北部基隆港外的海底通信電纜上周遭到損壞,初步調查應是由一艘香港背景的貨輪“順興39號”(Shunxig 39)“拖錨”所致。

英國《金融時報》上周末刊出一篇調查報導稱,台灣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已經證實,1月3日上午,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號在台灣基隆野柳東北方向的海域上,對連接台灣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

報導指,盡管該船懸掛喀麥隆國旗,台灣官員稱它實際上屬於在香港注冊的捷洋貿易有限公司(Jie Yang Trading Limited,音譯),而該公司的唯一登記主管為中國公民郭文傑(Guo Wenjie,音譯)。

此事件引發台灣輿論討論,許多輿論甚至認為這可能是北京“灰色地帶”行動升高的跡象:“戰爭不是導彈落下才發生的!” “真要開打了嗎?”一些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言討論熱烈。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及陳冠廷今日(1月6日)在台灣立法院發言稱此事件嚴重影響台灣防衛安全。

根據台媒央廣新聞網報導,兩位立委建議台灣行政院海委會日後要強化針對類似事件第一時間的應變計畫,包括匡列重要電纜區域、攔截登檢且協調帶回扣留船隻等。

來自金門的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則表示,調查結果出爐前,不應胡亂指控為灰色地帶行動,造成民眾恐慌。

台灣海巡署1月4日發布新聞稿證實,1月3日早上7:45,野柳東北方海域海底國際電纜發生4芯損壞,海巡署淡水海巡隊接到了中華電信報案,中華電信表示,初步研判疑為航經該海域之喀麥隆籍“SHUNXIN39”貨輪造成。

海巡署當天下午調派海巡艇趕往現場,在野柳北方海域發現該貨輪後要求其返回基隆港外海接受調查。該署稱,後續將並中華電信公司報案紀錄、雷達及航行等事證,移送地檢署指揮偵辦,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及賠償事宜。

有專家示警稱,雖然個案詳情仍待調查厘清,但中國以海事衝突破壞基礎設施的做法時有所聞,此事已凸顯中國再次開發升級的“灰色地帶作戰”。

《金融時報》調查顯示,這艘船自去年12月8日起便在台灣北海岸附近水域持續航行。台灣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安單位官員向該報指出,這樣的航行行為暗示意味濃厚,此事電纜損壞並非單純的意外。

 

嫌疑船隻已駛往韓國釜山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負責台灣電纜通信設備的中華電信在事故發生後立即啟動了緊急備援機製,將通信業務轉接至其他國際海纜站,並在短時間內恢複所有客戶服務。然而,台北方麵對於中國可能在試圖兼並台灣的過程中,秘密切斷外部通信的可能性感到擔憂。

受損的電纜是“橫太平洋快速海纜係統”(Trans Pacific Express Cable System)的一部分,這條連接台灣與美國西岸的海底網絡電纜由多國電信業者共同擁有,包括中華電信、美國AT&T、日本NTT、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

一位台灣海巡署官員向媒體表示,由於無法詢問順興號船長,台灣已請求韓國當局在該貨輪的下一個停泊港進行調查。根據台灣國安官員的消息,該船預計在未來幾天抵達韓國釜山。海巡署稱,追蹤數據顯示該船曾在電纜斷裂地點附近拖錨。

盡管海巡署的船艇對該貨輪進行了外部檢查,並與船長建立了無線電聯係,但因天候不佳,海巡人員未能登船,也無法根據國際法扣留該船進行進一步調查。



台灣一位高階國安官員向《金融時報》表示,全球範圍內破壞海底電纜的趨勢令人擔憂,這又是一個令人警惕的案例。他強調,涉入此類事件的船隻通常較為老舊,鮮少從事商業活動,此案涉及貨輪的狀態也十分糟糕,與那些組成俄羅斯“影子艦隊”(shadow fleet)的船隻相似。

戰略學者,現任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今日接受台媒訪問時稱,台灣海底電纜遭到破壞的次數越來越多,這與中國升級灰色地帶作戰一定有關,但海底電纜目前為中華電信公司所管,一旦遭到破壞,海巡署接獲通報後才會去追,因此沈立委建議台灣負責單位該修正相關作業規定,如果情勢一但升高,必須即刻采取執法相關行動,並考慮添購新的衛星等設備分析及蒐集“可疑船隻軌跡”。

  海底電纜:灰色地帶作戰新熱點?



圖像來源,Reuters,2024年11月,波羅的海便發生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被切斷事件,當時歐盟調查人員將目標鎖定中國散裝貨船“伊鵬3號”,引發外交爭論。

海底電纜在全球通訊和國際安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全球互聯網的骨幹,這些電纜承載著大部分的國際數據流量,其穩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響各國的通訊能力和經濟活動。隨著數位經濟發展,海底電纜已成為國際戰略資源,許多專家稱控製或影響這些電纜的能力可以增強一國在地緣政治中的實力,尤其海底電纜對軍事通訊至關重要。

由於現代軍事行動常依賴於安全、穩定的通訊,因此保護這些基礎設施是各國防衛的重點。也是因此,海底電纜也成為潛在的攻擊目標,幹擾甚或故意破壞電纜的行為可能對區域安全構成威脅。

2024年11月,東歐波羅的海便發生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被切斷事件,當時歐洲調查人員將目標鎖定中國散裝貨船“伊鵬3號”,引發外交爭論。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北京原本允許歐洲調查人員登上“伊鵬3號”調查,但近日瑞典政府稱中國政府拒絕其中一名瑞典籍檢察官登船,因此沒有機會在船離開前查問船員。

台灣當下電信通訊網路依賴海底電纜很深,為了因應任何潛在軍事衝突風險,台灣正考慮大力加強速度發展低軌衛星(LEO satellites),作為替代海底電纜的通訊方式,提升軍事防禦韌性。

查看評論(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