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白天行醫晚上格鬥,這個女孩拿下了UFC冠軍

白天行醫晚上格鬥,這個女孩拿下了UFC冠軍

文章來源: 驚蟄青年 於 2024-11-30 08:21: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11月23日,在UFC格鬥之夜澳門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級決賽中,來自雲南昆明的石銘在第三回合以一個高掃踢重重K.O.對手馮蕭燦奪冠,成為UFC簽約選手。

高光回放的視頻很快在網上傳開,石銘一記重踢命中馮蕭燦後腦勺,在零點幾秒的瞬間,馮蕭燦雙腿僵直倒地,台下的張偉麗抱頭驚呼“頭皮發麻”,石銘破圈了。

石銘K.O.時刻,張偉麗在台下大呼:頭皮發麻。圖/咪咕視頻動圖

但令我好奇的是她在把對手K.O.倒地之後的表現,在馮蕭燦昏迷的近10分鍾裏,石銘顯得局促不安,時而雙手攥緊,臉上盡是擔憂和愧疚,對對手的擔憂似乎勝過了奪冠的喜悅,盡管當時她頭上也已經被打得青筋暴起。

她身上藏著許多令人著迷的矛盾。

石銘並非全職MMA(綜合格鬥)選手,她擁有大學學曆,這在綜合格鬥選手裏並不常見。日常生活中,石銘是一名中醫執業醫師,她擅長針灸,給人以療愈,但在八角籠裏,她變得幹脆、凶狠,給人以重擊。

在走下八角籠接受采訪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個出手如此利落凶狠的格鬥選手,總是流露出柔和的神情,說話輕聲細語,對人極其禮貌。她很靦腆、經常笑,笑的時候露出一個可愛的酒窩。

石銘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八角籠裏“傳統男性氣概”的壟斷,更新了人們對綜合格鬥的既有想象。

石銘與張偉麗合照。圖/微博@MMA十三妹

石銘的出場音樂是《街頭霸王》,這是她最喜歡的遊戲的音樂。

伴隨著音樂聲,她笑著從觀眾席旁走進會場。她臉上天真甜美的笑與渾身結實的肌肉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一種奇妙的感受。比賽即將開始,整個場館湧動著狂躁、熱血的熱血,1.6萬名觀眾,期待著力量的爆發,期待暴力在一個合法的舞台裏宣泄,期待著出其不意的K.O.。

石銘似乎不太符合這樣的期待。即便已經衝到決賽,她仍舊不被看好。她說,在之前的每一場比賽,現場賭她的贏的幾乎隻有五分之一。

今年30歲的石銘,主業是一名醫生,隻在業餘時間訓練,而對手馮蕭燦是MMA最具備潛力的新生代全職選手之一。無論是身體條件、訓練時長和形象氣質,石銘都不如對手占優勢。

身高1.72米的馮蕭燦,比石銘高了將近12厘米。一般來說,有了這樣的身高優勢,無論是腿還是臂展都更容易壓製對手。

石銘對戰馮蕭燦。圖/UFC官方

比賽開始,馮蕭燦利用身高、臂展“鬆弛(解說員語)”地控製著距離,即便是到了地麵纏鬥,石銘也很難找到下手點。

她們僵持了兩個回合,石銘挨了不少拳。在台下觀賽的李景亮不由得感慨“(石銘)下巴很硬”,挨了這麽多打,“比賽結束後頭會很痛”——那是作為職業選手過來人的共情。一會兒他又說:“很難。”

到了第三回合,所有人以為比賽已成定局。誰都沒料到,最後1分鍾,石銘找到了機會,利用假動作讓對手注意力下沉之後,她以一個非常出其不意的高掃踢擊中對手頭部。馮蕭燦瞬間閉上了眼睛倒在地上。在上一個四分之一賽中,石銘也是用這個高掃踢終結了韓國的對手徐藝譚。

石銘的高掃踢。圖/微博@UFC終極格鬥冠軍賽

這一切發生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石銘快速反應,繼續撲向倒地的對手,往頭部補了兩拳。她們很快被裁判分開。

她自己也沒想到這一踢有多猛,在之後的10分鍾多的時間裏,馮蕭燦失去意識。回放視頻人們才看清——她的頭部受到猛烈的衝擊,倒地時刻雙腿有一兩秒鍾保持著僵直的應激狀態。

八角籠裏什麽都會發生。對手被打得麵部流血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頭部血腫,流血不止等。2020年喬安娜和張偉麗的著名對決,喬安娜被張偉麗頻繁擊打頭部,賽後喬安娜告訴媒體記者:“我看起來就像個僵屍,眼睛還失明了好幾天。”

但在等待馮蕭燦搶救的現場,石銘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她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臉因為擔憂而扭成一團,看起來像是要哭了,還戴著手套的兩隻手也緊緊攥著。

石銘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圖/咪咕視頻

之後馮蕭燦被抬出了會場,裁判宣布石銘奪冠的那一刻,石銘的表情相當複雜。在比賽已經過去四天後的采訪中,石銘說:“在零點幾秒鍾看不出來對手受到多大的傷害,所以在裁判沒介入之前就補了兩拳,還是想跟對手說一聲抱歉。”

“訓練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腿很重,作為一個醫生,我知道這樣的力量會給對手帶來什麽樣的傷害,尤其是大腦損傷雖然不會紅腫疼痛,但很難恢複。我很擔心她。我覺得她很年輕,潛力也很大……”

在聽說馮蕭燦腦部沒有受到重傷的消息後,石銘才鬆了一口氣。

在接受采訪的視頻裏,石銘的低馬尾斜放在前方,她戴著一副大框圓眼鏡,低馬尾斜放在前方,在鏡頭前顯得羞澀、局促不安,像一個單純的大學生,與在八角籠裏動作凶猛的她判若兩人。

比賽完第三天,石銘已經回到了昆明,臉上的紅腫痕跡消了,她又變成了一個醫生,進入緊張的工作。

石銘在醫院工作,每天要看診查房。圖/UFC紀錄片

石銘是昆明一家醫院的執業醫師,擅長針灸治療。與許多人想象中“以主業養副業”不一樣的是,石銘熱愛中醫這份工作,由於爺爺奶奶都是醫生,她從小耳濡目染,了解了許多醫學知識。高考的時候,石銘報考了雲南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推拿專業。

她對格鬥的喜愛起源更早。從小她就展現出在運動方麵的天賦,爬山、田徑都是她喜愛的。13歲的時候,她開始學習跆拳道,還因此得了個“十三妹”的稱號。後來她慢慢接觸了散打、拳擊等站立式的格鬥技術,甚至開始去參加一些格鬥比賽。

工作與格鬥如何堅持與平衡的問題,在她這裏幾乎不成問題,她說:“因為兩個都是自己的愛好,不存在堅持,我沒有感覺到是在同時做兩個工作,而是同時保持了兩個愛好。”

石銘在UFC訓練中心參加訓練。圖/微博@MMA十三妹

比起一般格鬥選手身上那種在困境中觸底反彈的狠勁,石銘則顯得十分平穩、淡然。她雲淡風輕地說道:“大學期間是最難的,有很多東西要學,有課程、作業、規培。”但在緊鑼密鼓的醫學生生活裏,她還加進了一星期三次的格鬥訓練課,每次訓練2個小時。

2017年,她受邀參加了木蘭戰紀HFC,拿下了女子全國總冠軍。這是中國首屆國際女子MMA(綜合格鬥)賽事。此前,國內MMA賽事很少見,當時昆明有人練習拳擊、跆拳道、摔跤,但是很少有人練習MMA,更別說女子的MMA。

當時的MMA比賽中,中國選手幾乎都不會摔跤,都是站立式的綜合格鬥。在那場比賽中,石銘發現,“兩個人抱在一起之後,一個人會把另一個人壓在地上進行製服”,在還沒學習摔跤(地麵技術)之前,這樣的場景讓她感到陌生,不知道如何下手。

實際上,在遇到現在的教練巴格(Bagher)之前,石銘擅長站立技術,但並不了解綜合格鬥中的地麵技術。2018年,她聽說昆明紅星綜合格鬥俱樂部有一個巴格教練很厲害,她原本想去學散打,結果過去後發現他擁有超過30年摔跤和纏鬥經驗,在那之後,她就追隨巴格學習擒鎖式摔跤。

石銘與巴格。鎖擒式摔跤,將摔跤和地麵纏鬥有機結合,強調用靈活多變的技巧降服對手。圖/微博@MMA十三妹

有了巴格的摔跤教導,石銘的技術也開始從業餘向專業上的技術飛躍。

與此同時,石銘無意間發現了雲南中醫藥大學旁邊的雲南省摔跤女隊場館。那時,雲南摔跤女隊很友好地接納了石銘一起訓練。

石銘說:“她們對我非常好,也讓我見到了一個世界頂級運動員應該如何訓練,不管之後到哪裏,我都會向她們看齊。”雲南的摔跤氛圍一向濃厚,在石銘的社交媒體上還曬出了她在雲南參加的少數民族摔跤比賽的照片。

石林火把節彝族摔跤比賽。圖/微博@MMA十三妹

多年來,石銘很低調地在醫生和格鬥選手兩種身份中和諧地轉換,而這兩項愛好也使石銘保持著某種不被外界侵蝕的樂觀。通過業餘時間訓練的石銘,打進了ROAD FC(韓國)和“武林籠中對”等職業賽事。

從大學開始,石銘基本實現了經濟獨立,她的兼職收入足夠日常開銷,而昆明的格鬥訓練一年3000多元的費用也在她的接受範圍內。

每一次比賽,賽方提供機票和住宿的條件對石銘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她可以借此免費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其他亞洲國家旅行。可以說,格鬥也打開了石銘探索世界的版圖。

最近兩三年,石銘在醫院的工作穩定下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她也開始撥出更多時間用於訓練。她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有將近4~6個小時在俱樂部度過,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的綜合格鬥選手。

她今年3月份接到“UFC精英之路”的邀請,盡管許多人仍舊不看好石銘,但巴格教練卻覺得“可以開始慶祝了”,他們知道,“隻要充分準備,這一次拿到總冠軍完全沒有問題”。

她果然贏了,即便一開始很少人看好。

昆明的紅星綜合格鬥俱樂部是一個有趣的存在。每天場館裏來來往往的有專業選手,也有很多業餘的對格鬥感興趣的人,甚至還有四五十歲的叔叔阿姨都有。

巴格教練一開始也覺得石銘沒什麽特別,“很普通,可能比較小、比較矮”,但很快他覺得,“她的腦子是對的,比較聰明,she wants effort(她想要更努力)”。

石銘與巴格教練的日常訓練。圖/UFC紀錄片

他發現隻要自己告訴石銘一些技巧,她就會不停地練習,直到教練說可以為止。“很多普通學生可能來這裏玩一玩,做兩下就玩手機。”

石銘喜歡去訓練館裏上大課,因為大課可以跟不同選手對練,可以了解不同的技術和風格。她還會挑戰俱樂部裏的“大塊頭”,一旦學會製服對方,她的技術就會飛速成長。

石銘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上麵記滿了訓練中的要點和各種技術、策略。這本筆記還有不同的分類,比如賽前筆記,賽後筆記,還有記錄與不同選手對戰的筆記,有的選手長得高,有的選手長得矮一點,她都有不同的記錄,就像對待學醫一樣對待格鬥。

石銘的格鬥筆記。圖/UFC紀錄片

她一向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條件並不如其他格鬥選手,自己也不像全職選手那樣訓練得多,在身體肌肉記憶方麵不如別人,所以需要記筆記,多用腦子思考。

實際上,石銘的“書呆子”式格鬥學習風格,受到了巴格教練的影響。巴格是伊朗人,是雲南民族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就像給學生安排作業一樣,他也喜歡給格鬥選手安排作業。

巴格說,綜合格鬥其實就像下圍棋。這種知識分子式的格鬥觀也與石銘的氣質十分匹配,她說:“綜合格鬥是所有的格鬥中最考驗腦力的,光摔跤就有一百多種技巧,如何針對性地安排戰術很重要。”

石銘的近視接近500度,在格鬥場上無法戴隱形眼鏡,她看不清對手的拳和腿,尤其看不清對手的眼睛在看哪裏。在場上她幾乎接收不到任何挑釁的眼神,自然她也沒有挑釁過對方。

盡管視物模糊,但石銘在場上卻無比沉著冷靜,通過不同的格鬥訓練,她鍛煉出了一種直覺:“隻要對方稍微動一下身體,我就大概知道有哪幾種情況,可能會是拳和腿,我相應地注意就好了。”

多次記者會和采訪中,人們頻繁問及石銘未來會不會提高自己的侵略性、改變自己溫柔的形象,她以一向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說:“其實偉麗姐也很溫柔。”“未來我不會提高自己的侵略性,主要看技術,看戰術安排,對於表現出來的侵略性,並不是很重要。”

某種程度上,石銘的出現,打破了那種具有侵略性的“男性氣概”的壟斷。除了比狠鬥勇,綜合格鬥的麵目還有許多維度。

在四分之一賽後,石銘和對手徐藝譚在後場擁抱,徐藝譚告訴石銘要一直贏下去。圖/UFC官方

采訪最後,我問石銘,作為醫生的仁者之心和格鬥的攻擊性是否會矛盾,那種對對手的惻隱之心是否會影響在八角籠裏的發揮。

石銘說:“大家一致覺得我的醫學專業能幫助格鬥,但其實醫學可能給我的幫助不是怎麽出拳,而是怎麽收拳,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我都不想給對手帶來太大的傷害。”

也許慈悲和智慧不會保證石銘次次贏得比賽,但會幫助她和對手走得更長、更遠。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中國留學生回國探親期間被捕 疑涉“危害國家安全”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黃仁勳質疑“對中鷹派”不愛國!川普前國師怒批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教堂槍案疑犯:入伍4年獎章拿手軟 兒重病難負擔
加州男子將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稱“感到很快樂”
台積電內部掀赴美工作潮 員工打工為名實另有所圖
全世界都發現,灰姑娘是一個恐怖故事
伊朗400公斤濃縮鈾被發現了 以總理:我知道在哪
第一批丁克夫妻離世,遺產留給誰?
H-1B簽證費暴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和美國搶人才
川普次子大喊:“快抄底加密資產!” 專家警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白天行醫晚上格鬥,這個女孩拿下了UFC冠軍

驚蟄青年 2024-11-30 08:21:22


2024年11月23日,在UFC格鬥之夜澳門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級決賽中,來自雲南昆明的石銘在第三回合以一個高掃踢重重K.O.對手馮蕭燦奪冠,成為UFC簽約選手。

高光回放的視頻很快在網上傳開,石銘一記重踢命中馮蕭燦後腦勺,在零點幾秒的瞬間,馮蕭燦雙腿僵直倒地,台下的張偉麗抱頭驚呼“頭皮發麻”,石銘破圈了。

石銘K.O.時刻,張偉麗在台下大呼:頭皮發麻。圖/咪咕視頻動圖

但令我好奇的是她在把對手K.O.倒地之後的表現,在馮蕭燦昏迷的近10分鍾裏,石銘顯得局促不安,時而雙手攥緊,臉上盡是擔憂和愧疚,對對手的擔憂似乎勝過了奪冠的喜悅,盡管當時她頭上也已經被打得青筋暴起。

她身上藏著許多令人著迷的矛盾。

石銘並非全職MMA(綜合格鬥)選手,她擁有大學學曆,這在綜合格鬥選手裏並不常見。日常生活中,石銘是一名中醫執業醫師,她擅長針灸,給人以療愈,但在八角籠裏,她變得幹脆、凶狠,給人以重擊。

在走下八角籠接受采訪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個出手如此利落凶狠的格鬥選手,總是流露出柔和的神情,說話輕聲細語,對人極其禮貌。她很靦腆、經常笑,笑的時候露出一個可愛的酒窩。

石銘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八角籠裏“傳統男性氣概”的壟斷,更新了人們對綜合格鬥的既有想象。

石銘與張偉麗合照。圖/微博@MMA十三妹

石銘的出場音樂是《街頭霸王》,這是她最喜歡的遊戲的音樂。

伴隨著音樂聲,她笑著從觀眾席旁走進會場。她臉上天真甜美的笑與渾身結實的肌肉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一種奇妙的感受。比賽即將開始,整個場館湧動著狂躁、熱血的熱血,1.6萬名觀眾,期待著力量的爆發,期待暴力在一個合法的舞台裏宣泄,期待著出其不意的K.O.。

石銘似乎不太符合這樣的期待。即便已經衝到決賽,她仍舊不被看好。她說,在之前的每一場比賽,現場賭她的贏的幾乎隻有五分之一。

今年30歲的石銘,主業是一名醫生,隻在業餘時間訓練,而對手馮蕭燦是MMA最具備潛力的新生代全職選手之一。無論是身體條件、訓練時長和形象氣質,石銘都不如對手占優勢。

身高1.72米的馮蕭燦,比石銘高了將近12厘米。一般來說,有了這樣的身高優勢,無論是腿還是臂展都更容易壓製對手。

石銘對戰馮蕭燦。圖/UFC官方

比賽開始,馮蕭燦利用身高、臂展“鬆弛(解說員語)”地控製著距離,即便是到了地麵纏鬥,石銘也很難找到下手點。

她們僵持了兩個回合,石銘挨了不少拳。在台下觀賽的李景亮不由得感慨“(石銘)下巴很硬”,挨了這麽多打,“比賽結束後頭會很痛”——那是作為職業選手過來人的共情。一會兒他又說:“很難。”

到了第三回合,所有人以為比賽已成定局。誰都沒料到,最後1分鍾,石銘找到了機會,利用假動作讓對手注意力下沉之後,她以一個非常出其不意的高掃踢擊中對手頭部。馮蕭燦瞬間閉上了眼睛倒在地上。在上一個四分之一賽中,石銘也是用這個高掃踢終結了韓國的對手徐藝譚。

石銘的高掃踢。圖/微博@UFC終極格鬥冠軍賽

這一切發生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石銘快速反應,繼續撲向倒地的對手,往頭部補了兩拳。她們很快被裁判分開。

她自己也沒想到這一踢有多猛,在之後的10分鍾多的時間裏,馮蕭燦失去意識。回放視頻人們才看清——她的頭部受到猛烈的衝擊,倒地時刻雙腿有一兩秒鍾保持著僵直的應激狀態。

八角籠裏什麽都會發生。對手被打得麵部流血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頭部血腫,流血不止等。2020年喬安娜和張偉麗的著名對決,喬安娜被張偉麗頻繁擊打頭部,賽後喬安娜告訴媒體記者:“我看起來就像個僵屍,眼睛還失明了好幾天。”

但在等待馮蕭燦搶救的現場,石銘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她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臉因為擔憂而扭成一團,看起來像是要哭了,還戴著手套的兩隻手也緊緊攥著。

石銘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圖/咪咕視頻

之後馮蕭燦被抬出了會場,裁判宣布石銘奪冠的那一刻,石銘的表情相當複雜。在比賽已經過去四天後的采訪中,石銘說:“在零點幾秒鍾看不出來對手受到多大的傷害,所以在裁判沒介入之前就補了兩拳,還是想跟對手說一聲抱歉。”

“訓練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腿很重,作為一個醫生,我知道這樣的力量會給對手帶來什麽樣的傷害,尤其是大腦損傷雖然不會紅腫疼痛,但很難恢複。我很擔心她。我覺得她很年輕,潛力也很大……”

在聽說馮蕭燦腦部沒有受到重傷的消息後,石銘才鬆了一口氣。

在接受采訪的視頻裏,石銘的低馬尾斜放在前方,她戴著一副大框圓眼鏡,低馬尾斜放在前方,在鏡頭前顯得羞澀、局促不安,像一個單純的大學生,與在八角籠裏動作凶猛的她判若兩人。

比賽完第三天,石銘已經回到了昆明,臉上的紅腫痕跡消了,她又變成了一個醫生,進入緊張的工作。

石銘在醫院工作,每天要看診查房。圖/UFC紀錄片

石銘是昆明一家醫院的執業醫師,擅長針灸治療。與許多人想象中“以主業養副業”不一樣的是,石銘熱愛中醫這份工作,由於爺爺奶奶都是醫生,她從小耳濡目染,了解了許多醫學知識。高考的時候,石銘報考了雲南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推拿專業。

她對格鬥的喜愛起源更早。從小她就展現出在運動方麵的天賦,爬山、田徑都是她喜愛的。13歲的時候,她開始學習跆拳道,還因此得了個“十三妹”的稱號。後來她慢慢接觸了散打、拳擊等站立式的格鬥技術,甚至開始去參加一些格鬥比賽。

工作與格鬥如何堅持與平衡的問題,在她這裏幾乎不成問題,她說:“因為兩個都是自己的愛好,不存在堅持,我沒有感覺到是在同時做兩個工作,而是同時保持了兩個愛好。”

石銘在UFC訓練中心參加訓練。圖/微博@MMA十三妹

比起一般格鬥選手身上那種在困境中觸底反彈的狠勁,石銘則顯得十分平穩、淡然。她雲淡風輕地說道:“大學期間是最難的,有很多東西要學,有課程、作業、規培。”但在緊鑼密鼓的醫學生生活裏,她還加進了一星期三次的格鬥訓練課,每次訓練2個小時。

2017年,她受邀參加了木蘭戰紀HFC,拿下了女子全國總冠軍。這是中國首屆國際女子MMA(綜合格鬥)賽事。此前,國內MMA賽事很少見,當時昆明有人練習拳擊、跆拳道、摔跤,但是很少有人練習MMA,更別說女子的MMA。

當時的MMA比賽中,中國選手幾乎都不會摔跤,都是站立式的綜合格鬥。在那場比賽中,石銘發現,“兩個人抱在一起之後,一個人會把另一個人壓在地上進行製服”,在還沒學習摔跤(地麵技術)之前,這樣的場景讓她感到陌生,不知道如何下手。

實際上,在遇到現在的教練巴格(Bagher)之前,石銘擅長站立技術,但並不了解綜合格鬥中的地麵技術。2018年,她聽說昆明紅星綜合格鬥俱樂部有一個巴格教練很厲害,她原本想去學散打,結果過去後發現他擁有超過30年摔跤和纏鬥經驗,在那之後,她就追隨巴格學習擒鎖式摔跤。

石銘與巴格。鎖擒式摔跤,將摔跤和地麵纏鬥有機結合,強調用靈活多變的技巧降服對手。圖/微博@MMA十三妹

有了巴格的摔跤教導,石銘的技術也開始從業餘向專業上的技術飛躍。

與此同時,石銘無意間發現了雲南中醫藥大學旁邊的雲南省摔跤女隊場館。那時,雲南摔跤女隊很友好地接納了石銘一起訓練。

石銘說:“她們對我非常好,也讓我見到了一個世界頂級運動員應該如何訓練,不管之後到哪裏,我都會向她們看齊。”雲南的摔跤氛圍一向濃厚,在石銘的社交媒體上還曬出了她在雲南參加的少數民族摔跤比賽的照片。

石林火把節彝族摔跤比賽。圖/微博@MMA十三妹

多年來,石銘很低調地在醫生和格鬥選手兩種身份中和諧地轉換,而這兩項愛好也使石銘保持著某種不被外界侵蝕的樂觀。通過業餘時間訓練的石銘,打進了ROAD FC(韓國)和“武林籠中對”等職業賽事。

從大學開始,石銘基本實現了經濟獨立,她的兼職收入足夠日常開銷,而昆明的格鬥訓練一年3000多元的費用也在她的接受範圍內。

每一次比賽,賽方提供機票和住宿的條件對石銘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她可以借此免費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其他亞洲國家旅行。可以說,格鬥也打開了石銘探索世界的版圖。

最近兩三年,石銘在醫院的工作穩定下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她也開始撥出更多時間用於訓練。她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有將近4~6個小時在俱樂部度過,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的綜合格鬥選手。

她今年3月份接到“UFC精英之路”的邀請,盡管許多人仍舊不看好石銘,但巴格教練卻覺得“可以開始慶祝了”,他們知道,“隻要充分準備,這一次拿到總冠軍完全沒有問題”。

她果然贏了,即便一開始很少人看好。

昆明的紅星綜合格鬥俱樂部是一個有趣的存在。每天場館裏來來往往的有專業選手,也有很多業餘的對格鬥感興趣的人,甚至還有四五十歲的叔叔阿姨都有。

巴格教練一開始也覺得石銘沒什麽特別,“很普通,可能比較小、比較矮”,但很快他覺得,“她的腦子是對的,比較聰明,she wants effort(她想要更努力)”。

石銘與巴格教練的日常訓練。圖/UFC紀錄片

他發現隻要自己告訴石銘一些技巧,她就會不停地練習,直到教練說可以為止。“很多普通學生可能來這裏玩一玩,做兩下就玩手機。”

石銘喜歡去訓練館裏上大課,因為大課可以跟不同選手對練,可以了解不同的技術和風格。她還會挑戰俱樂部裏的“大塊頭”,一旦學會製服對方,她的技術就會飛速成長。

石銘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上麵記滿了訓練中的要點和各種技術、策略。這本筆記還有不同的分類,比如賽前筆記,賽後筆記,還有記錄與不同選手對戰的筆記,有的選手長得高,有的選手長得矮一點,她都有不同的記錄,就像對待學醫一樣對待格鬥。

石銘的格鬥筆記。圖/UFC紀錄片

她一向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條件並不如其他格鬥選手,自己也不像全職選手那樣訓練得多,在身體肌肉記憶方麵不如別人,所以需要記筆記,多用腦子思考。

實際上,石銘的“書呆子”式格鬥學習風格,受到了巴格教練的影響。巴格是伊朗人,是雲南民族大學的金融學教授,就像給學生安排作業一樣,他也喜歡給格鬥選手安排作業。

巴格說,綜合格鬥其實就像下圍棋。這種知識分子式的格鬥觀也與石銘的氣質十分匹配,她說:“綜合格鬥是所有的格鬥中最考驗腦力的,光摔跤就有一百多種技巧,如何針對性地安排戰術很重要。”

石銘的近視接近500度,在格鬥場上無法戴隱形眼鏡,她看不清對手的拳和腿,尤其看不清對手的眼睛在看哪裏。在場上她幾乎接收不到任何挑釁的眼神,自然她也沒有挑釁過對方。

盡管視物模糊,但石銘在場上卻無比沉著冷靜,通過不同的格鬥訓練,她鍛煉出了一種直覺:“隻要對方稍微動一下身體,我就大概知道有哪幾種情況,可能會是拳和腿,我相應地注意就好了。”

多次記者會和采訪中,人們頻繁問及石銘未來會不會提高自己的侵略性、改變自己溫柔的形象,她以一向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說:“其實偉麗姐也很溫柔。”“未來我不會提高自己的侵略性,主要看技術,看戰術安排,對於表現出來的侵略性,並不是很重要。”

某種程度上,石銘的出現,打破了那種具有侵略性的“男性氣概”的壟斷。除了比狠鬥勇,綜合格鬥的麵目還有許多維度。

在四分之一賽後,石銘和對手徐藝譚在後場擁抱,徐藝譚告訴石銘要一直贏下去。圖/UFC官方

采訪最後,我問石銘,作為醫生的仁者之心和格鬥的攻擊性是否會矛盾,那種對對手的惻隱之心是否會影響在八角籠裏的發揮。

石銘說:“大家一致覺得我的醫學專業能幫助格鬥,但其實醫學可能給我的幫助不是怎麽出拳,而是怎麽收拳,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我都不想給對手帶來太大的傷害。”

也許慈悲和智慧不會保證石銘次次贏得比賽,但會幫助她和對手走得更長、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