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一位網友發帖稱,自己給出去的2000元結婚禮金,被朋友退還了。其朋友說:“鑒於我領證已久且你目前沒有結婚計劃,特此返還結婚禮金,祝願你幸福快樂。”朋友還表示“我的朋友們都要充分享有不結婚的自由”。
瀟湘晨報記者采訪到發帖人林女士,她稱自己是94年出生,朋友是2021年國慶節結婚的。對於返還禮金的情況,林女士也是第一次遇到,但近兩年也有很多朋友不收禮金,互免禮金。
林女士在評論區表示,自己送出去的時候是祝福,收回來的時候也是祝福,這很棒。
對此,大家各抒己見。
有人表示這位返還禮金的朋友人也太好了,是真的朋友,呼籲發禮金的觀念可以變一變。
也有人表示學到了,以後也會這樣退回禮金。
也有人表示,大部分都不會還,尤其是關係一般的。
近年來,關於“整頓份子錢”的討論屢見不鮮。
去年,吉林延邊一女生為避免無效社交在朋友圈發文,不參與普通同學隨禮,引發熱議。
當事人小王表示:“當時馬上到假期了,有很多認識的人結婚,其中有十年沒聯係過,今年才來加我聯係方式的初中同學邀請去參加婚禮。覺得以後還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自己本身很反感隨禮這條習俗,就直接發朋友圈說清楚,同意我的想法的人不用多解釋,不同意我想法的人也不會和我成為好朋友,這樣以後不太熟的朋友就不會叫我去隨禮了。”發出這條朋友圈後,小王表示目前還沒有人讓自己隨禮。
去年國慶假期前,山東濟南李女士的吐槽,曾引發廣泛的討論。國慶假期即將來臨,濟南市李女士的吐槽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她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說,自己的工資隻有5000多元,然而在國慶期間,她得花近3000元隨份子參加婚禮,視頻一發出,迅速引發了網友共鳴。李女士表示,從9月份開始,她幾乎每周末都在參加婚禮,9月9日參加一場,9月16日一天內參加了兩場,“都是自己的同學朋友結婚,不好意思不去,16號那天有兩位同學都結婚,早上去先去一位同學那邊隨完禮,中午再馬上趕到另外一位同學那隨禮。”李女士感覺身心俱疲的同時,更為自己的錢包“擔憂”,“我一個月工資隻有5000元左右,9月份隨禮已經隨出去了近3000元了。十月份的請帖也已經收到了3份,分別在10月2日、3日、6日,大家還在陸續給我發請帖。”好不容易有個小長假,幾乎全搭在酒席上了,自己的旅遊、休息計劃都被迫取消了,“十一假期就準備‘特種兵式’參加婚禮了。”
對此,有人表示不理解:“怎麽好意思要回來” “精致利己主義”“份子錢就是餐費”……
也有人支持這種做法:“並不是整頓,而是份子錢越來越高了” “遠離不必要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