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就是摳門!這屆年輕人告別“省錢羞恥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文/山口大炮

一個女孩,存下70萬需要多長時間?

有人用行動做出了回答:畢業5年。

27歲的小紅書用戶@摳兒聘聘兒,目標是38歲實現fire(財務獨立、提前退休),是一位人如其名的存錢博主。

她努力接活,主業+副業3份收入;又節流攢錢,想各種方法用利息生活。

房子就租在公司附近城中村,每月500;工作日三餐在食堂,周末自己做,月吃喝花費300;

加上日用100、玩樂200、雜費100,每月基礎花費基本都能用餘額寶、債基等穩健理財收益覆蓋,相當於實現“局部退休”。

@摳兒聘聘兒的生活狀態並非特例,在即將過去的2024年裏,如何攢錢、省錢成為社交媒體上最熱的話題。

根據小紅書財經與螞蟻財富推出的《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小紅書上,“存錢”相關筆記閱讀量高達83億。

實際生活中,有2000萬餘額寶用戶設置了定期轉入。

“省錢”好像成了一種冠冕,被年輕人鄭重地tag在頭頂。

風向變了,“一夜暴富”的博文淪為昨日黃花,2塊錢薅到原價20的麵包點讚過萬。

“新中產的生活日記”無人在意,“挑戰10塊錢生活一天”成了催更神劇。

對於年輕人來說,花錢是不可避免的,但花血汗錢是可以避免的,於是反向攀比、用利息生活現象興起。

而他們不光在嘴上說說,身體也很誠實。出門買菜、商場就餐、線上購物、副業理財,省錢理念融入了生活方方麵麵,美其名曰:

“放下麵子,過好日子,省錢微賺才是路子。”

這屆年輕人,正在全方位告別省錢羞恥症。

生活哲學第一步,

從克服省錢羞恥感開始

如果說存在主義占據了上個世紀人們的精神高地,那性價比哲學就是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法則。

過去,攀比多半圍繞著誰買了更貴的車、更好的房子,而如今,社交媒體上興起了一股“反向攀比”的風潮——

比誰更省錢,誰花最少的錢卻獲得了最大的價值。

差距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2.32的藍牙耳機也許不會讓年輕人心碎,但2.32還返現1元的耳機足以讓人把私信戳爛。

20塊錢拿下200張拍立得相紙已足夠驚起蛙聲一片,要是還帶4台拍立得足以列為人生十大遺憾。

而最會薅羊毛的那個人,就會被推舉為“反向攀比”門門主。

當然,光反向攀比還不夠,

年輕人更進階的流行玩法是“用利息生活”——在支付寶用穩健理財收益覆蓋日常小額開支,既能省錢,又能盡可能攢下本金。

27歲存了50萬的@三木將存款放進餘額寶裏,每天大概會產生27塊錢的收益,夠買一頓午飯或者咖啡。

“現在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我都會拿手機看餘額寶,看一下今天的利息多少錢,反正沒波動就不影響心情,看了之後就會感覺今天又白賺了二十幾塊錢,今天的咖啡有著落了。”

“用利息生活,就是無成本地在這個社會上去度過每一天。”

這正是無數網友今年以來在網上曬出的日常,為“局部退休”積攢進度條。

有網友攢下每月的餘額寶收益,先從覆蓋電費開始,爭取實現“早餐自由”;

有網友不動本金用利息生活,先從水果自由做起,嚐試生活費隻花利息,如今存下60多萬,目標在35 歲實現完全退休。

哪怕存款不多也不用害怕,真正存了才發現,“用利息生活就像小馬過河,隻有試過才知道能不能活。”

也是在這時,會省錢終於不再是一件需要羞恥的事,而成了一種勳章——

“會省錢的人,才更懂生活。”

生活哲學第二步,

蚊子再小也是肉

俗話說“開源節流”,隻是節流顯然無法滿足當代搞錢年輕人的心理,“開源”成了年輕人的一致選擇。

此時,“時間管理大師”不再是惡評,白天上班族,晚上搞副業已經是大勢所驅。

年輕人出門喝茶聊天不聊個副業,都對不起消費的一杯咖啡錢。

在杭州工作的小鹿在主業之餘,還有一份短視頻博主的副業,目前依靠副業變現了20萬+。

除了xx元開支挑戰外,她也在視頻中分享自己的存款曆程以及教大家如何存錢,拓展副業。

比如大學生除了做家教,還可以考慮上門遛狗。

學設計的除了做大廠外包,還能在社交平台宣傳自己的優勢,憑借審美和技術做出租屋改造或插畫師的生意。

武能串珠穿戴甲,文能賽博出馬仙,可謂“天生我材必有用,甲方要啥我都能”。

而在副業拓展了收入鏈之外,如何管理資產也成了年輕人的必修課題。

正如那些“用利息生活”的年輕人,在存款利率下行和股市震蕩的當下,債基等穩健型基金開始受到年輕人歡迎。

根據中國基金協會披露的市場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市場相較2023年底增長近4.47萬億元,其中債基貢獻了1.28萬億元的規模增長,貨幣基金增長1.76萬億元。

像@小鹿,就是在餘額寶之外,拿出一部分資金去投相對高收益但總體穩健的理財產品。

“盡管賺的錢不多,但就是虧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她的想法恰恰是這屆年輕人的理財主流——“不求大富大貴,隻求微賺”。螞蟻財富平台數據顯示,債基持倉用戶中正收益用戶占比84%。

什麽是“微賺”?不要十個點,隻求一個蛋。

在基金圈內,“收蛋”一詞應運而生。在螞蟻理財社區等基民互動的圈子,不少基民像寫筆記一樣,日更自己的“收蛋”情況。

基金每上漲0.01%就相當於收了一個“蛋”,不少基民還把“收蛋”設定成自己的昵稱,表示“每天看著穩穩飄紅的幾個蛋,就很安心”。

對於這屆年輕人來說,收蛋是一件隨緣的事,因此評論區總是“淡淡的”。

看到網友曬出收獲滿滿的“蛋籃子”,評論區往往是“恭喜友友收大蛋”,

看到債基波動,偶爾“碎蛋”了,情緒穩定的“收蛋人”也有著淡淡的鬆弛感;

“問題不大,別著急,慢慢來。”

作為“理財界陶淵明”,他們不求大富大貴,隻要收蛋了就是快樂的一天。當然,要是賺到點錢,想曬曬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同於傳統觀念的“財不露白”,他們信誓旦旦地說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然後在小紅書曬出自己的理財收益。

“要問賺了嗎,微賺,每天早餐加個蛋”。

省得明白,活得自在

小時候,大人總是說著“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在當今社會,買房的光環逐漸退去,更清醒的年輕人表示,房子可以不買,數理化不一定要精通,但一定要會“數理花”——

數存款、會理財、懂花錢。

當然,學會數理化不是為了“飛越地平線”,而是為了獲得想要的生活。

因為我們愛省錢,不是愛“省”的機械性動作,是它導向的個人幸福感。

從小生長在極度缺錢環境中的@三木,她看到餘額的安全感就是幸福。省錢,讓她實現了個人的獨立,還幫助她治好了媽媽十幾年不得痊愈的病。

“一個月要小2萬的治療費並且持續用藥4個月,而我可以告訴媽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因為工作長了多個乳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的@鹹魚,可以在攢夠了錢後對都市生活說再見,回到自己熱愛的鄉村中去。

“這裏寧靜平和,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說實話真的很滿足。”

而對於向往曠野的人來說,能夠看到世界就是幸福。

@小鹿在省夠錢後先去看了世界,滿足了自己兒時看世界的心願。

“從江浙滬到周邊國家,在濟州島玩了一星期,中間看了兩場演唱會,又過年回老家。過程很開心,這就很值了。”

老人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在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算計”,是用自己的“金金計較”,拿回對生活的主動權。

是希望未來的生活更自由一點,是希望做個快樂自由健康的普通人,是漂泊的遊子能在異鄉過上安定的生活。

這也是年輕人克服省錢羞恥感的原因。

是,“我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點回報”,是“給自己喊停的勇氣,像鳥兒一樣,飛往自己的山”。

我們努力,不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太過吝嗇,而恰恰是因為我們太過熱愛生活。

而熱愛生活,是世上最不需要感到羞恥的事情。

查看評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