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惡性事件後 中國執法部門利用大數據強化預警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近日發生多起惡性傷人事件後,當局要求執法部門利用大數據加強風險預警。但有學者認為,這隻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廣東珠海體育中心11月11日發生越野車撞人事件,導致35人死亡、43人受傷;11月16日,江蘇無錫一所高校發生持刀傷人案,造成8死17傷;11月19日,湖南常德一所小學外發生車輛撞人事件,多名學生和成人受傷倒地。針對10天內發生3起大規模無差別攻擊事件,中共中央政法委、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在地方啟動調研部署維穩工作,督促執法部門利用大數據防範社會風險隱患。

中共中央政法委11月24日在微信公號發布消息指出,該部門秘書長訚柏近日在浙江杭州、嘉興調研,要求地方部門向科技要警力,挖掘政法數據“富礦”;並要求加強數據的識別篩選分析評估、抓取排查風險隱患,提高精確預測、精準預警、精密預防能力。

中國公安部長王小洪上周在遼寧調研,也指示利用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提升公安戰鬥力,提高主動預警風險、高效率化解處置能力。

對於中國司法機關督促公安係統利用科技加強防範犯罪的舉動,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分析,此舉宣示性意義較高,事實上難以執行,也難有成效。

學者:若不在網上“預告” 難以及時排除隱患

龔祥生說:“通常網路監控員主要針對政治敏感度發言的過濾、刪帳,對社會事件比較沒有辦法監控。必須要這些人有前兆,在論壇或公開發言上預告要犯罪,例如要去學校殺人或要在路上做什麽事,才可能及早發現並預防。”

龔祥生提到,中國之前發生的無差別攻擊案比較多是在車站放土製炸彈,最近手法更多元、時間密集,這類社會性犯案不見得在網路有預兆:“也不能隻要有不滿言論都去查,對那些不在網路渲泄、有不滿直接付諸行動的犯罪,很難用科技執法。”

台灣的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也指出:“現在中國用大數據在網路上監控人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已很全麵,在全麵監控下,還是會產生不足之處。很難想像它要怎麽透過大數據、監控方式,進一步去做犯罪預測防範。”

江雅綺指出:“要加強資料的排查和分析,可能會投入更多人力去做數據的監控或分析。如果相對應社會內部又有更多不滿、更多壓力,是不是還需要投入更多更多的人力?對可能發生不滿動亂的點一一地防製、溯源?”

她指出,中國經濟下行,人民對民主製度有需求、對體製有不滿,中國政府現在采取的手法仍是治標不治本,內部壓力鍋隨時可能產生爆炸。

中國公檢機關近日進行經濟弱勢者排查摸底,宣稱展開“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強調地方維穩責任。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也召開會議,要求強化重點場所、重大活動管理和社會麵巡控。中國司法部則指示深入排查婚姻家庭、鄰裏關係、財產繼承、房屋土地、欠資欠薪等矛盾糾紛。中國最高法院23日召開會議,宣布要對重大惡性犯罪從嚴、從重懲處。

中國在台異議人士龔與劍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表示,現在中國發生那麽多如明代農民起義“張獻忠式”的案件,如果隻以高科技管控老百姓,沒有搞清楚源頭,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經濟惡化根源不改 壓力鍋仍會爆

龔與劍指出,習近平淩駕於黨之上,形成定於一尊的絕對權力,沒有任何製衡。中國民眾把對習的服從當成形式主義,全民集體躺平。在習近平全麵向左轉的治國統治下,政治專製、經濟蕭條、自由受限,中國的現狀令多數老百姓意識到,未來不但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惡化。人民的本能反應是對未來焦慮、失去信心。

龔與劍說:“當這種信心崩潰,從底層到中產階層,從黨外到黨內,從知識分子到企業家,從普通公務員到中高級官員都感到焦慮,看不到個人前途、國家希望。要麽偷渡、移民,潤出去;潤不出去的,被迫讚美習近平;要麽躺平;更極端走上‘獻忠式’互相傷害的道路。”

龔與劍認為,找到源頭才能解決防範惡性案件的發生:“想用那種高科技方式打造成《1984》監控社會無死角的情況,以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已對老百姓監控不留死角,對高科技防範惡性事件發生不報任何希望。”

龔祥生也表示,即便是先進國家也很難防範無差別攻擊事件,中國必須解決內部經濟、失業、貧富不均等壓力,否則難起社會穩定之效。

查看評論(13)