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的鐵姑娘怎麽樣了?昔日的鐵姑娘曾經玉米中都藏著2000發子彈,牆上掛著兩把槍。
她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女神搶手。女神鐵姑娘郭鳳蓮卻說“當年我結婚是被“逼”的,那時我都有對象了。”
兒子到八歲都不願意叫她媽。他們說“爸爸是媽媽也是爸爸。”
如今她的兩位兒子億萬富翁,竟一擲千金,掏出3000萬修寺廟。
01 村中的鐵姑娘
鐵姑娘郭鳳蓮的母親,在她三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她的父親沒有將她留在身邊照顧,反而將年紀輕輕的郭鳳蓮送到了大寨村,她的外婆身邊。
郭鳳蓮便在大寨村中長大,自此她的人生便開始畫好了航線。
大寨村那幾年,郭鳳蓮跟著大寨一起成長,她見證了人民豐收的喜悅,也見證了在災害年代,百姓們的努力全都化為夢幻泡影的傷悲。
郭鳳蓮曾經高小畢業。所以陳永貴便提出想要郭鳳蓮在村中給孩子們當個老師,教村中的娃娃們識字。
郭鳳蓮答應了,她跟大寨村的牽絆更深了。
1963年8月份左右,山西省晉陽縣突發了一場大暴雨,這場暴雨整下了七天七夜。百姓們苦心孤詣,一把手一把手種植的,汗水掉在地上摔八瓣兒種植的糧食,全都被水淹了。
住房也開始倒塌。這一次暴雨對大寨村而言是一次浩劫。書記陳永貴便在這一場浩劫中站了出來,他立誌要給大寨村找到出路,想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在此後不久,一共由23位女同誌所成立的突擊隊便誕生了。23位正當大好年華的姑娘她們不怕苦,不怕累,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上田間地頭勞動。
冬天冷,手上全都是凍瘡,姑娘她們也沒喊過一句苦。因為天寒地凍,他們那時吃的都是糠麵糊糊,吃不上大米飯,吃不上白饅頭。有口玉米麵兒,有口糠麵吃就不錯了。
玉米麵拉嗓子,糠麵到了咽不下去的地步,可姑娘她們也不怕苦,吃著根本填不飽肚子的糠麵,吃完後便繼續上田間地頭幹活。
陳永貴會稱讚她們為鐵姑娘,而鐵姑娘隊中最著名的便是郭鳳蓮。
郭鳳蓮,幹活出眾,又肯吃苦,又有能力,因此後來漸漸成了陳永貴的副手。
那郭鳳蓮時因過於利落,過於幹烈,因此也被人稱為沒有女人味。後來的郭鳳蓮卻回憶說“當時日子苦,可我也挺愛美的。有時變著發的,在衣服上多繡幾個扣子,多加一層布邊兒。”
彼時的郭鳳蓮被譽為寨中的劉三姐,是響當的女強人,而當時的陳永貴為了留住這一位副手,曾有過一次“逼婚”事件。
鐵姑娘郭鳳蓮介紹說“我跟我老公是被“逼婚”的,那時我已經有對象了。老陳不想讓我走,想把我留在大寨裏,也就不願讓我嫁出去。”
那日開完會,陳永貴便將郭鳳蓮叫到屋裏,同時叫來的還有村中的一個青年。郭鳳蓮看著也麵熟,但是兩個人並沒打過太多交道,也就沒在意。
可萬萬沒想到一進屋裏,陳永貴便說“這是給你介紹的對象”,郭鳳蓮這下可不幹了,說“我有對象了,我不同意。”
陳永貴這下也火了“你不同意也得同意,想不通的話就再想。”
後來在安排下,郭鳳蓮跟這一位同鄉人結婚了。起初郭鳳蓮是不同意的,所以在結婚證上是死活都不肯簽字。
陳永貴看到後,直接說“你不簽,我簽。”這便簽上了字。郭鳳蓮跟她後來老公的這樁婚事也便成了。
“被逼”結婚,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個人的感情都不好,直到郭鳳蓮離開大寨那段時間,患難才見真情。
02 鐵姑娘的柔腸
郭鳳蓮回憶道“我們兩人真正感情產生感情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那是過年的時候,別人都是合家團圓,可每每我都不能回家,我忙於工作。”
郭鳳蓮的愛人很理解她,也很支持她,郭鳳蓮不能回家,也不能照顧孩子,兩個兒子都是郭鳳蓮老公帶大的,既當爹又當媽。
兩個孩子跟郭鳳蓮老公感情很深,甚至直到八歲前都不願意叫郭鳳蓮母親。
那段時間郭鳳蓮重回大寨後,壓力很大,為了幹工作常常忙忙到夜晚12點。有一次,因為要跟別的客戶談話,後來還因此喝上了酒,就叫了輛汽車回家。
司機感慨道“40多歲的人了,為了什麽呀?忙成這樣,累成這樣。”
郭鳳蓮心裏麵很難受,回到家裏。看到家裏早就黑咕隆咚一大片,所有人都睡了。郭鳳蓮心裏就更窩火了。
郭鳳蓮叫道“起來,都起來,我在外麵忙工作,你們倒好,都在家裏頭睡大覺。”
家人看到郭鳳蓮發火了,一個個也不敢回聲,就這樣站成了一排。郭鳳蓮說“你們都在這兒唱歌,唱完了再睡。”
郭鳳蓮的老公變唱歌,唱完了,輪到兒子唱,兒子唱完了,兒媳婦再唱。
站在旁邊的郭鳳蓮就拿個錄像機把這一幕錄了下來,第二天一看到便笑了起來。
被媒體采訪時,郭鳳蓮說“我挺愧疚的,我一直對不住家裏,他付出的比我多,既當父親又當母親。”
郭鳳蓮也幹看到縣委書記,可後來她選擇重新回到大寨村,在大寨村進行二次創業。在村裏推進村辦企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想要帶領鄉村脫貧。
郭鳳蓮選擇走農工商三者結合的方式。把一開始大寨村的那些小作坊連結合起來,變成企業實現規模化的經營。
以此來帶動經濟的增長,帶動村莊的發展。
後來郭鳳蓮成為了人大代表。在人大會上,鐵姑娘郭鳳蓮已經不是昔日那種“頭戴草帽,腰提扁擔”的形象了,可是她身上的鐵娘子氣質依然沒有變過。
開會時,她總是仔仔細細的記下筆記,回到大寨後麵跟大家講體會,講感受,用大家都聽得懂的,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國家的政策說明白,講清楚。
郭鳳蓮說“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更是其中的主題。這樣才能回應萬千民眾的期待。在鄉村振興路上走的更有底氣,步伐更加矯健。”
要落實好鄉村振興的方針,郭鳳蓮也是費盡了頭腦的,她選擇了兩個路子,一個便是直播帶貨,另一個發展農家樂,發展鄉村特色旅遊。
在郭鳳蓮的帶動下,當地建立了農家樂近130多家,每年都能吸引遊客近20萬多人次。由綜合性收入達到了1000萬元。
農民的收入終於開始大大的提高了,可是郭鳳蓮卻沒有就此止步,她又利用民宿窯洞梯台景觀以及相關項目等相結合的方式,借此農家樂的相關的配套設施服務。
同時充分寫好了紅色大寨這一篇文章,有力的推動了農文旅結合發展。
百姓們仿佛獲得了搖錢樹,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過越甜。
03 鐵姑娘的致富
那次兩會結束後,郭鳳蓮回家的第一天,第一件事,便是先來到田間地頭上,先來到百姓家中,給大家講政策謀福祉。
大寨村的黨員趙麗萍說“我在電視上看了有關兩會的視頻,郭書記回來了給我們說了她的想法。在郭書記的帶領下,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生活會越來越富裕。”
村裏的學生幹部也表示“知道了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的重要性,為此繼續努力學習,提高真打實辦的本領。”
為落實兩會精神,昔日的鐵姑娘郭鳳蓮還來了一場消費扶貧,雲端帶貨。郭鳳蓮說“村子想要富起來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站起來,要靠我們自己奮鬥。”
郭鳳蓮也開始落實其他方麵的措施,一方麵她推動了退耕還林,山西的本就有很多梯田林木更多,才能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這樣才是因地製宜。也針對鄉村的醫務人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縣鄉兩級的醫務人員還部分還存在穩定性差,人員短缺等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短板。
昔日鐵姑娘竟然也開始直播帶貨了,農產品滯銷時,郭鳳蓮來了一場消費扶貧雲端帶貨行動。郭鳳蓮說“我生在山西,好貨在晉中……”開始在網絡端推銷山西的白酒,核桃等產品。
同時將山西生產的飲料,酒水全都通過網絡形式直銷。
那時的鐵姑娘,此時年齡已經不小了,由鐵姑娘變成了鐵奶奶,可是奶奶卻不服老,帶領大寨村脫貧,走上致富之路。
有人說她是新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時代縮影,可是鐵姑娘卻說“哪能說這麽大,我就一普通農民,苦日子出身。”
成為企業的董事長後,郭風蓮曾接受采訪,在此次采訪中郭鳳蓮提到了前幾日去世的一個鐵姑娘隊成員。
郭鳳蓮感慨說“人活著到底有沒有意思?我們留下了鐵姑娘的名號,這算有意思,可是又不知道誰會走在前頭,這又沒意思。”
姑娘她們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這片土地,時代忘不了鐵姑娘,鐵姑娘她們也忘不了自己。
靠著大寨村旅遊業的發展,郭鳳蓮的兩個兒子也都投入到經商之中,一個兒子從事化肥,一個兒子從事煤礦等。
兒子賈小軍受曾與母親前往佛寺的影響,崇尚佛教,自掏腰包拿出了3000萬元,在村中建立了一處寺廟,也便是普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