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小白村”:白血病友3000萬救命錢被卷走
經濟觀察報
2024-12-13 09:45:34
12月初,在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下稱“陸道培醫院”)附近的一個村莊,數百名白血病人或病屬試圖追回被騙的數千萬元救命錢,他們中有外賣騎手、低保戶、單親媽媽……
這些患者說,不少人通過網絡貸款借了錢,但這些救命錢是被病友黃南以配捐名義騙走的。
11月27日,當發現黃南承諾的高額收益無法拿到,且本金也無法追回後,他們報了警。11月29日,河北省三河市警方以詐騙案受理。
錢被騙走後,有的人斷藥了,有的人靠喝水充饑,有人離開北京放棄治療,還有人正在移植倉中斷了費用,命懸一線。
過去幾年,在大病群體中,以配捐為名義的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僅在燕郊,近期就有至少三起同類案件。從參與人數和被騙規模來看,黃南案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起“配捐”詐騙案。經濟觀察報了解到,黃南案涉案者或超300人,涉案金額或超3000萬元。
在高昂醫療負擔、漫長治療康複期的壓力下,一批批白血病群體卷入這類拙劣的龐氏騙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蘇春豔曾在河北三河燕郊做田野調查,和當地白血病群體有過長期接觸。她發現,白血病患者家庭通過正規渠道籌款的聲量小、回應小,容易在籌款時遇到詐騙和假配捐。
近期,警方將提示性標語交給陸道培醫院,要求貼在醫院各樓棟、各樓層醒目處,專門提醒患者:警惕配捐類高額回報騙局。
“吉祥如意”
人們是在一個名為“吉祥如意”的微信群裏被騙的。
2023年5月,白血病患者黃南建了一個微信群。早期,黃南會給拉人進群者200元/位的人頭費。多位受訪者稱,自己是好心拉病友進來掙生活費的。
有的被騙者從建群之初就入局,有的近一個月才進場。他們多數被騙了數十萬元,最多的被騙了上百萬元。
他們參與的“配捐”是指,定期交一筆錢,一段時間後拿回本金,同時拿到一筆比例不低的回報。
黃南在群裏開展過多個比例配額的項目,其中“5萬配1萬”持續時間最長——兩個月為一期,每期投入5萬元,每月獲得一筆3萬元返金,每期獲利1萬元。
黃南的“配捐”項目隻在“吉祥如意”群進行,沒有APP、小程序或任何規章製度。
最初半年,大家把錢打進黃南或“財務”孟祥龍等人的個人賬戶。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在個人賬戶收到相應回款。從2023年11月起,黃南等人以“幫助大家省銀行流水”為由,把轉款模式從組織者收錢、回款,變成轉款人和匯款人相互轉錢,由組織者管理調度。
“比如,回款時我需要收1萬元,黃南會讓要再投資的人直接轉給我,相當於本金給了黃南,收益來自病友互轉。”損失了60萬元的白血病患者李慧說。
直到11月25日,有些白血病患者才發現他們無法拿到回款。他們聚集到黃南家質問她,黃南不停撥打孟祥龍的電話,但電話那頭沒給她明確答複——先說下午3點半打錢,又說4點前轉賬,再說5點轉賬。接近5點時,孟祥龍的電話再也打不通了。
“吉祥如意”群成員高峰期超過400人,出現兌付問題前變成300多人。這少了的100多人,或許是崩盤的導火索——一部分賺到錢的人離開了,窟窿難以填補。
至今,不少人難以相信平時最信任的病友黃南會是騙子,更沒人相信僅靠黃南和孟祥龍兩人能“搞起這麽大一個盤”,他們認定上頭還有更大的詐騙團夥。
一切有待警方調查。
三河市警方立案後,考慮到黃南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決定自12月1日起對其監視居住。
12月9日下午,經濟觀察報記者在燕郊的出租屋裏見到了黃南和部分上門討要說法的白血病患者。黃南躺在床上,戴著口罩,抬起胳膊遮住眼睛。她的丈夫坐在客廳,很少開口。
在黃南的“配捐”項目進行的一年多裏,她多次提到,她的項目背後有十幾家基金會。不過,迄今沒有人知道這些基金會的名單,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否存在過。
記者問黃南,病友們投入的錢流向了何處?黃南回答,她收的錢基本直接複投了,有時多出一兩萬元,就放在自己賬戶,(資金池)少了她就用這些錢填窟窿。
“我跟刑警也是這麽說的。警察在查我和我全家的(賬戶)流水,我要是賺了,會全部吐出來的。”黃南說。
記者問及基金會的具體名單時,黃南說:“‘中華慈善基金會’,我對接的是它的機構,人家大基金會可以對接很多小基金會和機構。”
黃南的說法有待警方查證。經濟觀察報注意到,目前,國內並沒有“中華慈善基金會”這一慈善機構。
“最信任的病友”
報案十餘天後,許多白血病患者依然不願相信自己被黃南——那個他們最信任的病友騙了。
黃南1988年出生,安徽淮北人,也是白血病患者,2018年經曆了第一次骨髓移植,隨後複發,2024年做了第二次移植。多位受訪者了解到的黃南是個孤兒,她曾發過文章自述自己兩次被親生父母拋棄、生病後找父母做骨髓移植配型被拒絕的經曆。
黃南的微信昵稱叫黃暢——她不喜歡自己與“難”同音的名字,想借改名字改運;頭像是兩個財神爺——寫著“正在發財”和“發財的風吹到你這啦”。
為了獲得病友的信任,黃南將自己的身份證照片發到了群裏。2024年2月29日,進行二次移植的當天,黃南依然在微信群裏組織當天的“配捐”。
在經濟觀察報接觸的超過20名被騙者中,李慧是唯一在案發前當麵接觸過黃南的人。2022年,在一個移植後股骨頭壞死的患者群中,她們相識,後來加了微信。第一次線下見麵時,她們聊了一下午。今年中秋節時,黃南招呼李慧一起吃飯、去河邊玩。
李慧眼中的黃南,性格爽朗,願意為人付出。黃南曾自費9000元買過一個戶外音響,帶病友到潮白河邊唱歌。她還組織病友聚餐,不要病友掏錢。病友缺錢時,她手把手教他們怎麽通過美團借錢、微粒貸借錢。
在被騙了25萬元的林雲眼中,黃南的話很有說服力。她經常拿人格、人頭擔保,拿兒子和丈夫發誓。她常說,肯定沒問題,即使有問題,砸鍋賣鐵也會把病友的錢還上。“她自己都二次移植了,她知道有多苦,她不可能害我們。”林雲說。
在群裏聊天時,黃南常提起基金會,稱一切問題都有基金會托底。她還說,如果真有一天,大家聯係不上自己了,基金會會按照大家的收款賬號、名字回款。黃南會提醒,如果有警察或反詐中心的人來找,別把群裏的事說出去,也別提配捐和基金會,隻說就是病友間相互借錢。她還提醒大家,少用銀行卡,多用微信和支付寶,以避免觸發銀行反詐係統。
偶爾有人在群裏質疑,會被某些群成員指責甚至圍攻。黃南甚至會自己掏錢返還質疑者的本金,然後把對方踢出群。
“走投無路”
被騙了17.5萬元的萬鵑,是一名外賣騎手。她11歲的兒子患有白血病,丈夫患有甲狀腺癌,婆婆患有抑鬱症,全家隻能靠她賺錢。
兒子移植時,萬鵑是骨髓提供者。2024年7月,兒子移植出倉後,她開始跑外賣。在捐獻骨髓後,她的腰在陰天下雨時會疼,搶單時她搶不過熟手,別人一次搶9單,她隻能搶到2單。她方向感差,到了晚上總找不到地方。有次迷路時遇到電話催單,想到兒子的病、被騙走的錢,她蹲在路邊哭。
進群時,因為孩子小,黃南拒絕讓萬鵑加入。萬鵑借了病友的資料進群,看到群裏說背後有基金會,加上一開始的確有回款,她挺放心,把東拚西湊的錢都投了進去。
至今,萬鵑沒敢把此事告訴老人,選擇了獨自承擔。這些天,她的頭發白了一多半。
李慧患有白血病6年,為治病陸續花了400多萬元。這些年,除了水滴籌、借錢、娘家資助外,做“配捐”是她唯一的來錢渠道。2018年至今,李慧參與過多個“配捐”項目,多數時候她把錢轉給個人賬戶,偶爾也轉給機構賬戶。在接收本金和“配捐”份額回款時,匯款方有時是個人賬戶,有時是基金會公戶,她難以通過這些細節判斷配捐正規與否。
2023年8月,李慧開始接觸黃南的項目,到2023年年底拿到了7.5萬元收益。2024年,李慧一度退出了這個“配捐”項目,到2024年7月又重新入局,通過網貸、信用卡等形式籌了60萬元投進去。
在中國,白血病已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且屬大病保險範疇,報銷比例約70%。其中,骨髓移植的報銷比例在30%~80%。此外,還有少量來自社會力量的支持,如兒童患者可申請紅十字會的一筆5萬元補貼。
多位白血病患者表示,不算高昂的藥費、檢查費和康複費,僅僅是一次骨髓移植,就需要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有的患者還可能需要二次甚至三次移植。
因為患病,或需要長期照料病人,少部分人跑外賣、打零工,或被政府安排做清潔工、抽糞工來謀生。不少黃南案受騙者沒有工作,這成為他們選擇加入“配捐”項目的重要原因。
出現兌付問題後,在黃南案維權群中,有人說已經斷藥,有人說已經沒錢付房租。
“一個姐姐沒錢買菜了,煮一點米給孩子吃,她自己就光喝水。”一位病屬說。
假配捐何以成勢
近期,僅在燕郊,至少有三起以“配捐”為名的詐騙案,黃南案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個。
配捐是慈善捐贈中的術語,一般指個人向某個非營利組織捐款後,企業以約定好的比例向該組織再捐贈一筆錢。這一模式最早在美國出現,初衷是鼓勵公眾參與公益活動,更大規模地幫助大病群體。在中國,配捐起源於騰訊2015年上線的99公益日。每年9月,騰訊基金會會拿出數億元資金,根據各項慈善公益活動募得的善款額度隨機配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規配捐必須由有資質的慈善組織向社會公開募捐,捐款資金統一打入慈善組織賬戶而非個人賬戶,所有資金由慈善組織統一管理和支配。
蘇春豔說,在配捐模式被廣泛知曉後,有些慈善機構或團體發現,動員大病家庭群體“自籌款”要比動員社會籌款容易得多,原因很簡單,隻有同樣遭遇的人才能有切身之痛,也有更強的動力去改變境況。
配捐逐漸演變成了不合法的“套捐”——一些個人或組織利用大病家庭的大病信息來套取公益組織的配捐額度,即組織病人自己而非按規定由社會大眾向公益機構捐款,繼而撬動企業配捐。比如一些病人家庭向非營利組織捐款5萬元,相關企業捐款5萬元,通常情況下,這種方式籌款要比等大眾籌款容易得多。
再後來,又出現一些編造虛假救助信息的騙捐,甚至是純粹的龐氏騙局。
此前民政部通報,2023年6月至8月,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下稱“兒慈會”)9958兒童大病緊急救助項目地方救助站工作人員柯某孝,私自向患兒家長籌集資金,騙取近千萬元。令行業震動。
配捐走入更隱秘的地下,許多人轉而通過微信群參與“配捐”。黃南曾告訴微信群成員,因為兒慈會事件,各家基金會都沒有配捐項目做了。即便有,基金會也不會把信息分享出來,所以她不能泄露自己背後的基金會名單。
12月9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陸道培醫院看到了張貼的“警方溫馨提示”,藍白色提示條上寫著:莫讓“高額回報”蒙蔽愛心,警惕配捐類高額回報騙局。醫院一位安保人員說,近期,警方帶來這些提示條,讓病人來來回回都能看見。他了解到過去醫院也有病人卷入“配捐”騙局,但這次規模尤其大。
西部地區一位白血病公益人士白曉蘭告訴經濟觀察報,2017年11月,陸道培醫院120名白血病患者及家屬參與配捐被騙走近千萬元,成為第一起引起廣泛關注的配捐爆雷事件。
白曉蘭說,陸道培醫院的特殊性在於,周邊集中了太多白血病患者,有濃厚的做“配捐”的氛圍。
她和在西部治療的患者提起配捐時,大家會說,“你給我捐100元,我感謝你,但讓我先給你1萬元,你返我2萬元,我不幹。”不過,去燕郊治療過的患者會常常和她提及自己在做的各種“配捐”項目。
在陸道培醫院方圓3公裏左右的小區和民房裏,聚集著許多白血病患者和家屬,這片區域也因此得名“小白村”。
白血病又稱血癌,是中國十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也是中國兒童患病人數最多的重大惡性疾病。陸道培醫院是中國知名血液病醫院,每年完成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數量占到全國總移植量的近十分之一,460張病床和54間百級層流無菌病房常年滿員。
白血病治療周期長,來到燕郊的很多是複發或者風險比較高的患者,平均需要在這至少住一年,不少白血病患者住了五六年。病人需要保證營養,生活費和房租很難控製在5000元以下。他們開銷大,對資金的需求大且迫切。
長期生病,讓白血病群體逐漸被親友疏遠,社交圈越來越小,直至隻剩下病友。多位白血病患者說,他們從病友那得到了很多幫助和善意,他們可能在同一個病房住院,一起做飯,孩子們在一起玩遊戲。被騙後,他們無法相信,最信任的人是騙子。
蘇春豔注意到,大多數大病群體中的詐騙案件,在病友群中都是選用“可靠的病友”作為中介。
這一切為詐騙的發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培養皿”。為了治病,為了錢,許多“投機取巧”甚至荒謬的做法都在白血病群體中發生了。
蘇春豔曾當麵提醒一位白血病患者不要參與不正規的“配捐”,告訴她這是“網絡賭博”,是非法的。“我千叮嚀萬囑咐,沒有用,人人都以為自己是能逃出來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